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頭地名

洞頭地名

洞頭島在歷史上叫作中界或中界山,最早見於唐朝溫州刺史張又新《中界山》詩。《清一統志》輿圖中更是明確無誤地在今洞頭島位置上標明“中界山”。

基本介紹


在明朝時,倭寇擾邊,明政府實行了“海禁”,在洪武十八年明政府內遷了中界(今洞頭島)諸島居民,諸島從此荒廢。到了清朝初期,為防備沿海的鄭成功反清鬥爭,也實行了“海禁”,中界(洞頭)諸島徹底淪為荒無人煙之地。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鄭成功之孫13歲的鄭克爽降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開“海禁”。之後有浙閩一帶移民過來。那時,島上都是樹木,滿海魚蝦無數。福建的討海船常到這一帶討海。有一隻“得利”字號討海船,是福建惠安的,舵工叫陳得利。這隻船,幾次從福建駛到我們這一帶。過遠洋討海不方便呀,有時缺水,有時沒柴,碰到風呀,雨呀,也沒有一個地方避。
有一次,“得利”號船又來討海了。他們想想,這個無名島究竟有多大,有沒有避風的港?有沒有淡水?總得探一個明白呀。就繞著這個島駛。從洞頭縣本島東岙海口開始駛,順著島的邊岸,慢慢駛,慢慢駛,一邊駛,一邊看著島上。有一個夥計打水洗碗,繩斷了,盤斗落下海,一下就被流水沖走,沖入崖邊的洞裡去了。
船接著駛,駛到管財岙(現今勝利岙)口海邊,有個夥計叫起來:“哈嘁,盤斗、盤斗!”大家一看,真的,一隻盤斗,從一個黑羅索的崖洞順水流出來。夥計把盤斗撈起,嗨,奇怪,盤斗刻著“得利”字號,噢,是自己船上頭先被流水沖入洞的那一隻!
船上的舵工和夥計歡喜呵,都講了,這個崖洞和原先的洞是兩頭通的,把盤斗沖入的是洞的頭,流出來的是洞的尾。他們想想,這個島沒名字,就自己號了:掉盤斗的岙口叫做洞頭。把拾盤斗的地方叫做洞橋尾。以後七叫八叫,就把整個島都叫做洞頭島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