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燒溝漢墓,位於河南省境內。
2021年9月,被評選為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陽燒溝漢墓
- 所屬地區:河南省
洛陽燒溝漢墓,位於河南省境內。
2021年9月,被評選為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洛陽燒溝漢墓 洛陽燒溝漢墓,位於河南省境內。2021年9月,被評選為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洛陽燒溝漢墓》是洛陽區考古發掘隊編著的圖書,1959年12月由科學出版社 出版發行。內容簡介 這是1953年洛陽燒溝區發掘的225座漢代墓葬的報告,材料比較豐富、完整而有系統。報告著重研究了漢代墓室結構和陶器、銅器等等方面的發展衍變,特別在墓室形制的發展上作了比較全面的系統的闡述。另外,對此次出土的銅鏡、...
洛陽燒溝61號西漢壁畫墓中發現的“二桃殺三士”,在墓室前堂隔梁正面,繪一幅長卷,高0.25米,長2.06米,圖中共繪十三個大小不同的人物,左端有三座藍紫色的小山巒,山右繪三武士,他們情態各異,或拔劍,或扶劍……。這幅畫所表現的內容,右邊八人很顯然是“二桃殺三士圖”,左邊五人或說“周公輔成王...
1.4 洛陽漢墓壁畫對於繪畫史研究的意義 1.5 壁畫的形成及思想、文化基礎 1.6 古代人們的靈魂觀念 1.7 漢代壁畫多反映道教材和道教思想 1.8 壁畫的形式、發掘年代及現存規模 1.9 壁畫的歷史分期 第二章 洛陽漢代墓室壁畫的主要內容 2.1 升仙圖是西漢壁畫中的主要內容 2.2 歷史典故、名賢教誨 2.3 天文...
本書對研究洛陽乃至中原地區古代鐵鏡的時代特徵、鑄造技術、紋飾形成工藝等,具有參考價值。圖書目錄 概述 一、漢墓和漢代遺址出土鐵鏡 二、曹魏墓出土鐵鏡 三、西晉墓出土鐵鏡 四、北魏墓出土鐵鏡 五、唐宋墓和唐宋遺址出土鐵鏡 古鏡圖例【漢】 洛陽燒溝M1035:99 洛陽燒溝M1037:28 洛陽燒溝M...
第一章 洛陽歷史概述 第二章 古遺址 第一節 洛陽舊石器時代遺址 第二節 洛陽新石器時代遺址 孫旗屯遺址 王灣遺址 矬李遺址 東馬溝遺址 第三節 二里頭型文化遺址 二里頭遺址 東乾溝遺址 第四節 商城遺址 第五節 西周鑄銅遺址 第六節 東周王城遺址 東周王城遺址概述 戰國糧倉遺址 第七節 春秋滑國故城遺址 第八...
秦與周文化並存——洛陽秦墓 107 中原漢墓的標尺——燒溝漢墓 110 世俗生活流光溢彩——紗廠西漢墓 112 黃河遺存新坐標——黃河灘兩漢墓群 119 現實社會的寫真——漢代壁畫墓 120 國祚短促鮮有發現——曹魏時期墓葬 130 漢制結束晉制登場——西晉時期墓葬 133 民族融合與漢化演進——北魏時期墓葬 137 第四單元...
永康元年(167年)洛城小社裡成氏墓 建寧二年(169年)漢掖庭待詔肥致墓 建寧二年(169年)燒溝1037號漢墓 光和二年(179年)漢洛陽谷郟亭王當墓 初平元年(190年)燒溝147號漢墓 初平二年(191年)洛陽中州路813號墓 二、曹魏紀年墓 太和二年(228年)征東大將軍假黃鉞曹休墓 正始八年(247年)洛陽澗西...
四神紋飾彩繪帶蓋陶壺,陶質貯藏器,西漢時期文物,通高47.6厘米、口徑18.3厘米、腹圍102厘米。1953年河南省洛陽燒溝漢墓發掘出土。現藏於河南博物院。文物歷史 1953年4月,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在洛陽燒溝漢墓125號墓葬中發掘出土了一件四神紋飾彩繪帶蓋陶壺,後移交給河南省博物館(現河南博物院)收藏。文物特徵 四神...
南陽地區出土的這批漢代陶井,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與洛陽燒溝漢墓出土陶井相比較形制上差別很大,只有方城黨莊漢墓出土的一件綠釉陶井與洛陽燒溝漢墓二型井相仿,燒溝一型、三型井在這裡不見。總的來看,南陽出土的陶井大部分為圓筒形,內有汲水小罐;少數為方形,一部分帶有井欄、井架、井亭、滑輪等附屬檔案。圓筒...
