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工業高等志科學校志(1956-2006)

《洛陽工業高等志科學校志(1956-2006)》是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洛陽工業高等志科學校志(1956-2006)
  • 作者: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09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是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洛陽工業高專)50年演變發展的一部資料性著述,是洛陽工業高專的重要歷史文獻。 二、本志的編纂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繼承歷史,反映現實,服務當代,垂鑒後世為宗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全面、客觀、系統地記載洛陽工業高專50年歷史與現狀,融思想性、資料性和科學性於一體。

作品目錄

封面
題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時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李長春題詞
原國家建材局局長張人為題詞
中國建材協會科教委主任、原國家建材局副局長黃書謀題詞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張裕恆題詞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勇傳題詞
中國著名教育家、原華中工學院院長朱九思題詞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機械工程專家、教育家楊叔子題詞
圖片
洛陽工業高等專斜學校平面圖
2003年1月,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左二)、洛陽市副市長李柳生(左三)與學校領導合影。
2005年11月14日,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奎元(左二)視察學校新區,聽取校長楊小林(左一)匯報。
2006年8月14日,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袁貴仁(左三)在洛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連維良(左二)陪同下視察學校。左四為校黨委書記李金來,擊棄宙左一為校長楊小林。
2003年1月,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左二),在洛陽市副市長李柳生(左三)陪同下接見學校領導。左一為校黨委書記朱建平,左四為校長周大恂。
2005年8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左六)在中共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孫善武(左七)的陪同下視察學校全催新區。
2005年9月,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左二)接見校黨委書記李金來。
1992年10月24日,國家建材局局長王燕謀(左三)和副局長黃書謀(左一)考察學校時聽取學校領導工作匯報。左二為校長劉萬生,左四為校黨委書記徐會紙朽汗方。
1996年5月5日,國家建材局局長張人為(左二)到校視察。
2006年3月9日,中共河南省委副書記陳全國(左五),在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孫善武(左六)陪同下,到校視察。
2003年4月30日,中共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孫善武(前排左二)視察學校。前排左一為校長周大恂,前排左三為校黨委書記朱建平。
