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永安
- 民族:漢
- 出生地:商城縣
- 出生日期:道光二十年乙巳
- 逝世日期:民國三年甲寅
- 職業:總兵、福建水陸提督
簡介,人物生平,軼事典故,
簡介
同治十年辛未十二月,因奪取新路坡祁家集等處勇猛,奉旨免補都司以游擊銜並加副將銜。
同治十二年癸酉三月,因防衛尤為出力,帶隊保全地方,經奏請免補游擊以參將銜。
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因甘省匪患一律肅清,隨征出力勇猛,進奏請補參將,後以副將留守陝省,並加總兵銜。
光緒七年辛巳六月,洪永安率舊部隨從奉旨赴閩投效,管帶凱字左營,駐守長門炮台。
光緒九年癸未四月,留守閩省。
光緒十年(1884年)閏五月,侵越法軍在越南諒山挑釁,被中國守軍擊退。法國政府向清政府索償兵費,並向中國海面調動軍隊,欲據福州等地為質押。同月二十二日,法艦兩艘藉口遊歷駛入閩江口,其中一艘達馬江。兩天后又有法艦續到。至二十六日入泊馬江的法艦增至4艘。當時,有人主張照國際公法:兵船進口不得逾兩艘,停泊不得逾兩星期,違者即行開仗。
穆圖善不以為然,但總督何璟怕激起釁端,不從。二十七日,李鴻章來電云:法國定於二十八日取馬尾。穆圖善與會辦福建軍務張佩綸連夜帶兵,分別出駐長門和馬尾,穆圖善足穿草履,頭戴草笠,日夜在長門炮台與士卒同甘苦。當時,入泊馬江的法艦與調駐馬江的福建水師艦艇數量相當,穆圖善與張佩綸等一再要求“先發”取勝,但朝旨不許。到六月初旬,經長門進入的法艦已達10艘,6艘泊於馬江;尚有魚雷艇2隻,大兵船7隻泊在長樂縣海口附近,雙方力量日益懸殊。穆圖善對此十分焦慮,又與張佩綸、何如璋一起電催軍機處調船支援,指出“閩失勢在不能封口,又不能先發”,若南北洋援船不來,法國將“遂其奪廠據城之志”。清廷以美國仍在調處,並不撥船支援。
同年七月初三日(8月23日)下午1時56分,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率艦闖入中國閩江口,近泊馬江,聚集在馬江的法艦大小11艘,恃其船堅炮利,向福建水師船隊發起猛烈攻擊,半小時內共沉毀清軍新式艦艇9艘,舊式師船10餘艘。因中國艦隊倉促拔錨應戰,閩江水師全軍覆沒。馬江開戰後,泊在連江琯頭的兩艘法艦也向陸營開炮,並力圖登岸,以切斷長門炮台的後路,穆圖善督勇抗拒,敵計未能得逞。初五日,法艦一艘從壺江駛來,正面攻擊長門炮台,穆圖善督守備康長慶等開炮迎擊,法艦連中2炮,重傷欹側,旋即退去。初六至初九日,法軍為求出口,集中兵船內外夾擊長門、金牌兩炮台,炮台因炮位向外,無法對口內法船還擊,金牌炮台被毀,長門炮台也嚴重損傷。初八日,口內法軍登入,清軍各陸營槍炮齊發,給法軍以一定殺傷,奪得洋炮2尊。穆圖善為防法軍從長門外登入,率軍退守連江,令總兵張得勝等人繼續準備陸戰。法軍未再登入,用大炮轟擊陸上營壘,邊擊邊退,至初十日全數退出口外。
穆圖善雖未能阻止法艦出口,但力戰堅守長門炮台,抗擊入侵法軍,時人譽其為福建諸大吏中惟一“有識有勇者”。清廷以功過尚足相抵而免於置議。
光緒十年甲申八月因法國人來犯長門,洪永安親自率部將迎敵,連戰獲勝,擊翻敵船。
人物生平
由於各炮台口皆對準下游,不能調轉回擊上游攻擊之敵艦,沿江不守,兵無鬥志,福州一夜數驚,東南震動。洪永安料孤拔必取道長門東犯,召集全營官兵,慷慨誓師,與敵決一死戰。他用計虛壘設伏,引誘法軍。法軍登入奪壘,伏兵突出,洪梓青縱馬揮刀,橫衝敵陣,法軍首尾不能相顧,丟下10餘具屍體逃登軍艦。洪永安急馳炮台,指揮群炮齊轟法艦並親燃巨炮擊沉法艦一艘,余艦潰逃。
捷報至京,清政府以"繃僧巴圖魯"記名,簡放福建總兵。是年十一月,清政府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洪永安積極支持左宗棠的防務措施,分撥兵勇駐閩江要隘,增設炮台,構築阻塞工事。在重要海口,樹立鐵柱,橫以鐵索。後又撤去閩江口水道標誌,沿江布設水雷,坐鎮長門,調度扼守,福建防務大為加強。法國艦隊只能株守台灣基隆,不敢再犯閩江。
軼事典故
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日軍侵占台灣澎湖列島,挑撥悍弁李文魁率黨羽千餘人內渡,竄犯廈門。洪永安率福建毅字左軍,將李文魁活捉斬首,擊潰餘黨,穩住廈門局勢。不久洪永安又調長門,兼統霆、凱等軍各炮台。補漳州鎮總兵。因留防未赴,後任福寧鎮總兵。
光緒二十八年壬寅(1902年),調北洋軍巡防營務處訓練新建陸軍,因素聞營務大權為袁世凱所操縱,營務處徒有虛名,洪永安力辭不就。後改任大名鎮總兵,被清政府列為江北提督人選。受慈禧太后四次召見面加褒獎。
光緒三十一年乙巳(1905年),升任福建水陸提督。
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城區陳、許二姓因風水地發生大械鬥,持續1年多,雙方死傷多人。與此同時,四都、梅洲一帶亦發生姓氏紅白旗械鬥,雙方死傷無數。後由省派提督洪永安率兵彈壓乃止。
宣統三年辛亥(1911年),洪永安以"老邁多病"上書辭官,卸任僅3天,辛亥革命成功,他挈眷回歸商城。民國三年甲寅(1914年)臘月,白朗軍攻擊商城,洪永安登城西門指揮防守,中流彈死,年69歲。北京政府按陸軍中將賜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