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洛陽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已經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並與2022年3月31日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陽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 實施地區:洛陽市
檔案發布,檔案內容,

檔案發布

洛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洛陽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通知
  •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公開時限:常年公開公開範圍:全社會公文種類:洛政檔案編號:洛政〔2022〕13號發布日期:2022-03-31發文機關:洛陽市人民政府索引號:C001-0571-2022-0012
洛陽市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洛陽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
社會發展計畫的通知
洛政〔2022〕13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洛陽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已經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確保各項目標順利實現。
2022年3月1日

檔案內容

洛陽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
2021年,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紮實推進“六穩”“六保”工作,緊抓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副中心城市建設等重大機遇,統籌推進應對洪澇災害、疫情防控等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穩定恢復態勢,全市地區生產總值5447.1億元、同比增長4.8%。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強化指標深度分析和趨勢研判,推動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生產供給持續回穩。糧食總產達到48.2億斤,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60戶重點工業企業產值增長25%,服務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89.4%。市場需求持續擴大。529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年度計畫投資的120%,“三個一批”項目開工率超過80%、達效率超過9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8%,進出口總值增長20.4%。質量效益持續改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97.9億元、增長4.8%,規上工業利潤285.3億元、增長34.4%,金融存貸款餘額較年初增長6.4%。疫情防控和災後重建取得階段性成效。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方針,全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穩定可控。累計投入災後重建資金5.85億元,受損農村住房重建修復開工率達到100%。
——產業轉型步伐加快。落實創新引領發展主戰略,堅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主攻方向,加快建設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創新資源加速匯聚。成功組建先進光電連線技術等4家市重點實驗室、機器人及智慧型裝備等10家首批產業研究院,命名高端軸承等10家中試基地,洛陽理工學院大學科技園、洛陽留學人員創業園晉級“國家隊”,全年新增創新平台396家、高新技術企業148家,新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2228家,研發投入強度穩居全省前列。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建立15條重點產業鏈“鏈長制”,高新技術產業、六大高成長性製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43.9%和33.8%,“三大改造”完成投資353.8億元,10家企業入選省級智慧型車間(工廠),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數量全省第一。連續三年榮獲國務院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督查激勵、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工作五年三獲國務院表彰。市場主體不斷壯大。紮實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推出工業“標準地”出讓細則等25項舉措,降低企業生產成本110億元,企業反映問題辦結率達到98.5%,市場主體數量同比增長8.8%。入選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0家,4家企業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數量全國第三。
——動力活力顯著增強。以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為目標,著力破解制約發展的問題瓶頸。重點領域改革攻堅突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深入推進,15家市屬企業重組整合基本完成,洛軸混改順利推進。深化放權賦能改革,省下放的第一批244項許可權全部承接到位。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自貿區在全省率先探索形成“三個一”改革新模式。開發區改革全面推開,高新區管委會社會事務職能完成剝離。“最多跑一次”事項占比達97%,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入口網站獲評全國“示範平台網站”、全省唯一,營商環境評價連續三年排名全省第二。開放平台通道加快構建。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獲批,綜保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跨境電商綜試區進出口額增長18.7%,東方紅國際陸港完成貨櫃吞吐量2.5萬標箱。精準招商提質增效。繪製產業鏈招商圖譜,設立9個駐點招商組,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66個,360中部數字安全科技創新總部、華為新基建發展中心等重大項目成功落地。
