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北江詩文集

清代中葉洪亮吉著。他以駢文著稱於世。其駢文高古遒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洪北江詩文集
  • 創作年代:清
  • 文學體裁:詩文
  • 作者:洪亮吉
清代中葉洪亮吉著。洪亮吉(1746~1809),清代經學家、文學家。初名蓮,又名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號北江,晚號更生居士。陽湖(今江蘇常州)人先世祖籍安徽歙縣洪坑。自幼喪父,刻苦讀書,以詞章考據聞名,尤其擅長輿地。與同里黃景仁、孫星衍友善,並得袁枚、蔣士銓的賞識。多年屢試不中,先後充安徽學政朱筠、陝西巡撫畢沅等幕府。乾隆五十五年(1790)44歲時終於以一甲第二名考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充國史館編纂官。乾隆五十七年(1792)擔任順天府鄉試同考官。後督貴州學政,任內為貴州各府書院購置經、史、通典、《文選》等方面圖書,提高了貴州學術水平。嘉慶元年(1795)回京供職,入直上書房,教授皇曾孫奕純讀書。嘉慶三年(1798),以“征邪教疏為題”考試翰林和詹事。洪亮吉著文,力陳內外弊政數千言,為時所忌,以弟喪辭職回鄉。嘉慶四年(1799)為大學士朱圭起用,參與編修《高宗實錄》。同年,上書軍機王大臣言事,極論時弊,觸怒嘉慶,下獄並定死罪。後改為流放伊犁。次年詔以“罪亮吉後,言事者日少”,釋還。從此家居撰述至終。
洪亮吉精於史地和聲韻、訓詁之學,他論人口增長過速之害,實為近代人口學說之先驅。洪亮吉的《北江詩話》在中國詩歌批評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其論詩強調“性情”、“氣格”,認為詩要“另具手眼,自寫性情”,讚賞杜牧的詩文能於韓、柳、元、白四家之外“別成一家”的獨創精神;批評沈德潛詩學古人“全師其貌,而先已遺神”(《北江詩話》卷四);非議翁方綱詩“如博士解經,苦無心得”(同前卷一)。這些都是可取的。此外評論古代及當時詩人,亦多精到語。
與汪中一樣,洪亮吉亦以駢文著稱於世。其駢文高古遒邁,“每一篇出,世爭傳之”(袁枚《卷施閣文乙級序》)代表作有《出關與畢侍郎箋》、《游天台山記》、《誡子書》、《黑神河贊》等。《黑神河贊》描繪黑神河“其懸流一絲,獨下千里。石亂若屋,魚飛似星,雖未遽接天,而離地已百仞也。是以終日疾行,不睹寸壤;一夜數起,唯聞鳴雷”等種種奇觀,有聲有色也有感情的激發。辭藻瑰麗,用事靈活,具有相當成熟的形式美,內容也不空泛。
洪亮吉一生好游名山大川,足跡遍及吳、越、楚、黔、秦、晉、齊、豫等地,所以他的山水詩特多,有不少佳構。謫戍伊犁期間寫的《安西道中》、《天山歌》、《行至頭台雪益甚》、《伊犁記事詩四十二首》等,寫塞外風光,尤具特色。詩筆於質直明暢中有奇峭之致。
著有《洪北江詩文集》66卷,包括流放伊犁前的作品《卷施閣詩文集》、詔還後作品《更生齋詩文集》,以及擬兩晉南北朝樂府等,卷首載有《年譜》1卷。有民國涵芬樓影印《四部叢刊》本,商務印書館1935年排印本。另有《洪北江全集》,除詩文外,收有《經傳表》、《十六國疆志》《北江詩話》、《春秋左傳詁》等十數種。有光緒年間刻本。
今有:陳邇冬校點《北江詩話》,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劉德權點校《洪亮吉集》中華書局2001年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