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之役,春秋時期楚、巴間的一次戰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津之役
- 發生時間:公元前 689年
津之役,春秋時期楚、巴間的一次戰役。
津之役,春秋時期楚、巴間的一次戰役。魯莊公五年(公元前689年),楚與巴(今湖北襄陽附近)軍攻申。楚軍不以禮,嚇走巴軍。因此巴軍於魯莊公十八年(公元前676年)向楚開戰,攻占那處(今湖北江陵北),直逼楚都。同時,楚貴族閻...
董卓破王匡河陽津之役 董卓破王匡河陽津之役,關東集團討董戰爭中的戰役。初平元年(190),河內太守王匡參與討董戰爭,率數萬軍屯駐河內(今河南武陟西南)。五月,收擊董卓使者。隨後遣泰山兵屯河陽津(今孟縣南),董卓設定疑兵佯渡河,另以精銳之眾潛渡,繞襲其後,大破王匡於津北。
此戰化解了合肥之圍,俗稱逍遙津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合肥之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甚至日本民間流傳了“遼來來(遼來々)”的俗語。《三國演義》中“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就是對這場戰役的改編。(概述圖片來源)歷史背景 東漢末年,孫權在江北...
小平津之戰,是漢昌元年發生在小平津的戰役。小平津之戰,東晉時期的一次戰爭。漢昌元年(318年)漢太子劉粲督將軍劉雅生率步騎10萬進駐小平津(今河南孟津),繼攻洛陽。三月,晉滎陽太守李矩命郭默、郭誦救晉洛陽太守趙固駐於洛汭(今河南鞏縣)。誦派部將耿稚等夜間渡河襲擊漢營。劉粲軍驚潰,死傷大半,粲走保陽...
董卓攻王匡河陽津之戰 董卓攻王匡河陽津之戰是東漢初平元年(190年)冬發生的戰役。董卓攻王匡河陽津之戰,東漢初平元年(190年)冬,河內(今河南武陟)太守王匡屯兵河陽津(今河南孟縣),準備進攻董卓。董卓派兵佯渡平陰(今河南孟津),暗中派精銳部隊從小平津渡河,繞至王匡軍背後偷襲。王匡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趙廞陳總魚涪津之役,元康六年(300),趙廞殺耿滕後,轉而進攻西夷,在魚涪津(今四川夾江西北)與西夷校尉陳總遭遇。陳總兵弱,又拒絕採納散財募士的建議,與趙軍相遇,不戰自潰。陳總逃入草叢,部下雖有奮力抵抗者,然無濟於事。陳總被俘並斬首示從。此後趙廞自稱大將軍、大都督、益州牧,不可一世。
其他類似性質的色役如防閣﹑庶仆﹑仗身等如何處理﹐不見明文﹐可能也改由政府徵稅﹐發給官僚。安史之亂爆發﹐政府財政困難﹐停止發給百官料錢。代宗以後﹐百官料錢大體上是由按墾田面積徵收的青苗地頭錢中出。以上是作為百官俸料的色役﹐至於其他色役﹐如內園丁﹑幕士﹑掌閒﹑津子﹑驛子之類仍然存在﹐不過...
廊坊之役 1900年6月6日前後,八國聯合征華計畫相繼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進攻中國的戰爭爆發。1900年6月10日,北京使館對外通訊斷絕。各國駐天津領事及海軍將領召開會議後,決定組成聯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於次日乘火車前往北京。北京東交民巷各使館築起防禦工事,由英國全權公使竇納樂負責指揮抵抗。使館區內被圍者約...
《魏略》:張遼為孫權所圍,遼潰圍出,復入,權眾破走。由是威震江東。兒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遼恐之。《魏書》:孫權率十萬眾圍合肥,遼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鋒陷陣,大破之。《三國志·吳書十·陳武傳》:建安二十年,從擊合肥,奮命戰死。《三國志·吳書十·潘璋傳》:合肥之役,張遼奄至,諸將不備...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曹、劉、孫三家爭奪荊州之戰揭開序幕。此後,曹操退回北方,再沒有機會以如此大規模進行南征,但仍舊占據著南陽、南郡二郡(之後從南郡、南陽郡中分置襄陽郡、南鄉郡[一說章陵郡]),劉備則開始揮軍向長江以南...
經此一役,原不為外人所知的偏僻地區長津湖,永遠銘刻在人類軍事史冊上,有力扭轉了朝鮮戰局,為爭取抗美援朝戰爭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正如毛澤東所說:“九兵團此次在東線作戰,在極困難條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人民網 評)戰役影響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在志願軍突然猛烈的打擊下,麥克阿瑟的總攻勢迅...
三國合肥歷史文化館是安徽首個數位化三國文化沉浸式體驗館,坐落於逍遙津公園內。三國館展示面積約1300平方米,以“穿越古戰場,逍遙遊三國”為主題,分逐鹿·江淮、威震·逍遙津和三國·合肥三大展區,再現三國著名戰役——逍遙津之戰。作為安徽首個數位化三國文化沉浸式體驗館,該館採用數字科技與媒體藝術,再現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