——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堅持擴容與提質並重,統籌基礎設施建設和功能提升,加快打造聚合資源的平台城市。中心城區功能品質持續提升。提質老舊小區610個、惠及民眾8萬餘戶,3個項目入選2021年度中國城市更新優秀案例。西韓立交等189項工程加快實施,古城快速路東延等386項工程順利竣工。基礎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呼南高鐵焦作經洛陽至平頂山段列入國家“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捷運1號線、2號線開通運營,鄭西高速欒雙段、二廣高速城區段改擴建工程、國道G310洛陽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車。縣域經濟提質壯大。賦予縣區的334項許可權已全部移交到位,出台推動南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宜陽縣入選全省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範縣。
——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創新提出“151”工作舉措,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1.39萬戶監測對象實現幫扶措施全覆蓋。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完成優質林果、雜糧等特色種植411.8萬畝。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7700家,“三品一標”數量全省第一,孟津區常袋鎮成功創建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農村環境持續改善。51.2%以上的村莊實現垃圾分類處理,完成8.5萬戶農戶改廁任務,農村污水處理率達到55%,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成績排名全省第一。農民收入明顯提高。全市3011個行政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達到10萬元以上的占比8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高於全市和城鎮居民收入水平。
——文旅融合加快發展。堅持創新引領,強化創意驅動,突出市場導向,著力塑造“行走洛陽、讀懂歷史”文化品牌。文物保護持續增強。隋唐大運河文化公園、漢魏洛陽城遺址博物館列入國家“十四五”重點項目庫,徐陽墓地考古發掘項目入選“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全市博物館、紀念館達到102家。文旅品牌特色彰顯。隋唐洛陽城國家歷史文化公園加快建設,黃河非遺中心主體封頂,成功創建2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全市接待遊客1.17億人次,旅遊總收入923.5億元,分別增長25.7%、16.1%。文創產業提速發展。綜藝節目《登場了!洛陽》觀看次數超3億人次,《風起洛陽》廣受好評。“洛陽禮物”文創設計突破1000款,形象店品牌掛牌80家。
——生態質量明顯改善。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紮實推進“五大行動”,生態環境建設體系全面深化。治理任務進展順利。完成4家高排放企業退城搬遷改造,空氣品質綜合指數、PM10濃度、PM2.5濃度、優良天數實現“三降一升”。實施“四水同治”工程151個,完成小流域“兩清一護”400公里,完成造林32.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5.8%,城市綠化綜合指數居全省首位。節能降碳紮實推進。淘汰112台(套)落後產能設備,關停、停備煤電機組5台。嚴格“兩高”項目管理,全市沒有新增“兩高”項目。積極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14家發電企業開展上線交易。生態創建深入開展。在全省率先開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洛寧縣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121件民生實事順利完成。就業創業總體穩定。落實就業優先戰略,開展“人人持證、技能洛陽”行動,新增城鎮就業11.4萬人。教育事業提質發展。新建、改擴建公辦幼稚園22所、城市區義務教育學校21所,城市區高中遷建工作全面啟動。鄭州大學洛陽校區、河南中醫藥大學洛陽校區9月份實現新生入學。“健康洛陽”加快建設。國家呼吸區域醫療中心和5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獲批,中醫骨傷科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建設,豫西公共衛生中心(萬安醫院)一期主體完工,省第二兒童醫院一期即將投用。建成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58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815個。社會大局總體穩定。開展非法集資風險處置攻堅,有序化解政府隱性債務,兜牢“三保”底線。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統籌消防安全、信訪維穩等工作,社會大局總體平穩。
同時,制約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不容忽視:經濟總量在全省占比不高,傳統增長動能正在減弱、新的增長動能尚未形成;對“風口”產業的把握不夠精準,推動產業發展的思路不夠聚焦;對推動創新發展的一些深層次問題還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創新發展還沒有從根本上破題;基礎設施不完善,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相對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
二、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任務