2001年9月24日,河南省副省長賈連朝(前排左三)、河南省教育廳廳長王日新(前排左一)在洛陽市副市長李柳生(前排左五)陪同下到校視察。
2005年1月,中國建材協會再檔勸辨科教委主任、原國家建材局副局長黃書謀(左二)視察學校新區。
2005年9月19日,河南省政協副主席趙江濤(左二)在學校黨委書記李金來、校長楊小林的陪同下視察學校新區。
2003年9月24日,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蔣篤運(左四)參觀學校展覽室。
2003年6月7日,河南省教育廳副恥洪漏廳長肖新生(前排左三)到校視察。
第一任黨委書記兼校長刁振林
黨委書記:李華
校長:鄭永康
黨委書記:徐會方
校長:李國保
校長:黃書謀
校長:劉萬生
黨委書記:杜登漢
黨委書記:朱建平
校長:周大恂
上一屆領導班子合影
現任校黨委書記 李金來
現任校長 楊小林
新一屆領導班子合影
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的前身三門峽水力發電學校首屆畢業生(1956年9月入學)在陝縣
20世紀50年代末,學生在宿舍戒判籃前勞動。
20世紀50年代末,學生在北院食堂前合影。
1958年7月1日,勘206班學生合影。
1959年7月,中專生在北院矽工樓前合影。
20世紀60年代,洛陽建材專科學校首任校長刁振林在開學典禮上講話。
20世紀70年代學校專科學生在和棵判盼校園活動。
20世紀80年代的北院校門
20世紀80年代末的北院校門
20世紀90年代新建南院大門
2000年5月1日-3日,學校慶祝建校45周年。
2003年10月29日,洛南新校區奠基慶典儀式。
2006年1月6日,新校區三期工程開工典禮。
50年代末北院教學樓
北院教學樓
北院實驗樓
南院圖書館
南院文化廣場
南院小景
南院夜景
新校區規劃鳥瞰
新校區北大門
新校區公共教學樓和基礎實驗樓
新校區校園設施全景
學校早期教職工男女籃球隊員合影
2003年迎新晚會
中華古典詩詞獨唱音樂會
學生軍樂團
運動賽場一角
孫誼山作品
吳菊圃作品
武鐵傳作品
張作善作品
劉蘭芝作品
蘇廣超作品
董海山作品
張耀林作品
模擬實驗室
電子閱覽室
圖書室
X-衍射儀實驗
會計電算室
電鏡(SEM)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原黨委書記徐會方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原校長劉萬生教授(左二)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優秀教師、原校長周大恂教授(左三)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張永安(左三)教授在指導學生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蔡悅民在查閱資料
博士生導師、校長楊小林教授在實驗室
升國旗
紅色經典歌曲大合唱
2000年5月26日-27日,第二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
創建省級文明單位匯報會
2003年-2004年度精神文明建設總結暨動員大會
學生去延安進行社會實踐
2003年4月1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學校兼職教授周豐峻(左一)接受聘書。
2005年9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學校兼職教授王夢恕(左一)考察學校。
2002年4月11日,美國威斯康涅州教育代表團到校考察。
2002年4月10日,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金屬與材料工程專家到校作學術報告。
2005年9月20日,學校作為中國高校代表,參加由義大利、英國、印度和中國共同合作的“連線亞洲”計畫,並主辦第一次年會。
2005年12月23日,學校與洛陽市科研院所舉行產學研聯誼會。
科研成果附圖
學校出版的部分教材
