洪瀨鎮志

《洪瀨鎮志》是黃榮周編纂的一本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洪瀨鎮志
  • 作者:黃榮周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時間:2009年10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以突出時代精神和地方特色,嚴格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力求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思想性、科學性與資料性的統一。
二、本志上不斷限,下限定在2005年,個別事件延續到2008年或本志出版。內容貫串古今,詳今略古,按橫排豎寫的原則,系統地記述洪瀨自然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概述
大事記
卷一 建置
第一章 位置 沿革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隸屬沿革
第二章 行政區域
第一節 民國以前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卷二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貌
第一節 地形
第二節 山峰
第二章 氣候 水文
第一鍵端笑節 氣候
第二節 水文
第三章 土地與動植物
第一節 土地 土壤
第二節 動植物
第四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暴雨
第二節 乾旱
第三節 大風
第四節 冰雹
第五節 嚴寒
第六節 地震
第七節 雷擊
卷三 人口
第一章 演變與分布
第一節 演變
第二節 分布
第二章 人口構成
第一節 民族構成
第二節 姓氏構成
第三節 年齡構成
第四節 性別構成
第五節 文化構成
第六節 職業構成
第三章 婚姻 家庭
第一節 婚姻
第二節 家庭
第四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政策措施
第三節 技術措施
卷四 城鄉建設
第一章 城鎮建設
第一節 集鎮 街道
第二節 公共運輸
第三節 房屋建設
第四節 供水 供電
第五節 環境綠化
第二章 村莊建設
第一節 公共建築
第二節 住房建築
第三節 供水 供電
第三章 建築業
第一節 建築隊伍
第二節 建築水平
第三節 建築施工
第四章 建設管理
第一節 規劃管理
第二節 土地管理
第三節 房地產管理
第五章 環境嚷承去保護
第一節 環境污染
第二節 污染治理
卷五 中共洪瀨鎮地方組辯汗燥跨織
第一章 早期黨組織
第一節 組織沿革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二章 中共洪瀨鎮委員會
第一節 組織沿革組拳店辣
第二節 代表大會
第三節 重大活動
第三章 黨的工作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紀律檢查
第三節 宣傳教育工作
第四節 統一戰線工作
卷六 黨派 群團
第一章 黨派
第一節 中國國民黨洪瀨區分部
第二節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洪瀨支部
第三節 中國民主建國會洪瀨支部
第四節 中國致公黨洪頁刪愉瀨支部
第二章 群團組織
第一節 工人組織
第二節 農民協會
第三節 共產主義青年團
第四節 婦女組織
第五節 歸國華僑組織
第六節 工商業組織
第七節 老年組織
第八節 其他團體
卷七 人大 政府 政協聯絡組
第一章 民國及以前基層政權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保甲制
第三節 政事紀要
第四節 民國時期綜述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節 主要工作
第三章 人民政府
第一節 鎮(區、公社)人民政府
第二節 政府工作機構
第四章 主要政務紀要
第五章 政協聯絡組
卷八 基層自治組織
第一章 村民委員會(社區居委會)
第二章 村(社區)概況
一、西林村
二、前峰村
三、譙琉村
四、溪霞村
五、建洪村
六、集新村
七、壩田村
八、揚美村
九、葵星村
十、葵山村
十一、厝斗村
十二、東林村
十三、福林村
十四、三林村
十五、都心村
十六、躍進村
十七、前瑤村
十八、大洋村
十九、洪東社區
二十、洪西社區
二十一、洪南社區
二十二、洪采檔北社區
卷九 軍事
