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發布
洛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洛陽市“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的通知
洛陽市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洛陽市“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的
通 知
洛政〔2022〕12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洛陽市“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22年3月15日
檔案內容
一、發展現狀
“十三五”時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體育局的有力指導下,在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系統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體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全民健身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制定了《洛陽市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實施計畫》《洛陽市全民健身計畫(2016-2020年)》《洛陽市體育設施管理辦法》《洛陽市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性檔案,全面推進全民健身工作開展,創辦洛陽全民健身運動會,創新全民健身活動(賽事)舉辦機制,全市每年舉辦市級全民健身活動(賽事)100次左右,每年舉辦縣級全民健身活動賽事200次以上,體育健身活動列入洛陽市年度民生實事。“十三五”期間,我市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大力實施體育設施建設,共籌措各類資金2.3億元,共建成各級各類體育設施2282個,打造了覆蓋市、縣、鄉、村四級的體育健身設施網路,實現了基層全覆蓋。目前,全市各類體育場地數量達18924個,總面積1527萬㎡,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21㎡,成功建成“15分鐘體育健身圈”。新發展體育指導員11322人,全市共有體育指導員32005人,占全市總人口的4.2‰。
(二)競技體育成績有所突破
我市競技體育一直處於全省領先地位,在2018年河南省第十三屆運動會上,取得了3078分的比賽成績,位居全省第二,輸送成績與鄭州並列第一。在2019年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上共獲得17金、11銀、11銅,獎牌總數39枚,在全國地級市中名列前茅。“十三五”期間洛陽運動員共取得世界冠軍13人次、亞軍1人次、季軍4人次,取得全國冠軍35人次、亞軍46人次、季軍42人次。目前,我市在國家、省隊集訓隊員113人,擁有國家重點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1個、女足青訓中心1個、國家單項後備人才基地4個、省級單項人才基地15個,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2所、省級39所,國家級科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個、省級3個,國家級示範性青少年俱樂部1個。
(三)體育賽事影響力持續提升
成功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運動會皮划艇激流迴旋、射擊(飛碟)、空手道決賽,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田徑決賽,全國武術散打錦標賽暨第十五屆世界武術錦標賽選拔賽,全國男子籃球聯賽(NBL)、中國女子籃球聯賽(WCBA)、中國女足超級聯賽、全國青年體操錦標賽、全國田徑大獎賽、中美國際男籃對抗賽、第三十五屆世界華人籃球賽、全國“牡丹杯”門球賽等100多項國際、國內高水平賽事,提升了洛陽影響力和知名度,對提高市民生活質量、促進體育消費發揮了積極作用。由於組織工作出色,多次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最佳賽區。
(四)體育產業規模逐步擴大
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不斷深入,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不斷發展以及“健康中國”戰略的逐步實施,我市體育產業從低水平、單一化向多層次、多元化擴展,體育消費從實物型向參與型和觀賞型消費擴展,體育產業從追求規模向提高質量和競爭力擴展。目前,我市體育產業總規模105億元,占同期GDP的2.085%,體育從業人數30.5萬人,體育消費額120億元,人均體育消費1700元,均高於全省水平。體育服務業所占行業結構比重大幅度提高。“十三五”期間,洛陽市成功入選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名單,建成了1個國家產業基地、1個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單位、4個省級產業基地、5個省級產業示範單位、1個省級體育旅遊示範基地、1個省級運動休閒特色小鎮試點、3箇中國體育旅遊精品景區和1箇中國體育旅遊十佳精品線路。
與此同時,體育人才、體育宣傳、體育交流、體育法制以及體育文化等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開創了新的局面。
二、機遇與挑戰
“十四五”時期,我市體育既處在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和嚴峻挑戰。
