洧川南門

洧川南門

洧川南門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洧川鎮,是一處古城門遺址。建於明代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南門東西寬7米,進深13.5米,高10米。磚石結構。大門頂上有一顆500年古柏樹。洧川南門1985年被尉氏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尉氏縣西南五十里之洧川鎮,金稱宋樓鎮,興定二年(公元1218年)置縣,建國後(1965年)併入尉氏。洧川鎮歷史悠久,古風猶存,古蹟可尋。其南城門便是該鎮一大景觀。
洧川城牆為明朝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所築,牆高二丈六尺,周長九里四十步,開五門。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知縣張恭復修,在五門各建門樓。明、清之際曾十二次復修擴建,女牆,樓垛、駛道全以磚砌,整齊堅固,高大宏偉,曾有“八保洧川,固若金湯”之稱。
建國前洧川城屢遭兵火,城毀門傾,僅有大南門倖存,該門東西寬7米,進深13.5米,高10米,內外壁均系大磚砌成,底部青石鋪基,頂部為半圓形拱券門,建築古樸,雄渾壯觀,這座城門之所以得以保留,很可能托福於頂端的一顆奇特的古柏。
這棵古柏插在門洞頂部正中,向北傾臥,枝葉蔥鬱,造形奇異,樹幹胸圍1.1米,其根系沿門洞兩側磚縫向下延伸,想必早已扎入地下,這棵古柏系自然生成(可能是鳥銜柏籽,落地而生),至今已歷五百餘載。因奇特、險峻,歷代過往之人無不停車輟步,仰首以觀。故此,洧川城向來有一百(柏)門之說。與南門相對,北城門頂部早年亦生有一株古榆,與古柏遙相呼應,頗有情趣。所以洧川城又有“南門至北門百(柏)里有餘(榆)”之稱。洧川南門自1982年以來多次被影視劇選為外景地。1992年洧川鎮0在縣文物部門的指導下對南門進行了維修,著名書畫家王成喜親書“鎮洧門”三字嵌於南門正面門洞上方。為此門平添不少光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