第一章 要地設施
第二章 軍事機構
第三章 駐軍
第四章 地方武裝
第五章 兵役
第一節 募兵制、世兵制、徵兵制
第二節 志願兵役制、義務兵役制、預備役制
第六章 民兵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軍事訓練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七章 重要軍事活動
第一節 抗倭、抗海盜
第二節 反軍閥鬥爭
第三節 抗日救亡
第四節 解放洪瀨
第五節 剿匪
第六節 新中國成立後軍事活動
卷十 公安 司法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打擊犯罪
第三節 治安管理
第四節 城鎮消防
第二章 審判
第一節 機構設定頁體臘
第二節 審判制度
第三節 審判活動
第三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法制宣傳
第三節 信訪調解
第四節 其他工作
卷十一 民政
第一章 支前 擁軍
第一節 支前
第二節 擁軍
第三節 優撫
第四節 撫恤
第五節 烈士褒揚
第二章 安置
第一節 復員退伍軍人安置
第二節 離退休幹部安置
第三節 移民安置
第三章 救災救濟
第一節 災害救濟
第二節 貧困救濟
第三節 五保戶供養
第四章 社會福利
第一節 福利事業
第二節 福利企業
第五章 革命老區建設
第六章 其他民政事務
第一節 婚姻登記
第二節 殯葬改革
第三節 地名管理
卷十二 經濟綜述
第一章 經濟發展概況
第一節 民國時期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
第二章 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第二節 工業經濟體制改革
第三節 商業體制改革
第三章 產業結構
第一節 工農業結構
第二節 技術結構
第三節 產品結構
第四章 投資與效益
第一節 固定資產投資
第二節 綜合經濟效益
第五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城鎮居民生活
第二節 農村農民生活
卷十三 工業企業
第一章 所有制
第一節 鄉鎮企業
第二節 國營企業
第三節 三資企業
第四節 企業管理機構
第二章 工業門類
第一節 食品
第二節 機械 五金
第三節 電子 電器
第四節 建材工藝
第五節 造紙 印刷
第六節 紡織 服裝 鞋
第七節 化工
第八節 農具 家具
第三章 工業園區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主要生產企業
卷十 四商貿
第一章 商業體制
第一節 私營商業
第二節 集體商業
第三節 國營商業
第二章 商品經營
第一節 副食品
第二節 日用工業品
第三節 建築材料
第四節 石油 煤炭
第五節 醫藥 醫療器械
第六節 僑匯供應
第三章 對外貿易
第一節 商品進出口
第二節 引進外資
第四章 集市貿易
第一節 市場建設
第二節 市場行銷
第三節 市場管理
第五章 飲食服務業
第一節 飲食業
第二節 服務業
第六章 供銷合作社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社務
第三節 經銷業務
第七章 糧油經營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糧油購銷
第三節 儲運 加工
第四節 糧油管理
第八章 工商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查處非法經營
第三節 企業登記管理
第四節 商標 廣告 契約管理
卷十五 農業
第一章 生產條件
第一節 耕地 勞動力
第二節 生產工具 肥料
第三節 農田基本建設
第二章 生產關係
第一節 封建土地私有制
第二節 土地改革
第三節 集體所有制
第三章 農技農藝
第一節 耕作制度
第二節 栽培技術
第三節 品種改良
第四節 植物保護
第五節 農技推廣
第四章 種養業
第一節 種植業
第二節 養殖業
第五章 畜牧業
第一節 品種與飼養量
第二節 疫病防治
卷十六 林果業
第一章 林業
第一節 資源
第二節 植樹造林
第三節 森林保護與管理
第二章 茶
第一節 品種 面積 產量
第二節 栽培管理
第三節 加工
第三章 果樹
第一節 主要品種
第二節 面積 產量
第三節 栽培管理
第四節 保鮮與加工
第四章 主要林果場
卷十七 水利 電力
第一章 水利設施
第一節 塘壩工程
第二節 提水工程
第三節 飲水工程
第四節 水庫工程
第五節 防洪堤工程
第二章 電力建設
第一節 火電 水電
第二節 變電站 供電所
第三章 管理
第一節 工程管理