從機遇上說,當今世界體育經濟、體育文化、體育民生已成體育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體育將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全國各地市都在制定新的發展戰略,將體育作為戰略性資源行銷和運作,發揮體育的獨特作用。2019年國務院印發了《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並對體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舉辦2022年冬奧會,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將體育作為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極大地激發了體育發展活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體育工作,我市體育發展指數位居河南、全國前列,硬體建設和軟體建設具備了由大向強轉變基礎,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體育競賽運作組織體系、依法治理管理體系等多方面可以先試先行。體育在加快建設副中心、打造增長極、發力都市圈等方面形成新引擎,在全省全國發展中展現更大擔當與作為。體育事業發展良好氛圍逐步形成,體育作為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經濟發展、改善民主、文化娛樂的功能正在產生積極而深遠的作用和影響,洛陽體育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
從挑戰上說,洛陽體育發展仍面臨諸多矛盾和問題。廣大市民的體育需求與供給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市場在體育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尚未充分發揮,體育場館、體育著作權等大量體育資源尚未有效開發,公共體育供給社會化、專業化運作機制有待完善,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不強。體育產業能級不高,體育發展水平與當前副中心城市地位不相適應。體育強市建設面臨激烈競爭。體育事業發展面臨一系列、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亟待從傳統的管理模式向創新管理服務模式轉變。洛陽體育發展要更高、更快、更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重點領域和關鍵制度的改革能否取得突破,因此,必須加快推進體育的創新轉型。
三、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決策部署,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堅持以創新引領發展,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體、協同聯動,持續提升體育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把增強市民體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體育發展方式逐步從行政主導向行政服務和市場推動相結合轉變,從政府辦體育向扶持引導社會辦體育轉變,從體育部門主管向多部門聯動轉變,全面提升體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文化引領。從中國夢、強國夢和民族未來的高度認識體育,深化對體育文化、黃河文化、河洛文化的挖掘,大力弘揚“為國爭光、無私奉獻、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充分發揮體育多元化功能,發揚“黃漂”精神,展現河洛兒女風采,為洛陽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2.堅持以人為本。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培養市民終身體育意識,推進健康洛陽建設,把體育真正作為促進人的健康和幸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一項利國利民的全民事業來抓,讓體育健身成為洛陽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在共建共享中增加獲得感和幸福感。
3.堅持改革創新。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完善市場機制,促進體育資源流動,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創新管理和服務方式,不斷探索我市體育發展的特點和規律。
4.堅持統籌協調。遵循現代體育發展內在規律,促進體育和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均衡發展和質量提升相併舉,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相併重,確保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體育文化、體育外事交流的全面發展。
(三)發展目標
圍繞2025年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的奮鬥目標,從我市實情出發,堅持體育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形成體育氛圍濃烈、體育事業繁榮、體育產業發達、體育品牌凸顯、體育人才輩出、體育交流活躍、體育文化產品豐富和體育要素集聚的歷史文化名城框架,立足洛陽打造河洛體育文化和體育資源配量中心,使體育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更相適應,與市民體育需求更為匹配,對城市的影響力更加提升,為我國體育強國建設作出突出貢獻。
(四)主要指標
1.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7㎡,市民健身意識顯著增強,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占常駐人口比例達到40%左右,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4.3名,將全民健身作為城市發展戰略,建立以公共體育服務為導向的政府業績評價體系,實施體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標準化,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市民主體、社會參與、部門協同、市場運作”的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格局,全民健身各項指標達到國家標準水平。
