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稻1229

津稻1229

津稻1229,粳型,全生育期145天,中熟品種。前期生長繁茂,株型較散,葉片較長;後期株型較緊,劍葉大部分直立。主莖葉片15片,葉色淡綠。株高110-120厘米,分櫱力強,成穗率高。穗大著粒稀,結實率85-91%,平均每穗124粒,千粒重26-27克。粒橢圓形,無芒,穎殼稈黃色,穗莖偏長,不落粒。灌漿較快,活稈成熟。中抗稻瘟病,高抗稻曲病,耐鹽鹼,抗倒伏性中等,對包台型及一型不育系具有很強的恢復能力。經品質分析,糙米率84%,精米率75.64%,整精米率74.34%,堊白率0,膠稠度80mm,糊化溫度(鹼消值)7,透明度0.83,直鏈澱粉17.34%,粒長5.2mm,粒寬2.8mm,長寬比1.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津稻1229
  • 審定編號:津農種審稻2000009
  • 選育單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 親本來源:FH-541A/金珠一號//84-11
基本信息,栽培技術,產量表現,適應範圍,

基本信息

津稻1229(94-1229)
審定編號:津農種審稻2000009
選育單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親本來源:FH-541A/金珠一號//84-11
品種來源:天津市水稻研究所於1989年用(FH-541A×金珠一號)×84-11進行複合雜交,於1994年育成的水稻新品種。

栽培技術

①京、津地區做中稻或麥茬稻種植,適於中等肥力栽培,5月上、中旬播種,6月中、下旬插秧。播種前必須進行藥劑處理,預防乾尖線蟲病和惡苗病,可用菌蟲清浸種2-3天,然後用清水沖淨後催芽至破肚播種。②稀播育壯秧。每苗秧田播種量30-50公斤為宜。
③短秧齡。從播種至插秧一般30-40天為宜。育秧方法以改良水床為好,嚴禁覆蓋尼龍膜,否則容易烤死稻苗。
④化控苗。出苗後至1葉前,每畝秧田用多效唑200克加水100公斤,落乾後均勻噴灑,可有效控制徒長,增加分櫱,延長秧齡,且栽秧後緩苗快。
⑤早追肥。全部磷肥和60-70%氮肥應作為全層肥在耙地前施用。
⑥科學灌水,防止倒伏。緩苗期灌大水,分櫱期灌小水,拔節期落乾烤田,後期間歇灌溉。
⑦防病蟲。注意對稻水象甲、潛葉蠅、二化螟、縱卷葉螟、稻飛虱、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產量表現

據1997-1999年兩年區域試驗、兩年生產試驗14個點次試驗結果:平均畝產478.3公斤,較對照“津稻490”(金珠一號)減少1%。

適應範圍

適宜中稻或麥茬稻栽培範圍內推廣種植,也可作為優良粳型恢復系在生產上利用。
備註:
2000年通過天津市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2003年寧夏審定,編號:寧審稻2003001
品種來源:賀蘭縣農業開發公司2001年從天津市農科院引進。
特徵特性:株高95cm,株型緊湊,葉色淡綠,莖稈粗壯。單株葉片15片,劍葉直立。穗長20cm,散穗型,著粒密度適中。平均每穗結實粒85粒,千粒重25g。穀粒偏長型,穎殼稈黃色,無芒。經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糙米率84.5%,精米率75.7%,整精米率67.6%,粒長5.1mm,長寬比1.9,堊白米率9%,堊白度0.9%,透明度1級,糊化溫度(鹼消值)7.0級,膠稠度86mm,直鏈澱粉含量18%,蛋白質含量8.4%。全生育期150天左右,苗期生長旺盛,插秧後返青快,苗期耐寒性好,分櫱力極強,耐肥抗倒;抗稻瘟病、白葉枯病。灌漿後期對光照和低溫較敏感。
適宜地區及產量水平:適宜引黃灌區插秧種植。
2001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723kg/畝,比對照寧粳16號增產2%;2002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739.36kg/畝,比對照寧粳16號減產6.8%;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731.8kg/畝,比對照減產2.4%;2002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622.45kg/畝,比對照減產7.7%。
栽培技術要點
(1)育苗:播種前種子用1000-2000倍"402"藥劑浸種2-3天,4月15日前育苗,畝播量150-250kg。採用旱育稀植栽培方法,秧齡25天左右移栽。
(2)插秧:5月中旬插秧,密度以9×3寸為宜,每穴3-5苗。
(3)施肥,播前結合犁地畝施磷二銨15kg,碳銨25kg,並增施一定量的農家肥。插秧後7-10天畝追尿素7.5kg。6月5-10日畝追尿素7.5kg左右,7月中旬或8月初可酌情追穗、粒肥尿素每畝5kg。抽穗後,根據稻瘟病的發生情況,做好穗頸瘟的防治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