主要榮譽附圖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原主任、編審魯德政在《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志》評審會上發言。
《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志》評審會
《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志》編纂委員會委員合影。
黨委書記李金來(左一),校長楊小林(左四)和《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志》執行主編袁君敬(左二),執行副主編朱志仁(左三)合影。
《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志》編纂委員會
本書編纂人員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校園建設
第一節 校址 校舍
一、校址
二、校舍
三、基礎設施
第二節 校園規劃
一、老校區規劃
二、新校區規劃
三、學校總體規劃
第三節 新校區建設
一、征地圈地
二、建設項目
第四節 管理機構
一、基建處沿革
二、新校區建設指揮部
第二章 系(部)與專業設定
第一節 材料工程系
一、專業設定
二、教學 科研
三、教師與學生
四、對外交流
五、機構 管理
第二節 機械工程系
一、專業設定
二、教學科研
三、教師與學生
四、對外交流
五、機構 管理
第三節 自動化系
一、專業設定
二、教學 教研 科研
三、實驗室與實習基地
四、教師與學生
五、機構 管理
第四節 計算機系
一、專業設定
二、教學 科研
三、教師與學生
四、對外交流
五、機構 管理
第五節 建築工程系
一、專業設定
二、教學 教研 科研
三、實驗室和實習基地
四、教師與學生
五、機構 管理
第六節 環境與化學系
一、專業設定
二、教學 科研
三、教師與學生
四、對外交流
五、機構 管理
第七節 經濟管理系
一、專業設定
二、教學科研
三、教師與學生
四、對外交流
五、機構 管理
第八節 外語系
一、專業設定
二、教學 科研
三、教師與學生
四、對外交流
五、機構 管理
第九節 社會科學系
一、專業設定
二、教學 科研
三、教師與學生
四、對外交流
五、機構 管理
第十節 數理教學部
第三章 教學
第一節 培養目標
第二節 教學計畫
一、制訂與修訂
二、教學計畫概況
第三節 專業建設
一、專業設定
二、專業教改
第四節 課程與教材
一、課程建設
二、教材管理
三、教材建設
第五節 課堂教學
一、教學規範及制度
二、課程調度
第六節 實踐教學
一、實驗
二、實習
三、課程設計
四、畢業設計
第七節 考試 考查
第八節 教學改革與研究
一、機構沿革
二、教學研究工作
三、教學研究成果
第九節 教務管理
一、成績管理
二、證書管理
三、教學質量管理
四、管理手段現代化
第十節 管理機構
一、機構沿革
二、職責與機構
第四章 成人教育
一、成人高等(業餘)學歷教育
二、成人高等(脫產)學歷教育
第二節 非學歷教育
一、職工專業證書班
二、“實用人才班”教育
三、短期培訓班
第三節 職業技能培訓鑑定
第四節 管理
一、教學管理
二、體制與機構
第五章 科學技術研究與學術活動
第一節 科學技術研究
一、獲獎科研技術成果
二、省、部級鑑定的科研技術成果
三、各項專利
第二節 學術活動
第三節 產學研合作
第四節 學術刊物
二、學報的校際交流
三、機構人員
第五節 科研論著
第六節 科技製作和科技創新活動
第七節 科研與學術管理機構
一、科研管理機構
二、學術管理機構
第六章 德育
第一節 德育內容
一、政治理論教育
三、形勢與政策教育
四、法制教育
五、專業思想教育
第二節 德育途徑
一、課堂滲透
二、時事講座
三、團學活動
四、社會實踐活動
五、軍事訓練
第三節 德育體制
一、領導體制
二、隊伍建設
三、德育陣地
四、“三育人”工作
第七章 體育 衛生
第一節 體育教學
一、課程設定與改革
二、考核辦法
三、教師與科研
第二節 群體活動
一、群體活動經常化
二、體育課為群體活動服務
第三節 競賽活動
第四節 運動場館
第五節 衛生
一、保健與防疫
二、環境衛生
三、愛國衛生活動
第六節 體育衛生組織機構
一、領導體制
二、管理職責