2.競技體育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體教融合持續深入推進,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業餘訓練質量明顯提高,洛陽競技體育強隊、強項、強人的制度機制進一步完善。辦好洛陽市第十四屆運動會和河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力爭更多的運動員入選省隊、國家隊,培養具有影響力的世界冠軍,爭取實現奧運會金牌新突破。
3.體育產業市場活力充分釋放。進入體育產業領域的社會資本顯著增加,體育旅遊、健身休閒、競賽表演、場館服務、中介培訓、信息服務、體育用品及銷售等體育產業各門類全面發展,建立一批體育產業基地和特色項目,湧現一批能力強的體育產業,體育產業占同期洛陽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到2.3%,人均體育消費平均增長3%左右。
4.體育文化繁榮交流。深入挖掘洛陽體育文化,加強優秀民族體育、民間體育、民俗體育的保護、推廣、創新,推進傳統體育項目文化挖掘和整理,開展體育文物、檔案、文獻等普查、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工作,推動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豐富體育文化產品,實施體育文化創作精品工程,積極參與政府間的人文交流活動,紮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體育交流,打造“一帶一路”精品體育旅遊賽事和線路。
四、主要任務
(一)大力開展全民健身,完善公共服務新體系
1.進一步最佳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全民參與、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發揮全民健身工作聯席會議在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組織實施本級全民健身實施計畫中的作用,夯實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組織基礎。制定並實施《洛陽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21-2025年)》《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民眾體育的實施意見》,出台《洛陽市城市體育運動空間設計導則》。落實國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標準,加快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融合化、信息化、均等化水平。積極開展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創建活動,促進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補齊公共體育服務短板,提升服務標準,統籌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布局,均衡配置公共體育資源。
2.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持續加強體育場地設施規劃建設與管理利用,將體育設施建設規劃納入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畫,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多層次的體育健身需求。聚焦民眾就近健身需要,科學規劃建設貼近百姓、方便可達的社區健身中心、小型體育綜合體、多功能運動場、健身步道、社會足球場等健身設施。最佳化市、縣(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四級全民健身設施網路,縣城區“兩場三館”全部建成,著力構建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加強鄉鎮和行政村全民健身設施的維修改造和提檔升級。支持社會力量建設小型化、多樣化的室內外健身設施,鼓勵符合開放條件的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向社會公眾開放,鼓勵專業機構參與場地設施的管理運營。
3.進一步豐富體育健身活動。加快發展足球運動和冰雪運動,大力發展圍棋、空竹、籃球、排球、路跑、腳踏車、游泳、電子競技、跆拳道、射箭、廣場舞等民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鼓勵開展風帆、攀岩、定向、飛鏢、極限運動、智力運動、房車露營等具有前沿、時尚、消費引領特徵的運動項目。傳承發揚武術、龍舟、舞龍舞獅以及健身氣功、木蘭拳、門球、太極拳、健身秧歌、毽球、板鞋競速、民族健身操等傳統體育項目。開展以沿黃及大運河文化帶為主題的健步走、馬拉松、腳踏車等賽事活動。積極搭建民眾體育活動平台,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健身活動。
4.進一步鞏固和健全全民健身組織網路。推進鄉鎮(街道)、農村(社區)發展基層民眾性體育社會組織,推動體育組織網路向基層和不同人群覆蓋。最佳化體育健身組織發展環境,支持各類體育健身組織規範有序發展,積極發揮基層體育健身組織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科學健身專業指導等方面的作用。推進各級體育總會規範化建設,充分發揮體育總會在全民健身組織中的樞紐型作用。加強對各級各類體育社會組織的扶持培育和服務監管,提高承接全民健身服務和培養高水平體育人才的能力。
5.進一步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激勵和保障機制,更好發揮其在社區體育活動、科學健身等指導方面的作用。加強科學健身知識和方法的普及,開設科學健身大講堂。鼓勵退役運動員等體育專業技術人才參加體育宣傳活動,普及運動健身知識、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激發民眾健身熱情。推動國民體質監測、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測驗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常態化。開發利用大數據研究制定推廣普及健身指導方案、運動處方庫和體育健身活動指南,推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二)提升科學訓練水平,打造競技體育新優勢