第二節 電力管理
卷十八 交通 郵電 旅遊
第一章 交通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陸路
第三節 水路
第四節 橋樑 路亭
第五節 運輸與管理
第二章 郵政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郵路 投遞
第三節 業務
第四節 設施
第三章 電信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業務
第四章 旅遊
第一節 旅遊資源與市場開發
第二節 旅遊服務機構
卷十九 財政 金融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收入與支出
第二節 財政管理
第二章 稅務
第一節 田賦 農業稅
第二節 工商各稅
第三節 地方各稅
第四節 代征專項基金
第五節 稅務管理
第三章 金融
第一節 金融機構
第二節 貨幣
第三節 業務活動
第四節 金融管理
第四章 保險
第一節 種類
第二節 業務
卷二十 教育
第一章 私塾 社學
第一節 私塾
第二節 社學
第二章 幼兒教育
第一節 園班設定
第二節 教育與管理
第三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學校
第二節 教育與教學
第三節 學校管理
第四章 中等教育
第一節 學校
第二節 教育與教學
第三節 學校管理
第五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農民業餘教育
第二節 職工教育
第三節 文化技術教育
第四節 老年教育
第六章 教育經費
第一節 財政撥支
第二節 社會力量辦學
第三節 華僑與港澳台胞捐資
第四節 學校勤工儉學
卷二十一 科技
第一章 科研機構
第二章 科技活動
第一節 科普宣傳
第二節 技術培訓與科技諮詢
第三節 科技交流
第三章 科技成果與套用
第一節 農業科技
第二節 工業科技
第三節 科技開發與示範
卷二十二 文化 體育
第一章 文化
第一節 文化事業單位
第二節 民眾文化
第三節 文學創作
第四節 美術 書法 攝影
第五節 音樂 舞蹈 戲劇
第六節 電影 廣播 電視
第七節 報導 報刊
第八節 洪瀨方言與使用語種簡介
第九節 圖書 檔案
第二章 體育
第一節 體育設施
第二節 民眾體育
第三節 學校體育
第四節 體育競賽
卷二十三 衛生
第一章 醫療衛生機構
第一節 洪瀨中心衛生院
第二節 村級衛生所(室)
第三節 個體診所
第二章 衛生防疫
第一節 公共衛生
第二節 愛國衛生運動
第三節 疾病防治
第三章 婦幼保健
第一節 婦女保健
第二節 兒童保健
第四章 醫療設備
第一節 醫療技術
第二節 醫療設備
第五章 醫藥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醫藥經營
第六章 醫藥管理
第一節 醫政管理
第二節 藥政管理
第三節 醫療制度
第四節 醫療保險
卷二十四 文物
第一章 遺址
第一節 古窯址
第二節 古廟遺址
第三節 古軍事遺址
第二章 墓葬
第一節 古墓葬
第二節 歷史名人葬
第三節 革命烈士墓
第三章 古建築
第一節 寺觀廟宇
第二節 古橋 渡口
第三節 古民居
第四節 宗祠
第四章 石刻
第一節 石刻
第二節 碑刻
第五章 收藏
第一節 古錢幣
第二節 連環畫
第三節 古銅鏡
卷二十五 華僑
第一章 出國
第二章 華僑在居住地
第一節 經濟活動
第二節 文化教育
第三節 社團組織
第三章 華僑與家鄉
第一節 參加革命鬥爭
第二節 參加家鄉建設
第四章 華僑事務
第一節 落實僑務政策
第二節 鼓勵投資
第三節 安置與接待
卷二十六 洪瀨與港澳台關係
第一章 洪瀨人在港澳台
第一節 洪瀨人在台灣
第二節 洪瀨人在香港
第三節 洪瀨人在澳門
第二章 參加家鄉建設
第一節 參政議政
第二節 興辦實體
第三節 捐資公益事業
第三章 兩地交往
第一節 商貿往來
第二節 文化交流
第三節 尋根謁祖
第四節 社團組織
卷二十七 宗教
第一章 佛教
第一節 傳播與流派
第二節 寺院庵堂
第三節 信徒
第二章 道教
第一節 傳播與神統
第二節 宮觀岩洞
第三節 教徒與祈神活動
第四節 社會影響
第三章 基督教
第一節 傳播
第二節 教會堂所
第三節 教徒與社會活動
卷二十八 風俗
第一章 生活習俗
第一節 服飾
第二節 飲食
第三節 居住
第四節 出行
第五節 娛樂
第二章 禮儀習俗
第一節 婚嫁
第二節 生育
第三節 壽慶
第四節 喪葬
第五節 交際
第三章 歲時習俗
第一節 傳統節日
第二節 法定節日
第四章 信仰崇拜
第一節 自然崇拜
第二節 祖先崇拜
第三節 聖賢崇拜
第四節 鬼神崇拜
第五節 辟邪占卜
第五章 鄉土習俗
第六章 道德風尚