三、體委體育部
四、愛衛會
第八章 校園文化
第一節 校風 教風 學風
第二節 校報、新聞廣播、學校網站
一、校報
二、新聞廣播
三、校園網
第三節 各類文藝演出活動
第四節 演講比賽
第五節 板報 宣傳櫥窗 書畫及攝影攝像
一、板報 宣傳櫥窗
二、書法 繪畫
三、攝影 攝像
第九章 教職工
第一節 教師概況
一、建校初期
二、停辦保點與全國重點中專時期
三、恢復大專後
第二節 師資培訓與管理
一、青年教師的培訓與考核
二、骨幹教師的遴選與考核
第三節 專業技術職務評聘
一、評審
二、聘任
第四節 職工
一、黨政幹部
二、教輔人員
三、工人
第五節 待遇
一、工資
二、福利
第六節 離退休
一、離退休工作概況
二、管理機構
三、管理職責
五、榮譽與獎勵
第十章 學生
第一節 招生
一、招生概況
二、招生對象與學歷層次
三、招生計畫
四、招生章程
五、錄取方式
六、組織領導
第二節 學生管理
一、學籍管理
二、班級管理
二、紀律與獎懲
第二節 貧困生資助
一、歷年貧困生資助工作概況
二、貧困生資助體系及組織實施
第四節 畢業與就業
一、就業制度沿革
二、原則和方法
三、去向
四、就業機制及組織領導
第五節 管理機構
一、機構沿革
二、歷任領導
三、職責範圍
第十一章 教學設施
第一節 實驗室建設
一、建設概況
二、管理機構與職責
三、實驗技術隊伍
四、儀器設備經費
第二節 實習基地
一、校內基本工藝訓練實習基地
二、校內專業實習基地
第十二章 現代教育中心
第一節 網管中心
一、校園網介紹
二、校園網運用
三、校園網管理
四、洛南新校區網路建設簡介
第二節 計算中心
第三節 電教科
第十三章 文獻資源
第一節 館舍與經費
一、館舍變化與現狀
二、經費及使用
三、設備
第二節 文獻資源建設
一、文獻資源採集
二、文獻資源整理與加工
三、文獻資源管理與布局
四、系(部)資料室
第三節 文獻資源服務
一、外借服務
二、閱覽服務
三、電子文獻服務
四、其他服務
五、讀者輔導
六、情報工作
第四節 檔案 史志
一、檔案
二、校史、校志
三、年鑑
第五節 管理
一、管理體制與方法
二、機構設定
三、制度建設
四、員工隊伍建設
第十四章 校辦工廠
第一節 工廠發展
第二節 產品與行銷
一、產品選介
二、行銷
第三節 工廠改革
一、產業創新
二、體制改革
三、管理創新
第四節 廠校之間產、學、研的結合
一、產、學、研的優勢互補
二、生產服務於教學
第五節 機構與管理
一、領導體制
第十五章 後勤保障
第一節 體制與機構
一、體制沿革
二、管理機構
三、經營服務機構——後勤發展總公司
四、總公司所屬服務機構
第二節 後勤社會化經營服務活動
一、供水、供電、供暖、供氣日常服務
二、沐浴、理髮
三、環衛與校園美化
四、餐飲服務
五、學生公寓
六、通訊服務
七、維修服務
八、印刷服務
第三節 幼兒教育
第四節 子弟國小
一、歷任領導
二、管理工作
三、教學改革
四、歷年來獲獎情況
第十六章 保衛與綜合治理
第一節 安全保衛
一、機構沿革
二、職責任務
三、制度建設
四、裝備配置
五、校園治安管理與防範
六、消防、危險品及交通安全管理
七、歷年偵破的重大案件及發生的重大事故
第二節 治安綜合治理
第三節 獲獎情況
第十七章 學校行政
第一節 領導體制
一、隸屬關係
二、行政領導體制
第二節 行政組織
第三節 重大決策的實施
第四節 人事管理
一、體制與機構
二、校內機構編制
三、人事制度改革
四、分配製度改革
第五節 財務管理
一、管理機構
二、資金和經費管理
第六節 國有資產管理
第七節 計畫生育管理
第八節 行政監督
一、審計
二、監察
第十八章 中共黨的組織
第一節 黨委及黨委機構
一、黨委會
二、黨委機構
第二節 歷次黨代會及其重大決策
一、第一次黨代會及其重大決策
二、第二次黨代會及其重大決策
三、第三次黨代會及其重大決策
第三節 紀律檢查委員會和黨的紀律檢查工作
一、任務與職責
二、組織沿革
三、主要工作
四、制度建設及獎勵
五、職責範圍
第四節 組織建設
一、黨在各系(院、部)、處、室及校辦工廠的基層組織
二、黨員隊伍
三、組織部機構沿革
四、組織部崗位職責
第五節 思想建設
一、黨的宗旨、路線、方針政策和政治理論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
三、宣傳部機構沿革
第六節 統一戰線工作
一、機構沿革
二、主要工作
第七節 落實知識分子政策
第八節 黨校
