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圍

洪圍

洪圍是深圳坪山黃姓家族二世祖黃居中所建,建於清朝康熙30年(1691年),而早在明朝中後期以前,客家黃姓家族就已來到深圳。

洪圍是坪山當地黃姓家族最早建立的客家圍屋之一,但也比龍崗的客家圍田豐世居晚建了29年。

基本介紹

  • 地理位置:深圳坪山區坑梓街道
  • 建築特色客家圍屋
坪山區坑梓現有23個姓氏,而黃氏就占了當地總人口的80%。洪圍是坑梓黃氏家族二世祖居中公所建,剛建時只建了中間祠堂和兩邊廂房,隨著居中公財富的增加和家族人口的增長,圍屋不斷擴大,最後建起了四角的碉樓和較大的圍牆。雖然居中公的先人是以行醫為主,但到居中公這一代已購置了大片耕地,世代過著樸素的田園生活。農耕文化在坑梓黃氏家族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黃氏家族的一些客家圍屋中,牛的符號隨處可見。牛在黃氏客家人心中代表了吉祥,代表了一種神聖的力量。
洪圍
洪圍雖被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但記者發現,圍屋兩邊的四個廂房已經倒塌,只剩下半截土牆,園內長滿了野草,望著這殘垣斷壁,讓人不禁唏噓歲月的無情。平日裡,洪圍並無專人負責管理,村民及外來人員可隨時出入,除因年久失修已被定為“危房”外,還能看到不少人為破壞的痕跡。
其實,新區轄區內完整保存下來的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並不多,新區政府和相關部門雖大力加以保護,但更需要廣大人民參與,珍惜這些客家遷徙歷史、客家農耕文化藝術和家族變化過程的“見證者”,使其得以更好地保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