第一節 勤勞 節儉 拼搏
第二節 熱心公益事業
第三節 尊老愛幼
第四節 尊師重教
第五節 見義勇為 救死扶傷
卷二十九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
第三章 人物錄
第一節 歷代進士名錄
第二節 明清舉人名錄
第三節 烈士英名錄
第四章 人物表
第一節 仕外職宦表
第二節 民國時期擔任黨政軍名表
第三節 新中國成立後黨政軍企領導幹部名表
第四節 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名表
第五節 市(縣)級以上表彰人物名表
一、榮獲南安市級以上勞動模範類名表(表29-20)
二、榮獲省級部門以上先進工作者等名表(表29-21)
附 教育系統榮獲縣級以上表彰名單
附 中共南安市級及市級以上黨代會代表(部分)名單
附 南安市級及市級以上人大代表(部分)名單
附 南安市級及市級以上政協委員名單
卷三十 附錄
附一、南安市洪瀨鎮2003年總體規劃文本
附二、洪瀨“文化大革命”運動紀實
附三、詩(詞)、賦選
附四、文選
附五、楹聯選編
(一)歷代作者創作楹聯
(二)當代作者創作楹聯
(三)寺院、宮廟楹聯
(四)古民居楹聯
附六、捐資《洪瀨鎮志》芳名錄
附七、發起編纂鎮志的情況簡介
附八、編纂機構、人員及審定單位
卷五 中共洪瀨鎮地方組織
第一章 早期黨組織
第一節 組織沿革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二章 中共洪瀨鎮委員會
第一節 組織沿革
第二節 代表大會
第三節 重大活動
第三章 黨的工作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紀律檢查
第三節 宣傳教育工作
第四節 統一戰線工作
卷六 黨派 群團
第一章 黨派
第一節 中國國民黨洪瀨區分部
第二節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洪瀨支部
第三節 中國民主建國會洪瀨支部
第四節 中國致公黨洪瀨支部
第二章 群團組織
第一節 工人組織
第二節 農民協會
第三節 共產主義青年團
第四節 婦女組織
第五節 歸國華僑組織
第六節 工商業組織
第七節 老年組織
第八節 其他團體
卷七 人大 政府 政協聯絡組
第一章 民國及以前基層政權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保甲制
第三節 政事紀要
第四節 民國時期綜述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節 主要工作
第三章 人民政府
第一節 鎮(區、公社)人民政府
第二節 政府工作機構
第四章 主要政務紀要
第五章 政協聯絡組
卷八 基層自治組織
第一章 村民委員會(社區居委會)
第二章 村(社區)概況
一、西林村
二、前峰村
三、譙琉村
四、溪霞村
五、建洪村
六、集新村
七、壩田村
八、揚美村
九、葵星村
十、葵山村
十一、厝斗村
十二、東林村
十三、福林村
十四、三林村
十五、都心村
十六、躍進村
十七、前瑤村
十八、大洋村
十九、洪東社區
二十、洪西社區
二十一、洪南社區
二十二、洪北社區
卷九 軍事
第一章 要地設施
第二章 軍事機構
第三章 駐軍
第四章 地方武裝
第五章 兵役
第一節 募兵制、世兵制、徵兵制
第二節 志願兵役制、義務兵役制、預備役制
第六章 民兵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軍事訓練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七章 重要軍事活動
第一節 抗倭、抗海盜
第二節 反軍閥鬥爭
第三節 抗日救亡
第四節 解放洪瀨
第五節 剿匪
第六節 新中國成立後軍事活動
卷十 公安 司法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打擊犯罪
第三節 治安管理
第四節 城鎮消防
第二章 審判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審判制度
第三節 審判活動
第三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法制宣傳
第三節 信訪調解
第四節 其他工作
卷十一 民政
第一章 支前 擁軍
第一節 支前
第二節 擁軍
第三節 優撫
第四節 撫恤
第五節 烈士褒揚
第二章 安置
第一節 復員退伍軍人安置
第二節 離退休幹部安置
第三節 移民安置
第三章 救災救濟
第一節 災害救濟
第二節 貧困救濟
第三節 五保戶供養
第四章 社會福利
第一節 福利事業
第二節 福利企業