堅持以弘揚奧林匹克、中華體育精神和助力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為主旋律發展競技體育,著力抓好廣泛選材、科學訓練和全面保障,在項目均衡發展、深化體教融合、利用社會資源、構建賽事體系等方面,努力打造新時代洛陽競技體育新特色。
1.守正創新,探索完善人才培養模式。以《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等檔案為指導,以中國小校體育培育為基礎,體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為主陣地,各級各類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幼兒體育活動基地為重點,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體育人才培養的積極性,逐步完善布局科學、結構合理、制度完善、適應社會發展、充滿活力的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新模式。
2.固強補弱,全面發展競技體育項目。積極做好2022年河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和第九屆全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備戰參賽工作,充分展示我市青少年體育風采。加強體校及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管理,鞏固優勢項目,強化潛優勢項目,調整弱勢項目,努力填補我市在體操、冰雪等項目上的空白,暢通人才選拔渠道,推動各項目均衡發展。鼓勵各體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社會學校等單位爭創國家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積極探索省隊市辦模式,提高各項目訓練水平,培養青少年體育拔尖人才,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再創奧運新佳績。
3.夯實基礎,加快推進體教融合進程。大力發展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原則,鼓勵各中國小校積極創建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擴大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在全市中國小校的占比,使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布局縱向成通道、橫向覆蓋所有縣區,以點結網、以網帶面,形成“學校即體校,學生即運動員”的新格局,打造“學校、社區、家庭”三位一體的青少年體育活動模式,基本完成讓每名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的目標。逐步構建升學渠道和專業兩個架構,在符合教育公平、均衡發展的情況下,打破學籍屬地壁壘,建立體育後備人才國小、國中、高中一條龍升學和專業培養模式,上好體育課,充分利用課後延時服務時間,以“德育為先、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進我市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和儲備打下堅實基礎。
4.培育特色,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優勢。充分挖掘縣區資源優勢,鼓勵、引導社會資源參與青少年體育工作,激發社會力量辦體育的內在活力,培育體育特色項目,在“十三五”期間宜陽縣鳳凰嶺體育綜合體建設的基礎上,以冰雪項目、腳踏車項目國家訓練基地建設為契機,繼續打造欒川縣伏牛山、洛寧縣小界鄉、汝陽縣大虎嶺等體育綜合體,力爭做到“一縣一特色”“一區一品牌”。大力推進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展,推動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進校園,打造青少年競技人才培養新優勢。
5.完善機制,逐步構建多級競賽體系。逐步構建青少年體育市、縣(區)、校際、校內四級競賽體系。鼓勵各中國小校在組織開展“全員運動會”“全員體育競賽”等校內體育競賽的基礎上,選拔優秀體育苗子組建校隊,與鄰近學校定期開展校際聯賽,各縣(區)廣泛開展“縣長杯”“區長杯”等青少年體育賽事,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田徑、桌球、羽毛球、籃球、排球、游泳等市級青少年單項賽事,以此檢驗青少年體育發展成效,提高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促進青少年運動員在競賽中成長,為選拔出更多優秀體育苗子搭建平台。
(三)引導培育體育消費,促進體育產業新發展
發揮市場配置體育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鼓勵引導體育消費和各種所有制體育企業健康發展,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貢獻更大的力量。
1.加快建立現代體育產業體系。構建以健身休閒和競賽表演為核心,體育製造業與體育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體育產業體系。鼓勵體育製造與競技體育、全民健身融合,推進體育製造業向服務業延伸發展,形成全產業鏈優勢。對接“沿黃戶外運動生態廊道”建設,推進“體育+”融合發展,打造國家級、省級體育旅遊示範基地,體育旅遊目的地,國家級體育旅遊精品線路。
2.最佳化體育產業發展布局。以洛南伏牛山(縣域)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為核心,大力發展體育運動休閒項目,廣泛開展體育賽事活動,引導體育旅遊健康有序發展。積極打造宜陽縣、孟津區2個體育用品與相關產品製造產業集聚區,輻射帶動體育製造產業的發展。大力推廣山地戶外運動、水上運動、冰雪運動等3個健身休閒項目,形成在省內、國內具有影響力的休閒健身服務產業集群。注重培育“體育+”、體育競賽表演、體育服務培訓、體育用品製造等4個產業增長點,延伸產業鏈條,加速業態融合,構建體育產業發展新格局。