一、概況
二、教育內容
三、辦學思路、方針和機制
四、職責與制度
五、歷屆領導
六、表彰和獎勵
第十九章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節 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一、“五四三”活動
二、精神文明建設初始階段
第二節 創建文明單位
一、開展各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二、創建工作機制
三、創建工作成效
第二十章 民主黨派
第一節 民盟洛陽工業高專支部
第二節 在校民進成員
第三節 在校九三學社成員
第四節 在校民建會員
第二十一章 群團組織
第一節 校工會委員會
一、機構沿革
二、主要職責
三、制度建設
四、教代會
五、教代會代表巡視制度
六、女工委員會工作
七、拓寬工作領域
第二節 共青團
一、團委
二、歷屆團委領導
三、團代會
第三節 學生會
一、機構設定
二、校學生會各部門職責
三、學代會
第四節 大學生團體工作
一、學生團體
二、學生團體活動及獲獎情況
第二十二章 友好往來
第一節 國內外交流
一、國際交流
二、出國考察學習
三、校際交往與合作
第二節 留學生 外籍教師
一、選派留學生
二、聘請外籍教師
第二十三章 人物
第一節 傳略
沈克琳
李華
劉汝堅
司元新
仲孟東
馬玉琳
鄭永康
第二節 簡介
刁振林
於良棟
陳燦南
鄭承安
宋文富
龐彬
李國保
徐會方
黃書謀
劉桂芬
鄭忠
劉萬生
陳守華
張人龍
杜登漢
周大恂
陸劍炎
朱建平
李柳生
趙新華
李金來
張戰營
韓振英
宋書中
葛玻
龐彩霞
陳岩
楊小林
史永基
蔡悅民
蔡序珩
張永安
門書春
趙建樹
周會成
賀可音
辛伊波
邵安兆
葉國田
舒雲星
王保良
馬利民
曹學民
劉建壽
常家東
張永勝
韓洪濤
李龍星
第三節 名錄
一、現任教職工名錄
二、歷年離退休618人名錄
三、已故人員名錄
第二十四章 集體與個人榮譽
第一節 校系及團體榮譽一覽表
第二節 個人榮譽名錄一覽
第三節 黨內榮譽概覽
附錄
一、歷史檔案
二、前志序跋
三、重編《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志》(1956~2006)始末
著作權頁
2003年9月24日,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蔣篤運(左四)參觀學校展覽室。
2003年6月7日,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肖新生(前排左三)到校視察。
第一任黨委書記兼校長刁振林
黨委書記:李華
校長:鄭永康
黨委書記:徐會方
校長:李國保
校長:黃書謀
校長:劉萬生
黨委書記:杜登漢
黨委書記:朱建平
校長:周大恂
上一屆領導班子合影
現任校黨委書記 李金來
現任校長 楊小林
新一屆領導班子合影
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的前身三門峽水力發電學校首屆畢業生(1956年9月入學)在陝縣
20世紀50年代末,學生在宿舍前勞動。
20世紀50年代末,學生在北院食堂前合影。
1958年7月1日,勘206班學生合影。
1959年7月,中專生在北院矽工樓前合影。
20世紀60年代,洛陽建材專科學校首任校長刁振林在開學典禮上講話。
20世紀70年代學校專科學生在校園活動。
20世紀80年代的北院校門
20世紀80年代末的北院校門
20世紀90年代新建南院大門
2000年5月1日-3日,學校慶祝建校45周年。
2003年10月29日,洛南新校區奠基慶典儀式。
2006年1月6日,新校區三期工程開工典禮。
50年代末北院教學樓
北院教學樓
北院實驗樓
南院圖書館
南院文化廣場
南院小景
南院夜景
新校區規劃鳥瞰
新校區北大門
新校區公共教學樓和基礎實驗樓
新校區校園設施全景
學校早期教職工男女籃球隊員合影
2003年迎新晚會
中華古典詩詞獨唱音樂會
學生軍樂團
運動賽場一角
孫誼山作品
吳菊圃作品
武鐵傳作品
張作善作品
劉蘭芝作品
蘇廣超作品
董海山作品
張耀林作品
模擬實驗室
電子閱覽室
圖書室
X-衍射儀實驗
會計電算室