第五章 革命老區建設
第六章 其他民政事務
第一節 婚姻登記
第二節 殯葬改革
第三節 地名管理
卷十二 經濟綜述
第一章 經濟發展概況
第一節 民國時期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
第二章 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第二節 工業經濟體制改革
第三節 商業體制改革
第三章 產業結構
第一節 工農業結構
第二節 技術結構
第三節 產品結構
第四章 投資與效益
第一節 固定資產投資
第二節 綜合經濟效益
第五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城鎮居民生活
第二節 農村農民生活
卷十三 工業企業
第一章 所有制
第一節 鄉鎮企業
第二節 國營企業
第三節 三資企業
第四節 企業管理機構
第二章 工業門類
第一節 食品
第二節 機械 五金
第三節 電子 電器
第四節 建材工藝
第五節 造紙 印刷
第六節 紡織 服裝 鞋
第七節 化工
第八節 農具 家具
第三章 工業園區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主要生產企業
卷十 四商貿
第一章 商業體制
第一節 私營商業
第二節 集體商業
第三節 國營商業
第二章 商品經營
第一節 副食品
第二節 日用工業品
第三節 建築材料
第四節 石油 煤炭
第五節 醫藥 醫療器械
第六節 僑匯供應
第三章 對外貿易
第一節 商品進出口
第二節 引進外資
第四章 集市貿易
第一節 市場建設
第二節 市場行銷
第三節 市場管理
第五章 飲食服務業
第一節 飲食業
第二節 服務業
第六章 供銷合作社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社務
第三節 經銷業務
第七章 糧油經營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糧油購銷
第三節 儲運 加工
第四節 糧油管理
第八章 工商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查處非法經營
第三節 企業登記管理
第四節 商標 廣告 契約管理
卷十五 農業
第一章 生產條件
第一節 耕地 勞動力
第二節 生產工具 肥料
第三節 農田基本建設
第二章 生產關係
第一節 封建土地私有制
第二節 土地改革
第三節 集體所有制
第三章 農技農藝
第一節 耕作制度
第二節 栽培技術
第三節 品種改良
第四節 植物保護
第五節 農技推廣
第四章 種養業
第一節 種植業
第二節 養殖業
第五章 畜牧業
第一節 品種與飼養量
第二節 疫病防治
卷十六 林果業
第一章 林業
第一節 資源
第二節 植樹造林
第三節 森林保護與管理
第二章 茶
第一節 品種 面積 產量
第二節 栽培管理
第三節 加工
第三章 果樹
第一節 主要品種
第二節 面積 產量
第三節 栽培管理
第四節 保鮮與加工
第四章 主要林果場
卷十七 水利 電力
第一章 水利設施
第一節 塘壩工程
第二節 提水工程
第三節 飲水工程
第四節 水庫工程
第五節 防洪堤工程
第二章 電力建設
第一節 火電 水電
第二節 變電站 供電所
第三章 管理
第一節 工程管理
第二節 電力管理
卷十八 交通 郵電 旅遊
第一章 交通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陸路
第三節 水路
第四節 橋樑 路亭
第五節 運輸與管理
第二章 郵政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郵路 投遞
第三節 業務
第四節 設施
第三章 電信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業務
第四章 旅遊
第一節 旅遊資源與市場開發
第二節 旅遊服務機構
卷十九 財政 金融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收入與支出
第二節 財政管理
第二章 稅務
第一節 田賦 農業稅
第二節 工商各稅
第三節 地方各稅
第四節 代征專項基金
第五節 稅務管理
第三章 金融
第一節 金融機構
第二節 貨幣
第三節 業務活動
第四節 金融管理
第四章 保險
第一節 種類
第二節 業務
卷二十 教育
第一章 私塾 社學
第一節 私塾
第二節 社學
第二章 幼兒教育
第一節 園班設定
第二節 教育與管理
第三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學校
第二節 教育與教學
第三節 學校管理
第四章 中等教育