幸好通過洛陽燒溝漢墓出土五銖錢的分期,可以認定穿上或穿下有一“平”字的五銖(稱為“平當五銖”)也應該屬於這個時期所鑄。但它的時期較晚,下限可能已經進入三國。“東漢五銖”是五銖錢中遺留較多的一種。四出五銖 “四出五銖”又稱“四出文錢”。所謂“四出”,是指錢幕從方孔的四角向外引出一道陽文...
蔣若是,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齊魯大學肄業。建國後,歷任洛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市文化局副局長,湖南省考古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考古學會第一、二屆理事。五十年代初研究漢墓,寫出《洛陽燒溝漢墓》一書,為解決漢墓的斷代問題打下基礎。1956年提出黃河中下游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直接繼承論,並得到學術界的...
短視頻評選、“考古百年系列學術講座”等宣傳推介活動。入選名單 1.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廟底溝與三里橋》;2.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鄭州二里崗》;3.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中州路》;4.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燒溝漢墓》;5.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輝縣發掘報告》;6.宿白《白沙宋墓》。
主要從事隋唐洛陽城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長期堅守在田野考古發掘第一線。參與或主持發掘了隋唐洛陽城定鼎門、應天門、宣政門、皇城東牆、東城牆垣及馬面、宮城內明堂、天堂等大型唐宋殿址,外郭城牆垣、南市、溫柔坊、崇讓坊等遺址,以及洛陽東周墓葬群、燒溝漢墓群的發掘項目,並調查隋唐洛陽城周邊的離宮、倉儲遺址。
精緻的圓硯在蓋面上常鏤出旋繞的蟠螭紋,如河北望都所藥村、河南南樂宋耿洛等地的漢墓所出者。另外,湖北當陽劉子漢墓中還出過一件此式陶硯。長方形硯原來只是一塊石板,如洛陽燒溝 632號漢墓所出者。這種硯或被稱為黛硯,但在居延金關,此式硯與屯戍遺物同出,根據該地點的軍事性質,可知長方形硯並非均供...
建國後在河南洛陽燒溝及靈寶張灣漢墓中均有發現。實測通長5.7厘米,厚0.15厘米,足枝長1.8厘米。“貨布”製作遠較“十布”厚實工整,面背及穿孔有廓,中豎線止於穿下,“貨布”二字作懸針篆列於兩側,書體瀟灑俊逸。社會影響 許多家銀行、金融機構都用“貨布”的圖案作為行業的標記,在我國人民幣水印底紋中...
西漢前期的鼎在造型上與戰國時期沒有大的差別,均是三足較高且獸蹄形象比較逼真。自西漢中期開始,鼎足就開始變矮,直至矮到與鼎身很不相稱。出自關中的這件鼎就處於此種蛻變過程中。洛陽燒溝漢墓中出土的矮足鼎還在鼎蓋上用墨寫出"初祭肉"三字,表明是遵從沿襲周禮,以肉祭神的風尚。此鼎與前述釉陶壺同...
蔣若是先生是我國老一代的考古學家,早在50年代主持洛陽燒溝漢墓的發掘時,就提出了漢代五銖錢分期斷代標準。如今這個標準已為考古界和錢幣界所接受,甚至成為考古發掘中對墓葬斷代的標尺。蔣先生自50年代以來,一直孜孜不倦地對秦漢錢幣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書就是這些研究成果的集結。蔣先生也可以確定年代的考古...
壺的功能多用以盛酒。《周禮·掌客》鄭註:“壺,酒器也。”除盛酒外也有盛糧食和食物的,如:洛陽燒溝漢墓出土的陶壺,有相當一部分用於盛糧食,滿城漢墓出土的陶壺中則有動物骨骼,可見壺也可用於盛其他食物。壺亦用作水器,《周禮·夏官·挈壺氏》:“掌挈壺以令軍井。”鄭玄註:“盛水器也。”此是言...
漢代空心磚的製作工藝與畫像構成探究——以洛陽燒溝61號漢墓為例 元代家具的三向度之美——兼議三件元代交椅 敦煌莫高窟壁畫中女供養人的妝飾探究——以61窟于闐天公主為例 種子、土壤與氣候——中國設計產業的未來發展之路 三星堆突目面具成因之我見 從書籍裝飾到文化圖符——畢扎德對16世紀波斯細密畫風格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