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津梁寺
- 位置:賓川縣妙高山上
- 始建:唐朝
- 所屬地區:雲南賓川縣
歷史記述,建築結構,歷史價值,
歷史記述
據賓川縣地名志:“津梁寺古籍,在排營鄉駐地東南3公里,唐代建有正殿一幢,副殿兩側清溪鋪石,古木參天,風景宜人,昔有住持僧數人。相傳古代有一金雞落此山樑,後見雞足山最高而飛往雞足山,故名清涼寺”,又有小雞足山之稱。
津梁寺碑記載:“吾趙東灶隔五十里,今隸賓川界妙高之山有古寺焉,額曰津梁;蓋南詔時神僧雷音,感蒙氏開山建剎,與榆之感通,趙之飛相埒為最勝,招郡乘野史詳哉其言之矣。其地高山入雲,清流見底,兩峰環抱,萬水陰森。時而雲泛松濤,如龍天門而端睨莫測;時而迷霧遠塞,如雞虎踞地,岫而起伏無常。俯視睨巷諸山,有若培;遠眺諸峰,絕頂飄渺天際,洵仙靈之窟宅,非復人間煙火焉。”
津梁寺碑記載:“吾趙東灶隔五十里,今隸賓川界妙高之山有古寺焉,額曰津梁;蓋南詔時神僧雷音,感蒙氏開山建剎,與榆之感通,趙之飛相埒為最勝,招郡乘野史詳哉其言之矣。其地高山入雲,清流見底,兩峰環抱,萬水陰森。時而雲泛松濤,如龍天門而端睨莫測;時而迷霧遠塞,如雞虎踞地,岫而起伏無常。俯視睨巷諸山,有若培;遠眺諸峰,絕頂飄渺天際,洵仙靈之窟宅,非復人間煙火焉。”
津梁寺始建於唐,歷經宋、元、明、清數代。在明代津梁寺是最鼎盛的時期,建有上、中、下寺院,加上圓通庵、淨土庵、寺庵規模十分宏大,住寺僧眾日增,已達數百。各名山大剎的高僧大德、人文墨客常登津梁寺,當時的大義寧國肅恭皇帝楊乾貞也經常到津梁寺進香。
建築結構
津梁寺始建至今一千多年,歷史悠久,規模宏大。但由於始建歷史久遠,文革時期大雄寶殿、天王殿、子孫殿、西廂房、照壁、戲台、佛像被毀。現僅存東廂房三間,大雄寶殿部分,津梁寺匾額一塊,唐代開山祖師神僧雷音和尚木雕像一尊,僧塔林十餘座,津梁寺碑記兩塊,大雄寶殿雕刻精湛的格子門還收藏在大理州博物館,相對的兩株千年古刺柏還生長在大雄寶殿前方。
歷史價值
從現存的木、梁、柱、枋上遺存的彩繪,木雕藝術,建築等,對挖掘和研究佛教文化和建築、彩繪、木雕藝術有著重要的意義及文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