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1923年,1924年,1924年,1927年,
簡介
它坐西向東,分三進,前堂後殿,中間天井,天井兩邊是走廊。社學是當地調解民事糾紛及議事的場所。1923年至1926年間,這裡是洪屋渦農民協會及黨團組織活動的主要場所。
歷史
1923年
1923年10月,東莞第一個團組織——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廣東區委直轄東莞支部在洪屋渦正式成立,書記莫萃華,成員有莫式姜、張法、陳昶、莫炯齋等6人,皆出身於農民。1924年11月,團東莞支部改組,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團東莞特別支部,莫萃華任書記。團員在這裡舉行宣誓儀式、召開會議、討論問題等。
1924年
1924年8月底,莫萃華參加第一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後被派回家鄉,開展農民運動。他以社學為主要場所,培訓團員,整頓團支部,並以團員為骨幹,發動更多的民眾參加農會。莫萃華還利用自己帶回來的幻燈機,在社學裡放映其繪製的幻燈片,開展有聲有色的宣傳活動,深受農民歡迎。這段時間,廣東農民運動的先驅阮嘯仙、彭湃多次來到洪屋渦,指導青年團和農運工作。
1924年
1924年9月,在永安社學正式宣布成立洪屋渦農民協會,這是東莞最早的農民協會。農民協會成立時,街頭巷尾都貼滿“打倒土豪劣紳”、“實行耕者有其田”等標語。社學門口掛上“洪屋渦農民協會”的牌匾,正式入會的有100多人。門前地坪上用兩張四方台疊起作主席台,首先由專程從廣州趕來的彭湃向舉著彩旗興高采烈參加大會的農民民眾發表演說,接著莫萃華講話,並由省農協授予犁頭旗。最後,大家在一張大紅紙上籤名,表示正式加入農民協會。會員們都佩帶犁頭銅質證章。接著又成立農民自衛軍,由張運發和陳昶擔任農會正副會長兼自衛軍正副隊長。在洪屋渦農民協會的影響下,農民運動成燎原之勢,鄰近各村紛紛回響。不久,莫萃華在梅沙村召開十八鄉會議,成立 “十八鄉聯鄉辦事處”,共商農運大事,還成立以洪屋渦為中心的十八鄉農民自衛軍,人數達200人。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東莞縣第二區農民協會。以往鄉村辦事都是由地方士紳調處辦理,農民協會成立後則由農民協會出面解決。一貫獨霸一方的土匪們,也十分懼怕農民協會的勢力。
1927年
1927年4月至1928年間,革命處於低潮,黨團組織被破壞,洪屋渦農民協會組織也處於渙散狀態。
解放初期,永安社學被分給四戶貧僱農作住房,稍後改作國小校。1958年被徹底拆除,取其磚瓦等運往它處建設集體食堂,這裡便成廢墟。1968年,在社學原址截取前半部分(寬12米,長6米)建成一間磚瓦結構的平房,作供銷社貨倉(原址後部分作私人宅基地)。1974年,供銷社擴建,將此貨倉連同緊鄰其南側的供銷社百貨商店一起拆除,重建成一棟混凝土結構的二層高供銷社大樓,供銷社大樓坐西向東,南北寬24米,深6米,一字排開,門前大街是當時洪屋渦最繁華的地帶。2001年,供銷社解體,該大樓交廟下坊村民小組使用,現為廟下坊民眾娛樂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