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成立於2006年,由原馬列教研室和思想品德教研室合併而成,目前與社會科學系合署辦公,實行校黨委和行政雙重領導機制,下設馬克思主義原理教研室、概論教研室、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形勢與政策教研室和部資料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陽理工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
- 外文名:Luoyang Institu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Department
- 成立時間:2006年
- 所屬:洛陽理工學院
系部介紹,師資力量,教研成果,榮譽之窗,實踐教學,
系部介紹
師資力量
該部現有正副主任各1人,教研室主任4人,專職教師40人,兼職教師15人。主要承擔全校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等課程的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在我部專職教師隊伍中,教師2人,副教授11人,講師15人,博士(含在讀)3人,碩士研究生29人,此外,1人被評為河南省優秀教師,1人被評為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1人獲得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師,1人獲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工作先進個人,1人獲河南省師德建設先進個人,6人被評為洛陽市優秀教師,3人獲洛陽市“三八紅旗手”, 校級優秀教師20餘人次、優秀黨員20餘人次、“巾幗標兵”8人次,文明教師5人次。我部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還被評為河南省優秀課程,該課程的精品課程被評為校精品課程並獲得河南省信息技術教育優秀成果三等獎。同時,我部還獲得“河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校文明科室”等榮譽稱號。
教研成果
教學部領導班子團結務實,全體教師愛崗敬業,我們秉承“團結、求實、創新、奉獻”的優良校風,發揚團隊精神,堅持教書與育人並舉,教學與科研共進,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潛心從事科學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學校組織的學生網上評教、問卷普查活動中,我部教師的平均分數都處在全校前列,並有60餘人次獲校教學質量優秀獎,另有5人獲河南省教育系統教學技能競賽獎,並有1人獲一等獎並被授予“教學標兵”榮譽稱號,1人獲河南省多媒體課件比賽二等獎,1人獲校多媒體教學比賽二等獎,4人獲校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一二等獎。科研方面,共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80餘篇,主持、參與完成省廳級項目40餘項,市級項目60餘項,完成著作20餘部,獲省市級科研成果獎勵20餘項。
榮譽之窗
1、2007年被評為河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2、2008年3月,“毛鄧三”概論課榮獲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課程。
3、張璐、翟愛玲老師在2008年度全省高校教學技能競賽中獲一二等獎。
4、《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榮獲“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課程”。
實踐教學
洛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共16個單位:
河南省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洛陽組”誕生地紀念館,
紅二師師史展覽館,
葉挺獨立團紀念館,
洛陽市烈士陵園,
趙春娥紀念館,
洛陽古墓博物館,
洛陽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
洛陽民俗博物館,
新安縣千唐志齋博物館,
偃師商城博物館,
伊川縣范園,
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
洛陽石油化工總廠,
中國洛陽浮法玻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洛陽市環球實業公司,
欒川縣三川鎮抱犢寨。
實踐教學的設計思想與效果
1.探討適合學生特點的課堂實踐教學模式。本課程的主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探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理論研究蔚然成風。教研室教師積極探索教改方案,研究實踐教學。系部領導多次邀請兄弟院校同行來我校介紹他們的成功經驗,並多次帶領骨幹教師到上述學校參加實踐教學座談會。為了解學生對課堂實踐教學的態度,兩課教師或者舉行學生座談會、通過學生幹部徵集意見,或者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大力開展調查研究,全面了解大學生政治思想狀況及對實踐教學的態度。
運作形式豐富多彩。經過積極探索,討論法、辯論法、演講法、寓教於樂法、學生輔講法、親身體驗法等等多種新方式走進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日常管理嚴格規範。幾年來,通過集思廣益,我們初步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課堂實踐教學思路。從教研室到系部,從審查授課計畫到評比教學質量,從推薦先進指標到簽署職稱評審意見,我們始終把課堂實踐教學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考察,真正做到沒有實踐教學的授課計畫不簽字、沒有實踐環節的課堂教學不過關、沒有實踐教學的教師不推薦評優評先。
2.加強社會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結合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教學特點,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新安縣一個農村達成了共建我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意向,由於實踐基地建設中涉及的許多問題不是任課教師能夠解決的,我們將努力爭取學校扶持,本著與社會共同建設、共同管理,服務社會和服務高校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原則,根據我校實際和專業特點,與地方、單位、社區共建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利用一切機會,逐步由點到面與城市社區、農村鄉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企事業單位、部隊、社會服務機構等聯繫,建立多種形式的、相對固定的社會實踐基地,長期堅持,使學生受鍛鍊,社會見效益。除了已經建立的新安縣禮合村教學基地外,正在聯繫建立新的調研與實地考察、參觀基地。這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周邊地區的革命舊址、遺址,如洛八辦舊址、二七紀念塔、焦裕祿紀念館、林縣紅旗區等。另一類是改革開放中經濟、文化、民主政治建設及社區建設的典型單位,如臨穎縣南街村、鞏義市竹林鎮等。
3.實踐效果
通過實踐教學,不僅使這門課程的教學更加形象生動,對學生有更強的吸引力,從整體上提高教學效果,而且加深學生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性與科學性的理解,使其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一步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立場觀點方法和精神實質;使學生對科學理論指導下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有了更加形象的認識,從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途更加充滿信心;使學生通過實踐教學增強分析社會問題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