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認真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市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搶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聚焦建強副中心、形成增長極,堅持以創新引領發展,扭住產業發展、城市提質、鄉村振興“三項重點工作”,用好科技創新、改革開放、激勵幹部擔當作為“三個重要抓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著力推動經濟發展提質提速,主動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促進社會大局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主要預期目標:生產總值、人均GDP、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速均為7%,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進出口總值保持穩定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成長協調同步,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城鎮新增就業9萬人以上,高校畢業生留洛就業創業1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糧食產量達到50億斤,單位GDP能耗強度與“十四五”控制目標統籌銜接,CPI漲幅3%左右。
重點做好8項工作:
(一)強化精準調控,保持經濟穩定運行。堅持把穩增長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樹牢“項目為王”理念,築牢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根基。實施常態化運行調度。完善落實全市經濟運行分析機制,深入開展結構分析、環比分析、先行指標分析和問題短板分析,全面準確研判經濟運行態勢。擴大合理有效投資。紮實開展“三個一批”活動,加快實施“承諾制+標準地”改革,全面實行重大產業項目“拿地即開工”、項目直接落地等機制,確保593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600億元以上。加強項目謀劃儲備,統籌3億元資金保障項目前期經費,確保全年滾動儲備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000個以上,“三個一批”儲備項目數量保持在開工項目的3倍以上。持續釋放消費潛力。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特色街區商圈提升、文旅消費提質等工程,開展200場以上商貿領域促消費活動,落戶品牌首店20個以上,推動西工小街、鳳凰天街等申建省級試點步行街。精準服務市場主體。深入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建立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務平台,全年減輕實體經濟成本60億元以上。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全年新增規上企業600家。強化生產要素保障,做好電力迎峰度夏度冬準備。強化普惠金融服務,全年新增貸款500億元以上。
(二)堅持創新引領,加快產業賦能升級。堅持前沿科技突破和遠景需求牽引,落實產業發展“136”工作舉措,著力在發展“風口”產業上取得實質性突破。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建設伊濱科技城,推進中歐科創園總部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全力打造省2號智慧島。高質量建設智慧島創新社區,加快伊濱中科洛陽信息產業園社區、洛龍炎黃青年數創社區等建設步伐,規劃建設7—10個市級智慧島創新社區,實現都市核心區和功能區全覆蓋。重塑重構實驗室體系,加快推進龍門實驗室建設、爭取3月底前掛牌運營,培育中航光電、河科大一附院、麥斯克等3家省重點實驗室。推動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省農機裝備產業研究院建設,支持普萊柯、洛軸等優勢企業創建省級產業研究院,力爭智慧型礦山、軸承產業創新中心晉升“國家隊”。推進創新主體倍增,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春筍”計畫,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強力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2000家、高新技術企業200家。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揭榜掛帥”等科技重大專項35項,突破關鍵核心技術200個。推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全年“科技貸”累計授信突破8億元。集聚科技創新人才,精準引育河洛創新產業、青年創新創業人才團隊60個。大力發展“風口”產業。緊盯智慧型裝備製造、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加快編制“風口”產業發展圖譜,找準發展“風口”產業的主攻方向。培育做大“風口”企業,積極引入“風口”產業運營商,實施高成長性企業提質倍增計畫,構建“1+N+5”高成長性企業梯隊,新培育“專精特新”企業100家以上。加強“風口”產業投融資,推進“基金入洛”工程,引導市屬國有企業設立2支以上市場化基金,設立總規模10億元的天使引導基金,爭取省新興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增資15億元以上;擴大直接融資,推進“四板”和上市企業後備庫擴容,年底前“四板”掛牌企業達到500家,爭取2—3家企業上市。推動傳統產業向“風口”產業轉型,實施產業鏈鏈長和產業聯盟會長“雙長制”,推進更高水平“三大改造”,全年完成投資350億元以上。加快數位化轉型,統籌推進信息、融合、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構建“1+N”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實現鄉鎮以上建成區5G網路全覆蓋,推動華為人工智慧先進實驗室儘快落地。
