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存習性,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背鰭條3,7;胸鰭條1,13;腹鰭條1,7;臀鰭條3,5。鰓耙4~5。下咽齒1行,5~5。側線鱗38[4.5/(2.5~V)]36;背鰭前鱗9;圍尾柄鱗12。
標準長為體高的5.9~6.5(平均6.2)倍,為頭長的4.4~4.9(4.6)倍,為尾柄長的6.3~7.1(6.7)倍,為尾柄高的11.2~12.5(11.6)倍.頭長為吻長的2.1~2.8(2.5)倍,為眼徑的3.1~3.7(3.4)倍,為眼間距的4.4~5.2(4.7)倍,為尾柄長的1.3~1.63(1.5)倍,為尾柄高的2.3~2.8(2.8)倍。
體較長,近圓筒形,尾部側扁.頭較短,其長度大於體高.吻鈍,鼻孔前無顯著的凹陷,吻長約與眼後頭長相等或稍大.眼較大,位於頭側中軸之上方;眼間較平,稍小於眼徑.口下位,呈馬蹄形,唇發達,具明顯的乳突;上唇乳突在中部的大而排列成1行,在兩側的小而成多行;下唇正中有1對較大的突起代表中葉,兩側葉發達,在口角處與上唇聯合.上下頜具角質邊緣.口角具1對短須,其長度小於眼徑.鰓耙不發達,呈瘤狀突起.下咽齒纖細,側扁,末端呈鉤狀.鱗圓形,胸部裸露.側線完全.
背鰭無硬刺,其起點距吻端與其基部後端距尾鰭基約相等,背鰭最後一根分枝鰭條末端與腹鰭的末端相對.胸鰭長,但末端不達腹鰭.腹鰭末端圓形,其起點與背鰭的第三至第四根分枝鰭條相對.臀鰭短,位於腹鰭基與尾鰭基之間的中點或略近後者.肛門距腹鰭近,約位於腹鰭基與臀鰭起點之間的前1/4處。
脊椎骨4+34。鰾小,2室,頭長為其長度的2.8倍,前室較大,扁圓形,包於韌質膜囊內,後室很小,露於囊外,長形,其長度小於眼徑.腹膜灰白色,布有小黑點.
體背部及側面的鱗片上有黑色小斑點,腹部灰白,體側中軸有7~8個黑色斑塊,橫跨背部正中有5個較大的黑斑,在背鰭基部後面的較顯著;背鰭及尾鰭上有許多黑色小斑點組成的條紋;胸部灰黑色,其上亦有少數黑斑點。
標準長為體高的5.9~6.5(平均6.2)倍,為頭長的4.4~4.9(4.6)倍,為尾柄長的6.3~7.1(6.7)倍,為尾柄高的11.2~12.5(11.6)倍.頭長為吻長的2.1~2.8(2.5)倍,為眼徑的3.1~3.7(3.4)倍,為眼間距的4.4~5.2(4.7)倍,為尾柄長的1.3~1.63(1.5)倍,為尾柄高的2.3~2.8(2.8)倍。
體較長,近圓筒形,尾部側扁.頭較短,其長度大於體高.吻鈍,鼻孔前無顯著的凹陷,吻長約與眼後頭長相等或稍大.眼較大,位於頭側中軸之上方;眼間較平,稍小於眼徑.口下位,呈馬蹄形,唇發達,具明顯的乳突;上唇乳突在中部的大而排列成1行,在兩側的小而成多行;下唇正中有1對較大的突起代表中葉,兩側葉發達,在口角處與上唇聯合.上下頜具角質邊緣.口角具1對短須,其長度小於眼徑.鰓耙不發達,呈瘤狀突起.下咽齒纖細,側扁,末端呈鉤狀.鱗圓形,胸部裸露.側線完全.
背鰭無硬刺,其起點距吻端與其基部後端距尾鰭基約相等,背鰭最後一根分枝鰭條末端與腹鰭的末端相對.胸鰭長,但末端不達腹鰭.腹鰭末端圓形,其起點與背鰭的第三至第四根分枝鰭條相對.臀鰭短,位於腹鰭基與尾鰭基之間的中點或略近後者.肛門距腹鰭近,約位於腹鰭基與臀鰭起點之間的前1/4處。
脊椎骨4+34。鰾小,2室,頭長為其長度的2.8倍,前室較大,扁圓形,包於韌質膜囊內,後室很小,露於囊外,長形,其長度小於眼徑.腹膜灰白色,布有小黑點.
體背部及側面的鱗片上有黑色小斑點,腹部灰白,體側中軸有7~8個黑色斑塊,橫跨背部正中有5個較大的黑斑,在背鰭基部後面的較顯著;背鰭及尾鰭上有許多黑色小斑點組成的條紋;胸部灰黑色,其上亦有少數黑斑點。
生存習性
底層小型魚類,生活在靜水或流水的底層,主食無脊椎動物。4~5月繁殖,在沙底掘坑為巢,產卵其中,雄魚有築巢和護巢的習性。數量較少。
地理分布
分布於洞庭湖和沅江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