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
該村大力發展支柱產業,邁向生活寬裕之路。洞品村委一班人根據本村的實際,積極尋求經濟發展新路子。
1998年,全村確定甘蔗生產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走用良田擴種甘蔗的發展路子,把村裡的“等天田”全部改種良種甘蔗。該村良種甘蔗種植得到了縣甘蔗生產指揮部的大力支持,當年優先調運180噸台糖20良種甘蔗種用於320畝良田搞制種示範片,並給予優惠政策和提供技術服務,320畝甘蔗總產量達到2千餘噸,產值60多萬元。村民嘗到到了種蔗的甜頭,甘蔗生產熱情高漲。到2000年,全村全部實現了良田改種甘蔗,農民收入大大提高。同時該村還發展其他種養業,多種經營增加收入。全村利用坡地種桑葉達210畝,發展養蠶;發展龍眼、荔枝、芒果、三華李等水果種植1750畝。全村初步形成了“平地蔗、坡地桑、山上果”的立體種植結構。此外,全村還積極發展家禽飼養業,年出欄生豬 574頭,年出欄家禽4235隻。民眾逐漸走上了致富之路。
該村搞好生態發展,改善村容村貌。從
1998年起,在縣有關部門的引導和幫助下,洞品村開始推廣建造沼氣池,發展生態農業,目前全村共建有150座沼氣池,由於利用沼氣能照明、煮飯,用沼氣廢水作為有機肥施放果樹,既解決了村莊環境髒、亂、差的問題,又獲得了豐富的天然肥料。與此同進,民眾將山中的殘次林有計畫地造成梯地,種上果樹,既保護了環境,又發展了經濟,形成了“養殖+沼氣+種植”的生態農業格局。隨著沼氣的引入,村裡的民眾的文明意識也愈來愈提高。近幾年該村率先在全縣範圍內進行“廁所改造”,在臨近沼氣池的地方重新建造廁所。在改造廁所的同時,該村民眾又把眼光放在廚房的改造上,重新規劃設計了廚房,建起燃節能灶,把自來水引進廚房,並日日加以清掃,家家戶戶灶台乾淨,絕少有煙燻火燎的痕跡。抓好綠化美化工作,坡上種果,村前村後綠化,美化了家園,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該村還根據生產季節和市場動態,請來了農科技術人員傳授新技術,上科技課,及時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方面的困難;民眾通過學科技、學文化,進一步提高了依靠科技種養能力。在各級各部門幫助下,1998年該村開通了
閉路電視。如今,民眾豐富的生活有力推動了文明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樸實的民風贏得了鄰近鄉村的稱讚。
社會發展
該村抓好鄉村文明,努力塑造新形象。該村把實現優美環境、優良秩序、提高村民素質、樹立文明新風作為建設新農村的重要任務狠抓落實,把打造文明村風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緊密結合,積極創建“文明弄五好家庭”、“文明村屯”; 實行計畫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村民自覺實行計畫生育。利用節日舉行籃球比賽或山歌比賽,通過搞活動進行各項宣傳教育,不斷增強村民的法制觀念,倡導文明風尚。
該村抓好村規民約,實行民主管理。該村制定了村規民約,實行民眾監督,按村規民約規範村民行為,進行批評、教育和實行獎罰。村委一班人一班人一心為民辦實事、好事,幾年業努力爭取上級的扶持和民眾的集資,興建了許多“民心”工程。得到了全村民眾的支持和讚揚,同時也凝聚了民心。
自然資源
截止
2010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4畝(其中:田160畝,地114畝),人均耕地0.66畝,主要種植糧、蔗、煙、茶等作物;擁有林地866.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2畝,主要種植茶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5畝,其中養殖面積5畝;其他面積2967.5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
2010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95戶通水。有9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9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0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截止2010年底,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2輛,機車2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8 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172.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3.1萬元,占總收入的71.5%;畜牧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1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00頭,肉牛20頭,肉羊40頭);林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1.2%;第二、三產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4.6%;
工資性收入11萬元,占總收入的6.4%,其他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1.8%。農民人均純收入26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到雲南省外務工1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煙、茶、蔗,主要銷往昌寧縣內。2010年煙、蔗、茶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3.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4%。該村發展煙、茶、蔗特色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新慶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勐統中學。截止2010年底,該村距離中學3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人,其中小學生14人,中學生6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10年底,該村有農戶95戶,共有鄉村人口429人,其中男性226人,女性203人。其中農業人口425人,勞動力230人。該村均為漢族。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17人,參加農村
社會養老保險189人;享受低保26人;五保戶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公里。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9.1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截止2010年底,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3人,女黨員5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村內基礎設施薄弱,主要表現在進村道路為未硬化的土路。2、產業發展滯後、農民的科技意識淡薄。3、村內衛生條件差,人民民眾看病難。
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2、大力發展茶葉、香料煙、甘蔗、畜牧業產業;3、加強農民實用科技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