電鏡(SEM)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原黨委書記徐會方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原校長劉萬生教授(左二)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優秀教師、原校長周大恂教授(左三)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張永安(左三)教授在指導學生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蔡悅民在查閱資料
博士生導師、校長楊小林教授在實驗室
升國旗
紅色經典歌曲大合唱
2000年5月26日-27日,第二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
創建省級文明單位匯報會
2003年-2004年度精神文明建設總結暨動員大會
學生去延安進行社會實踐
2003年4月1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學校兼職教授周豐峻(左一)接受聘書。
2005年9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學校兼職教授王夢恕(左一)考察學校。
2002年4月11日,美國威斯康涅州教育代表團到校考察。
2002年4月10日,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金屬與材料工程專家到校作學術報告。
2005年9月20日,學校作為中國高校代表,參加由義大利、英國、印度和中國共同合作的“連線亞洲”計畫,並主辦第一次年會。
2005年12月23日,學校與洛陽市科研院所舉行產學研聯誼會。
科研成果附圖
學校出版的部分教材
主要榮譽附圖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原主任、編審魯德政在《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志》評審會上發言。
《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志》評審會
《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志》編纂委員會委員合影。
黨委書記李金來(左一),校長楊小林(左四)和《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志》執行主編袁君敬(左二),執行副主編朱志仁(左三)合影。
《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志》編纂委員會
本書編纂人員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校園建設
第一節 校址 校舍
一、校址
二、校舍
三、基礎設施
第二節 校園規劃
一、老校區規劃
二、新校區規劃
三、學校總體規劃
第三節 新校區建設
一、征地圈地
二、建設項目
第四節 管理機構
一、基建處沿革
二、新校區建設指揮部
第二章 系(部)與專業設定
第一節 材料工程系
一、專業設定
二、教學 科研
三、教師與學生
四、對外交流
五、機構 管理
第二節 機械工程系
一、專業設定
二、教學科研
三、教師與學生
四、對外交流
五、機構 管理
第三節 自動化系
一、專業設定
二、教學 教研 科研
三、實驗室與實習基地
四、教師與學生
五、機構 管理
第四節 計算機系
一、專業設定
二、教學 科研
三、教師與學生
四、對外交流
五、機構 管理
第五節 建築工程系
一、專業設定
二、教學 教研 科研
三、實驗室和實習基地
四、教師與學生
五、機構 管理
第六節 環境與化學系
一、專業設定
二、教學 科研
三、教師與學生
四、對外交流
五、機構 管理
第七節 經濟管理系
一、專業設定
二、教學科研
三、教師與學生
四、對外交流
五、機構 管理
第八節 外語系
一、專業設定
二、教學 科研
三、教師與學生
四、對外交流
五、機構 管理
第九節 社會科學系
一、專業設定
二、教學 科研
三、教師與學生
四、對外交流
五、機構 管理
第十節 數理教學部