第一節 學校
第二節 教育與教學
第三節 學校管理
第五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農民業餘教育
第二節 職工教育
第三節 文化技術教育
第四節 老年教育
第六章 教育經費
第一節 財政撥支
第二節 社會力量辦學
第三節 華僑與港澳台胞捐資
第四節 學校勤工儉學
卷二十一 科技
第一章 科研機構
第二章 科技活動
第一節 科普宣傳
第二節 技術培訓與科技諮詢
第三節 科技交流
第三章 科技成果與套用
第一節 農業科技
第二節 工業科技
第三節 科技開發與示範
卷二十二 文化 體育
第一章 文化
第一節 文化事業單位
第二節 民眾文化
第三節 文學創作
第四節 美術 書法 攝影
第五節 音樂 舞蹈 戲劇
第六節 電影 廣播 電視
第七節 報導 報刊
第八節 洪瀨方言與使用語種簡介
第九節 圖書 檔案
第二章 體育
第一節 體育設施
第二節 民眾體育
第三節 學校體育
第四節 體育競賽
卷二十三 衛生
第一章 醫療衛生機構
第一節 洪瀨中心衛生院
第二節 村級衛生所(室)
第三節 個體診所
第二章 衛生防疫
第一節 公共衛生
第二節 愛國衛生運動
第三節 疾病防治
第三章 婦幼保健
第一節 婦女保健
第二節 兒童保健
第四章 醫療設備
第一節 醫療技術
第二節 醫療設備
第五章 醫藥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醫藥經營
第六章 醫藥管理
第一節 醫政管理
第二節 藥政管理
第三節 醫療制度
第四節 醫療保險
卷二十四 文物
第一章 遺址
第一節 古窯址
第二節 古廟遺址
第三節 古軍事遺址
第二章 墓葬
第一節 古墓葬
第二節 歷史名人葬
第三節 革命烈士墓
第三章 古建築
第一節 寺觀廟宇
第二節 古橋 渡口
第三節 古民居
第四節 宗祠
第四章 石刻
第一節 石刻
第二節 碑刻
第五章 收藏
第一節 古錢幣
第二節 連環畫
第三節 古銅鏡
卷二十五 華僑
第一章 出國
第二章 華僑在居住地
第一節 經濟活動
第二節 文化教育
第三節 社團組織
第三章 華僑與家鄉
第一節 參加革命鬥爭
第二節 參加家鄉建設
第四章 華僑事務
第一節 落實僑務政策
第二節 鼓勵投資
第三節 安置與接待
卷二十六 洪瀨與港澳台關係
第一章 洪瀨人在港澳台
第一節 洪瀨人在台灣
第二節 洪瀨人在香港
第三節 洪瀨人在澳門
第二章 參加家鄉建設
第一節 參政議政
第二節 興辦實體
第三節 捐資公益事業
第三章 兩地交往
第一節 商貿往來
第二節 文化交流
第三節 尋根謁祖
第四節 社團組織
卷二十七 宗教
第一章 佛教
第一節 傳播與流派
第二節 寺院庵堂
第三節 信徒
第二章 道教
第一節 傳播與神統
第二節 宮觀岩洞
第三節 教徒與祈神活動
第四節 社會影響
第三章 基督教
第一節 傳播
第二節 教會堂所
第三節 教徒與社會活動
卷二十八 風俗
第一章 生活習俗
第一節 服飾
第二節 飲食
第三節 居住
第四節 出行
第五節 娛樂
第二章 禮儀習俗
第一節 婚嫁
第二節 生育
第三節 壽慶
第四節 喪葬
第五節 交際
第三章 歲時習俗
第一節 傳統節日
第二節 法定節日
第四章 信仰崇拜
第一節 自然崇拜
第二節 祖先崇拜
第三節 聖賢崇拜
第四節 鬼神崇拜
第五節 辟邪占卜
第五章 鄉土習俗
第六章 道德風尚
第一節 勤勞 節儉 拼搏
第二節 熱心公益事業
第三節 尊老愛幼
第四節 尊師重教
第五節 見義勇為 救死扶傷
卷二十九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
第三章 人物錄
第一節 歷代進士名錄
第二節 明清舉人名錄
第三節 烈士英名錄
第四章 人物表
第一節 仕外職宦表
第二節 民國時期擔任黨政軍名表
第三節 新中國成立後黨政軍企領導幹部名表
第四節 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名表
第五節 市(縣)級以上表彰人物名表
一、榮獲南安市級以上勞動模範類名表(表29-20)
二、榮獲省級部門以上先進工作者等名表(表29-21)
附 教育系統榮獲縣級以上表彰名單
附 中共南安市級及市級以上黨代會代表(部分)名單
附 南安市級及市級以上人大代表(部分)名單
附 南安市級及市級以上政協委員名單
卷三十 附錄
附一、南安市洪瀨鎮2003年總體規劃文本
附二、洪瀨“文化大革命”運動紀實
附三、詩(詞)、賦選
附四、文選
附五、楹聯選編
(一)歷代作者創作楹聯
(二)當代作者創作楹聯
(三)寺院、宮廟楹聯
(四)古民居楹聯
附六、捐資《洪瀨鎮志》芳名錄
附七、發起編纂鎮志的情況簡介
附八、編纂機構、人員及審定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