3.激發體育消費市場需求。加快推進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以創建國家體育消費示範城市為契機,深化體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挖掘體育消費潛力,充分發展體育消費新業態,積極拓展體育消費新場景,增強體育消費粘性,形成體育消費新熱點,促進體育消費升級。
4.培大育強體育市場。依託特色優勢,集聚資源,集中力量,重點發展競賽表演業、健身休閒業、體育製造業、體育培訓業、體育中介業、體育彩票業、冰雪運動產業、足球產業、體育場館服務業、瑜伽產業等10大體育產業領域,著力培育和最佳化現代體育產業體系,實現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四)促進體育文化繁榮發展,建設體育文化新高地
深化對體育的認識和理解,發展有文化的體育,把體育文化建設滲透到體育工作實踐中,發揮體育健身、強心、益智、樂群的突出功效,並以豐富的體育文化、體育精神影響人、教育人,讓體育文化成為洛陽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和城市印記。
1.大力培養體育文化品牌。加大體育公益廣告宣傳力度,利用報刊、電視、網路等媒體普及體育知識,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著力培育品牌賽事、品牌健身活動,擴大影響力,打造本土體育品牌,進軍全國,提升知名度。大力發展體育賽事、體育會展、健康娛樂、體育傳媒、體育攝影、體育廣告、集郵收藏等體育文化創意產品市場,開展體育文化藝術創作,形成洛陽體育文化新高地。
2.抓好體育文化陣地建設。建好洛陽市體育博物館、文博體育公園並提升檔次,做好《洛陽體育志》修訂工作,做好洛陽老年體育志、武術志、圍棋志等體育項目志的編撰工作,重視對養生、武術、健身運動、棋類、舞龍舞獅等民族、民俗、民間傳統體育文化的整理和利用工作。
3.構建智慧體育大平台。積極探索體育與其他文化門類、新媒體的互動平台,通過信息化資源共享、信息化軟硬體結合、套用提升與普及等方式不斷提升智慧體育平台服務水平。充分利用5G通訊技術,建設基於物聯網的智慧場館服務,形成體育場館和休閒娛樂場所形態的全業態智慧型管理,為採集體育大數據創造有利條件。通過完善移動端套用實現數據監控、視頻直播、智慧型停車、健身補貼、線上行銷、體育場所疫情防控等智慧功能,為平台提供大數據管理支撐,形成結構合理、網路健全的數位化服務系統。
4.做好體育文化交流。利用“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之間的體育文化交流,積極參與政府間人文交流活動,制定實施“一帶一路”體育發展行動計畫,積極搭建體育交流平台,推動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體育旅遊方面的合作,打造“一帶一路”精品體育旅遊賽事和線路。加強與港澳台之間的體育交流,為國家和平統一大業做出貢獻。
(五)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加快場館建設新步伐
以民眾喜聞樂見普遍參與的項目為重點,積極布局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到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7㎡。
1.重點建設公共體育設施。高質量、高水準、高智慧型建設伊濱區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兩場四館”,爭取2022年省第十四屆運動會前投入使用。改造提升腳踏車賽場,2021年6月前完成投入使用。藉助承辦省運會,改建一批老舊體育場館,積極推進縣(區)“兩場三館”建設,2025年之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加強城市綠道、健身步道、腳踏車道、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健身公園、社區文體廣場及足球、冰雪運動等場地設施建設,為市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環境,滿足民眾健身需求。
2.提高公共體育設施綜合利用率。公共體育設施全面向社會開放,方便市民開展體育活動,提高體育設施的利用率。通過政策保障、購買服務、經濟補償、部門合作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加大教育等基層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程度。加強學校內體育設施建設達標管理,推進新建學校體育設施相對獨立建設,開展存量學校體育設施的分隔工程,推進體育設施租賃項目清理工作,清退被占體育場地,採取經費傾斜和公益性服務補貼等措施,保障場館對外公益性開放。採取有效措施,為學生、老年人、殘疾人參加體育健身提供便利條件,並在一定時間和範圍內對其優惠或者免費開放。
3.完善公共體育設施管理制度。積極推進公共體育場館管理制度改革創新,引入和運用現代企業制度,激發場館活力,整合現存場館資源,最佳化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運動場館資源配置,通過所有權、經營權的合理分配,鼓勵社會資本的獨資控股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體育場館的建設運營,完善體育場館公益性服務標準和評估體系,推進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委託管理和社會化運營機制。制定、鼓勵、吸納社會資金興建體育場館設施的優惠政策。加強基層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和日常維護維修,推進基層公共服務設施統籌規劃、綜合利用、共建共享;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全市統一的體育場地統計報表制度,體育設施基本信息線上直報及實時更新系統。
4.發揮公共體育場館應急作用。統籌體育和公共衛生、應急避難(險)設施建設,充分考慮應急需求,推廣公共體育場館平戰兩用改造,完善通風系統、後勤保障設計,預留管道、信息等接口和改造空間,預留醫學救治、隔離、觀察輔助功能區,具備快速轉化為救治和隔離場所的基本條件,強化其在重大疫情防控、避險避災方面的功能。
(六)培育社會組織,形成多元發展新格局
加快改革體育社會組織管理制度,規範和促進體育協會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釐清政府與社會組織的關係,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體育社會組織格局。