第三章 教學
第一節 培養目標
第二節 教學計畫
一、制訂與修訂
二、教學計畫概況
第三節 專業建設
一、專業設定
二、專業教改
第四節 課程與教材
一、課程建設
二、教材管理
三、教材建設
第五節 課堂教學
一、教學規範及制度
二、課程調度
第六節 實踐教學
一、實驗
二、實習
三、課程設計
四、畢業設計
第七節 考試 考查
第八節 教學改革與研究
一、機構沿革
二、教學研究工作
三、教學研究成果
第九節 教務管理
一、成績管理
二、證書管理
三、教學質量管理
四、管理手段現代化
第十節 管理機構
一、機構沿革
二、職責與機構
第四章 成人教育
一、成人高等(業餘)學歷教育
二、成人高等(脫產)學歷教育
第二節 非學歷教育
一、職工專業證書班
二、“實用人才班”教育
三、短期培訓班
第三節 職業技能培訓鑑定
第四節 管理
一、教學管理
二、體制與機構
第五章 科學技術研究與學術活動
第一節 科學技術研究
一、獲獎科研技術成果
二、省、部級鑑定的科研技術成果
三、各項專利
第二節 學術活動
第三節 產學研合作
第四節 學術刊物
二、學報的校際交流
三、機構人員
第五節 科研論著
第六節 科技製作和科技創新活動
第七節 科研與學術管理機構
一、科研管理機構
二、學術管理機構
第六章 德育
第一節 德育內容
一、政治理論教育
三、形勢與政策教育
四、法制教育
五、專業思想教育
第二節 德育途徑
一、課堂滲透
二、時事講座
三、團學活動
四、社會實踐活動
五、軍事訓練
第三節 德育體制
一、領導體制
二、隊伍建設
三、德育陣地
四、“三育人”工作
第七章 體育 衛生
第一節 體育教學
一、課程設定與改革
二、考核辦法
三、教師與科研
第二節 群體活動
一、群體活動經常化
二、體育課為群體活動服務
第三節 競賽活動
第四節 運動場館
第五節 衛生
一、保健與防疫
二、環境衛生
三、愛國衛生活動
第六節 體育衛生組織機構
一、領導體制
二、管理職責
三、體委體育部
四、愛衛會
第八章 校園文化
第一節 校風 教風 學風
第二節 校報、新聞廣播、學校網站
一、校報
二、新聞廣播
三、校園網
第三節 各類文藝演出活動
第四節 演講比賽
第五節 板報 宣傳櫥窗 書畫及攝影攝像
一、板報 宣傳櫥窗
二、書法 繪畫
三、攝影 攝像
第九章 教職工
第一節 教師概況
一、建校初期
二、停辦保點與全國重點中專時期
三、恢復大專後
第二節 師資培訓與管理
一、青年教師的培訓與考核
二、骨幹教師的遴選與考核
第三節 專業技術職務評聘
一、評審
二、聘任
第四節 職工
一、黨政幹部
二、教輔人員
三、工人
第五節 待遇
一、工資
二、福利
第六節 離退休
一、離退休工作概況
二、管理機構
三、管理職責
五、榮譽與獎勵
第十章 學生
第一節 招生
一、招生概況
二、招生對象與學歷層次
三、招生計畫
四、招生章程
五、錄取方式
六、組織領導
第二節 學生管理
一、學籍管理
二、班級管理
二、紀律與獎懲
第二節 貧困生資助
一、歷年貧困生資助工作概況
二、貧困生資助體系及組織實施
第四節 畢業與就業
一、就業制度沿革
二、原則和方法
三、去向
四、就業機制及組織領導
第五節 管理機構
一、機構沿革
二、歷任領導
三、職責範圍
第十一章 教學設施
第一節 實驗室建設
一、建設概況
二、管理機構與職責
三、實驗技術隊伍
四、儀器設備經費
第二節 實習基地
一、校內基本工藝訓練實習基地
二、校內專業實習基地
第十二章 現代教育中心
第一節 網管中心
一、校園網介紹
二、校園網運用
三、校園網管理
四、洛南新校區網路建設簡介
第二節 計算中心
第三節 電教科
第十三章 文獻資源
第一節 館舍與經費
一、館舍變化與現狀
二、經費及使用
三、設備
第二節 文獻資源建設
一、文獻資源採集
二、文獻資源整理與加工
三、文獻資源管理與布局
四、系(部)資料室
第三節 文獻資源服務
一、外借服務
二、閱覽服務
三、電子文獻服務
四、其他服務
五、讀者輔導
六、情報工作
第四節 檔案 史志
一、檔案
二、校史、校志
三、年鑑
第五節 管理
一、管理體制與方法
二、機構設定
三、制度建設
四、員工隊伍建設
第十四章 校辦工廠
第一節 工廠發展
第二節 產品與行銷
一、產品選介
二、行銷
第三節 工廠改革
一、產業創新
二、體制改革
三、管理創新
第四節 廠校之間產、學、研的結合
一、產、學、研的優勢互補
二、生產服務於教學
第五節 機構與管理
一、領導體制
第十五章 後勤保障
