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圖》是明朝丘浚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洞庭圖
- 出處:《重編瓊臺藁-明-丘濬》卷三
- 作者:丘浚
- 創作年代:明朝
《洞庭圖》是明朝丘浚的作品。
《洞庭圖》是明朝丘浚的作品。作品原文 八月潮面闊,天低地盡浮。四山通潦水,萬里聚重樓。木杪仙人過,雲中帝女游。何時乘雅興,徙倚豁吟眸。作者簡介 丘浚,又作邱浚。明瓊州瓊山人,字仲深,號瓊台。景泰五年進士。幼孤,母李氏教之讀書。既長,博極群書,尤熟於國家典故。自翰林院編修,進侍講,遷國子...
洞庭東山圖此畫描寫洞庭東山的景色。洞庭山位於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分東、西兩山。東山古名為胥母山,又名莫鰲山,為伸出太湖之半島。圖描繪遠處的東山,峰巒疊嶂,但山勢不高,較為圓渾平緩。山間樹木叢生,枝葉茂盛,一片鬱鬱蔥蔥的江南景色。山徑蜿蜒曲折向上,山腳下臨水邊的平坡上,佇立著一位長者,正在凝神地觀賞太湖...
《洞庭秋月圖》是宋代畫家夏圭創作的絹本水墨畫,現藏於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洞庭秋月圖》描繪洞庭湖月光下動人的月夜景色,畫面上傳達出非常幽意、寧靜山的遼闊、清幽、深遠,營造出廣博崇深、雄奇秀麗的畫面境界,具有清曠超凡的幽遠意境和韻度,體現了當時南宋時期文人“故國”情懷和悲憤之情。同時《洞庭秋月圖》...
洞庭 洞庭,是景天科、擬石蓮屬的多肉植物,月影和某原始爪的雜交,春秋種,日照量較多。植物簡介 洞庭的生長季為春秋種,日照量較多,澆水量一般。
洞庭東山,又稱東洞庭山,俗稱東山,位於蘇州吳中。東山是延伸於太湖中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水,萬頃湖光連天,漁帆鷗影點點,與洞庭西山、光福鄧尉等72峰交匯而成綺麗寬廣的太湖風景區。相傳隋莫厘將軍居此,故舊稱莫厘山。據隋書《十道志》記載,隋時東山島與陸地相隔30餘里。宋代,東洞庭山是湖島。清道光十年...
洞庭晚秋圖 《洞庭晚秋圖》乃滕子京請人所作,在請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時一併送去,讓其看畫作文。已失傳。據史料記載,滕子京函請范仲淹作記,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圖》,並說:“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
《西洞庭山圖》是明代文伯仁創作的繪畫。該作品與上幅的題跋,原為冊頁的左右幅,後改裝為小軸。作品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創作背景 作品雖未紀年,但由謝時臣1559年的題跋,可推測此畫約作於1550年代中期以前。作品賞析 太湖中的西洞庭山,多古蹟名勝,為蘇州著名的景點。根據題詩第一句“薄雲籠月夜微茫”,此...
洞庭湖景觀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位於中國湖南省北部,長江荊江河段以南。面積3968平方千米(1998年),原為古雲夢大澤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納湘、資、沅、澧四水匯人,北與長江相連,通過松滋、太平、藕池、調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納長江洪水。湖水由東面的城陵磯附近注入長江,為長江最重要的調蓄湖泊。由於泥沙...
《洞庭秋月圖》是清代王愫創作的設色畫。作品介紹 作於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為王愫的中年之作。整幅畫面描繪了洞庭東山秀美的秋色。畫面右上方題有:“洞庭秋月。”署款:“雍正癸丑,清味仿黃鶴山樵筆法,林屋王愫。”鈐蓋朱文“愫印”,白文印“江左烏衣”,起首鈐有朱文圓印“上下千年”,右下壓角...
西山世稱洞庭西山,古稱夫椒山,包山,西洞庭,林屋山,是太湖東南部的一個島嶼,位於江蘇省蘇州市西南端,距蘇州古城45公里,西山島南北長11公里,東西長15公里,面積79.82平方公里,是中國內湖第一大島,由全長4308米的太湖大橋與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相連。西山屬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加上太湖水體的調節作用...
洞庭盆地位於揚子準地台江南隆起帶的中段,前白堊紀是揚子準地台的組成部分,白堊紀一第三紀成為斷陷一坳陷型內陸沉積盆地,古近系在全盆地分布廣泛。洞庭盆地是長江中游重要的第四紀沉積盆地,主要河流入盆河口都發育有古沖積扇。洞庭盆地古沖積扇沉積物中G2、S2岩相占主體,表明沉積過程以河道沉積為主,其次為片流...
南宋玉澗的《洞庭秋月圖》描繪了樓閣、圓月和樹枝等,栩栩如生在大片的留白處題詩一首:“四面平湖月滿出,一阿螺髻鏡中看,岳陽樓上聽長笛,訴盡崎嶇行路難。洞庭秋月。”月光如瀉,笛聲悠揚,畫中有聲,詩畫輝映,足見玉澗是一位集詩、書、畫三絕為一身的僧人。簡介 【規格】卷,絹本,水墨 【館藏】日本...
《洞庭君山》是齊白石創作的一幅中國書畫,94×31cm,藝苑齋收藏印。作品簡介 題識:洞庭君山。白石老人。鈐印:阿芝 作品賞析 此幅構圖凝練、清秀亮麗、筆墨精微、疏番有致的的山水作品堪稱白石山水畫中之奇品。近景中繪有人物和房舍,遠景中為一輪冉冉升起的紅日、遠山,占據畫面中間大片面積的是三個揚帆的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