(三)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活力。以建設全省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市域試點為抓手,著力破解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瓶頸,激發內生動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實施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引導土地、勞動力、技術、資本、數據等向先進生產力集聚。全面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完成市屬企業實質性重組整合,完善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進洛軸混改上市。深化開發區管理體制改革,實質化推進“管委會+公司”模式,全面開展“三化三制”改革,3月底前完成整合掛牌,6月底前完成改制任務。重塑重振高新區,高效運營創新創業街區雙創會客廳,儘快啟動高新區內部綜合改革。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動“洛快辦”APP與“豫事辦”全面對接,推出80件“一次辦”高頻事項,抓好最佳化營商環境“七件事”,持續做好國家、省營商環境評價。激活基層發展動力。深化放權賦能改革,堅持以縣區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指導縣區承接用好下放的334項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落實省財政直管縣改革方案,完善市縣、市區財政事權分配製度,推動財權與事權相匹配。做好機構改革“後半篇文章”,最佳化政府機關機構設定和運轉機制。拓展制度型開放。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和RCEP,釋放“五大國家級平台”政策疊加效應,形成20個以上制度創新案例,推進綜保區項目入駐,全年跨境電商交易額突破70億元、綜保區進出口額達到30億元。實施開放通道拓展升級行動,提升東方紅國際陸港服務功能,新增國內外航線3—5條,旅客吞吐量恢復到150萬人次以上。推進外經外貿轉型發展,加快建設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高標準建設4個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力爭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突破235億元。持續開展精準招商,動態完善重點產業鏈招商圖譜和路線圖,深入開展產業鏈招商、駐點招商、基金招商,全年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項目80個。
(四)提升功能品質,打造聚合資源的平台城市。強化平台思維,落實城市提質“351”工作舉措,推動副中心城市建設提級擴能。做強交通樞紐功能。實施樞紐能級鞏固提升行動,加快推進呼南高鐵焦濟洛平段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加快新機場選址前期研究,謀劃建設樞紐機場,打造河南航空“雙樞紐”。構建市域“三縱三橫三環”高速路網,加快建設欒川至盧氏等6條高速,年底前新安至伊川、澠池至洛寧高速建成通車。實施濱河南路西段提升改造、南山大道西延等快速路和環線工程,完善中心城區快速路網。加快捷運二期建設規劃研究,編制完善主報告和專題報告。持續提升龍門高鐵站樞紐換乘功能,力爭早日開工南廣場工程。建設宜居宜業城市。落實城市風貌管控導則,塑造以“現代唐風”為主體的城市風貌。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全年開工改造老舊小區8.2萬戶。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深化市容市貌“七項綜合整治”行動,年底前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80%以上,小區專業化物業服務覆蓋率達到70%以上。實施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標準建設,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30萬平方米,“轉供改直供”500萬平方米。加快建設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台,提升智慧城市管理水平。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實施產業平台聚才工程,孵化培育中小微創新型企業,搭建青年雙創載體平台30個以上。實施青年就業創業工程,開展地校企合作,組織創業培訓1.5萬人次。實施青年安居保障工程,投放青年公寓1萬套以上,建成中心城區青年驛站20個。實施社交消費賦能工程,試點建設青年友好型街區,構建15分鐘“休閒圈”。實施城市活力提升工程,實現“青年之家”鄉鎮街道全覆蓋。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把縣域治理“三起來”作為根本遵循,抓好“一縣一省級開發區”載體,確保產業用地不低於60%。分類推進環都市區、南部生態發展區做強做優特色產業,力爭縣域主導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達到70%。
(五)突出五大抓手,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中之重,落實鄉村振興“151”工作舉措,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全面振興有效銜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紮實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加強防返貧監測幫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以“三清兩建”為抓手推進鄉村治理。開展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回頭看”,把清資產與清“村霸”結合起來,把清資產與清矛盾結合起來,全面完成“三清兩建”專項行動任務。以鄉賢返鄉創業為抓手發展鄉村產業。建立鄉賢資料庫、創業政策庫等信息平台,暢通鄉賢返鄉創業聯絡機制,全市各類返鄉創業鄉賢達到8萬人,領辦各類經營主體2萬個,帶動就業30萬人以上。以鄉村運營為抓手推進鄉村建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實現鄉村運營“達標村”中心城區全覆蓋,“示範村”達到300個、“精品村”達到50個。以集鎮建設為抓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高水平編制縣鄉國土空間規劃和實用性村莊規劃,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開展集鎮試點創建,年底前首批34個試點集鎮基本達標。以“三變”改革為抓手激發鄉村發展活力。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建立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實現“三變”改革行政村“全覆蓋”,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