1.調整改革體育社會組織。按照政社分開的要求,改革市級體育協會,使之成為具有公益性、代表性、專業性、權威性的社團法人。體育社會組織在機構、職能、資產、財務及黨建等方面與行政機關脫鉤,在內部管理上擁有自主權,由原來政府的“夥計”轉變為“夥伴”,真正確保體育社會組織的法人地位。
2.增強各級體育總會功能。進一步研究明確體育行政部門和各級體育總會的職能定位,將事物性、執行性、操作性的工作職能轉崗到體育總會等體育社會組織,使體育總會成為體育領域事務工作的主體,成為承上啟下的樞紐型組織,成為體育社會組織培育服務中心。各級體育總會督促各協會履行市場調節、行業自律、監督服務、維權救濟及項目發展的職能。對各級體育總會進行體制性、結構性、功能性改革和創新,完善組織結構,提升總會的管理和服務能力,創新做好市體育總會換屆工作,修訂完善《洛陽市體育總會章程》。
3.最佳化體育社團發展環境。通過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模式,支持社會力量創辦非營利性體育機構,研究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國內國際體育組織或分支機構落戶洛陽。依法開展體育社會組織登記和監管,制定符合體育企業特點的活動準則和行為規範,不斷最佳化體育社團等級評估工作,建立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制定出台體育社會組織購買服務辦法。完善配套政策,落實體育社會組織稅收優惠政策,拓寬體育社會組織籌資渠道。加強體育社會組織人才隊伍建設,造就一支專業化的體育社會組織。完善體育社會組織內部管理,加強體育社會組織績效評估,完善財務公開,接受審計和監督,健全協會黨的組織機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體育工作的領導,充分認識新時期體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把體育工作擺上議事日程,精心組織制定本地區體育發展規劃,把體育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納入精神文明建設規劃,確保體育事業各項投入和社會經濟發展同步。各級財政要把體育事業經費引入本級財政預算,建立健全體育工作領導協調機制,統籌協調體育事業的和諧發展,重視抓好基層體育工作,加強體育隊伍建設,各縣(區)確保體育工作人員力量充足,鄉鎮(街道)要確保有專(兼)職人員負責體育工作,確保基層民眾性體育活動的有序開展。
(二)推進體育事業創新
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統籌、社會協同、市場支持、人民民眾廣泛參與的體育管理和運行機制,健全民眾體育組織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競技體育的管理體制,創新體育產業發展機制,繁榮體育文化,做好體育交流,增強體育發展的生機活力。體育行政部門按照“管辦分離”的要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抓好大型體育場館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公共體育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完善支持體育事業發展的財政、稅收、土地、能源等方面政策,為體育事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加快大型體育賽事社會化、市場化步伐,拓寬籌資渠道,通過政府投資、市場引資、彩票募資、創收增資、基層配資、銀行融資等渠道全方位籌集大賽資金,促進投資多元化,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
(三)加快依法治體
落實國家、省體育法規政策,依法發展各項體育事業。通過各項法製法規強化對全市體育發展的巨觀管理和微觀指導,加強各級體育部門和本地政府職能部門的協商和溝通,統籌安排、落實工作責任。建立健全競賽仲裁制度和賽風賽紀的監管、檢查和處置機制,進一步加強裁判員的培訓和管理,加大對運動員的資格審查力度,加大對使用違禁藥物的查處力度,努力維護競技體育的公正、公平。依法加強對體育市場的監管,規範市場秩序,維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確保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四)加強隊伍建設
堅持重點突破,全面推進工作,完善人才工作的體制、機制和環境,擴大體育人才總量,最佳化體育人才隊伍結構,全面提高體育人才隊伍素質,促進體育事業科學發展,進一步增強體育人才隊伍的敬業意識、責任意識、紀律意識、奉獻意識,打造一支“四有四勝”(有理想、有信念、有本事、有規矩;品德勝、知行勝、內心勝、團隊勝)的體育人才隊伍。進一步加強黨員領導幹部的思想作風建設,培養一批政治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綜合業務優良的黨政管理幹部,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激勵高層次體育人才在洛陽創新創業。
(五)營造良好氛圍
準確把握體育的本質和內涵,通過藉助外力,整合資源,不斷提高體育宣傳工作質量和水平,為體育的持續發展創造有利環境。加強與市級媒體的聯動與合作,多渠道、多層次開展體育宣傳,大力倡導體育的生活化、科學化、社會化、產業化、法制化理念,提升公民的體育意識、健身意識、消費意識。深入挖掘體育文化內涵,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體育精神,大力倡導奧林匹克精神,努力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讓體育成為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和創造者,成為洛陽精神文明進步的倡導者和先創者。
(六)加強黨的建設
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各項要求,強化理論武裝,夯實基層基礎,落實廉政建設“兩個責任”,進一步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我市體育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障。深化體育陽光工程,自覺把權利的行使置於社會和人民民眾的監督之下,強化陽光透明工作,防止滋生權力腐敗。加大對賽風賽紀和反興奮劑的監管力度,堅持“零容忍”態度,嚴肅查處賽風賽紀和反興奮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