第一節 體制與機構
一、體制沿革
二、管理機構
三、經營服務機構——後勤發展總公司
四、總公司所屬服務機構
第二節 後勤社會化經營服務活動
一、供水、供電、供暖、供氣日常服務
二、沐浴、理髮
三、環衛與校園美化
四、餐飲服務
五、學生公寓
六、通訊服務
七、維修服務
八、印刷服務
第三節 幼兒教育
第四節 子弟國小
一、歷任領導
二、管理工作
三、教學改革
四、歷年來獲獎情況
第十六章 保衛與綜合治理
第一節 安全保衛
一、機構沿革
二、職責任務
三、制度建設
四、裝備配置
五、校園治安管理與防範
六、消防、危險品及交通安全管理
七、歷年偵破的重大案件及發生的重大事故
第二節 治安綜合治理
第三節 獲獎情況
第十七章 學校行政
第一節 領導體制
一、隸屬關係
二、行政領導體制
第二節 行政組織
第三節 重大決策的實施
第四節 人事管理
一、體制與機構
二、校內機構編制
三、人事制度改革
四、分配製度改革
第五節 財務管理
一、管理機構
二、資金和經費管理
第六節 國有資產管理
第七節 計畫生育管理
第八節 行政監督
一、審計
二、監察
第十八章 中共黨的組織
第一節 黨委及黨委機構
一、黨委會
二、黨委機構
第二節 歷次黨代會及其重大決策
一、第一次黨代會及其重大決策
二、第二次黨代會及其重大決策
三、第三次黨代會及其重大決策
第三節 紀律檢查委員會和黨的紀律檢查工作
一、任務與職責
二、組織沿革
三、主要工作
四、制度建設及獎勵
五、職責範圍
第四節 組織建設
一、黨在各系(院、部)、處、室及校辦工廠的基層組織
二、黨員隊伍
三、組織部機構沿革
四、組織部崗位職責
第五節 思想建設
一、黨的宗旨、路線、方針政策和政治理論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
三、宣傳部機構沿革
第六節 統一戰線工作
一、機構沿革
二、主要工作
第七節 落實知識分子政策
第八節 黨校
一、概況
二、教育內容
三、辦學思路、方針和機制
四、職責與制度
五、歷屆領導
六、表彰和獎勵
第十九章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節 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一、“五四三”活動
二、精神文明建設初始階段
第二節 創建文明單位
一、開展各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二、創建工作機制
三、創建工作成效
第二十章 民主黨派
第一節 民盟洛陽工業高專支部
第二節 在校民進成員
第三節 在校九三學社成員
第四節 在校民建會員
第二十一章 群團組織
第一節 校工會委員會
一、機構沿革
二、主要職責
三、制度建設
四、教代會
五、教代會代表巡視制度
六、女工委員會工作
七、拓寬工作領域
第二節 共青團
一、團委
二、歷屆團委領導
三、團代會
第三節 學生會
一、機構設定
二、校學生會各部門職責
三、學代會
第四節 大學生團體工作
一、學生團體
二、學生團體活動及獲獎情況
第二十二章 友好往來
第一節 國內外交流
一、國際交流
二、出國考察學習
三、校際交往與合作
第二節 留學生 外籍教師
一、選派留學生
二、聘請外籍教師
第二十三章 人物
第一節 傳略
沈克琳
李華
劉汝堅
司元新
仲孟東
馬玉琳
鄭永康
第二節 簡介
刁振林
於良棟
陳燦南
鄭承安
宋文富
龐彬
李國保
徐會方
黃書謀
劉桂芬
鄭忠
劉萬生
陳守華
張人龍
杜登漢
周大恂
陸劍炎
朱建平
李柳生
趙新華
李金來
張戰營
韓振英
宋書中
葛玻
龐彩霞
陳岩
楊小林
史永基
蔡悅民
蔡序珩
張永安
門書春
趙建樹
周會成
賀可音
辛伊波
邵安兆
葉國田
舒雲星
王保良
馬利民
曹學民
劉建壽
常家東
張永勝
韓洪濤
李龍星
第三節 名錄
一、現任教職工名錄
二、歷年離退休618人名錄
三、已故人員名錄
第二十四章 集體與個人榮譽
第一節 校系及團體榮譽一覽表
第二節 個人榮譽名錄一覽
第三節 黨內榮譽概覽
附錄
一、歷史檔案
二、前志序跋
三、重編《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志》(1956~2006)始末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