(六)推動融合發展,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搶抓文旅產業發展新“風口”,打造具有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的文旅新業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進隋唐洛陽城歷史中軸線復原展示工程和宮城區、里坊區遺址公園建設,儘快恢復古都歷史中軸線氣象。加快推進全國區域性石窟寺保護研究基地、黃河文化遺址核心區廊道地標工程等項目建設,全面推進二里頭申遺,積極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加快建設漢魏洛陽城遺址博物館,打造15家精品博物館,叫響“東方博物館之都”品牌。塑造特色文旅品牌。打好“盛世隋唐”牌,加快建設隋唐洛陽城國家歷史文化公園,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牡丹文化節前建成。打好“黃河文化”牌,加快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和黃河文化旅遊帶,推動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展示中心竣工投用。打好“伏牛山水”牌,實施“百村百人百宿”計畫,打造鄉村旅遊重點村10個以上,叫響“伏牛山居”民宿品牌。打好“國花牡丹”牌,加快建設國家牡丹產業科技園等項目,建成開放牡丹博物館。打好“工業遺產”牌,加快建設中國工業博物館、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國家工業遺產旅遊基地,活化東方紅等工業IP。全年接待遊客1.2億人次、旅遊總收入超1000億元。發展壯大文創產業。加大沉浸式文旅企業總部培育和招商力度,打造文旅企業總部基地。依託《風起洛陽》《龍門金剛》等優質文旅IP打造沉浸式體驗項目,加快“5G XR電競未來樂園”、九洲池二期、大河薈等沉浸式文旅項目建設,支持創作“夢裡隋唐、盡在洛邑”等實景劇本殺作品。加快文創產品開發,開發文創產品300款以上,開設文創品牌形象店50家以上,辦好國際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增強“洛陽禮物”文創品牌影響力。
(七)堅持綠色發展,厚植美麗洛陽生態優勢。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為抓手,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提升全域生態保護治理水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推進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確保“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落實“河長制”,常態化開展河湖“清四亂”行動,5月底前完成小流域“兩清一護”治理任務。加強土壤污染風險防控,有序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全面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築牢南部地區生態屏障。科學編制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規劃,實施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實施國土綠化行動,完成造林20萬畝、森林撫育15萬畝。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和覆蓋市縣兩級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有序推動重點用能單位和生態產品進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建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進機制,穩妥有序落實雙碳戰略,一體推進“減煤、穩油、增氣、強新、引電”,因地制宜布局風力、光伏發電項目。建立存量、在建、擬建項目三張清單,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落實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區域能評制度,組織重點用能企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爭創綠色製造示範單位18家以上。
(八)聚焦民生所盼,建設更高品質的幸福洛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創新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穩定和擴大就業。落實就業優先戰略,開展“春風行動”等主題活動,實施“萬名大學生留洛計畫”,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洛陽”建設,全年開展職業培訓30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7萬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億元以上。推動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啟動校長職級制改革,9月底前完成“縣管校聘”改革。最佳化調整教育資源布局,新建、改擴建公辦幼稚園18所、農村寄宿制學校41所,6月底前開工建設首批8所現代化高中。做優做強高等教育,支持河南科技大學創建“雙一流”、合作共建洛陽烏拉爾大學。推動職業教育特色發展,支持洛陽職業技術學院、洛陽科技職業學院爭創職業本科大學。加快建設“健康洛陽”。推進呼吸、中醫骨傷科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力爭中醫腦病國家醫學中心落地洛陽。推進現代化三甲醫院建設,試點建設3—4家城市醫療集團,加快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完成324所村衛生室基礎設施提升和公有化改造。完善五級養老服務體系。開展養老服務市場化改革,推廣農村“集中+居家”四類養老模式,打造集中養老站點100個以上、村級居家助老服務點200個以上。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實施全民參保計畫,落實企業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減免緩政策,完善社會救助政策體系。統籌發展和安全。常態化做好疫情防控,把握“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方針,確保不發生大規模本地感染病例。建立完善風險監測預警應急平台,提升自然災害防範應對能力。全面推進依法治市,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做好信訪維穩、消防安全、檔案管理等工作,確保社會大局安全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