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洛稻998
- 界:植物界
- 門:種子植物門
- 亞門:被子植物亞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禾本目
- 培育人:姚宇卿;王林;陳錢權
-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6073
- 申請日:2008-6-25
- 申請公告日:2008-11-1
- 申請號:20080355.7
- 申請公告號:CNA004888E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審定意見,
形態特徵
該品種屬粳型常規旱稻。在黃淮海地區作麥茬旱稻種植,旱薄地全生育期為108天,比對照旱稻277早熟1天。株型緊湊,分櫱力中等,株高94.6厘米,穗長18.1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9.6萬穗,成穗率64.8%,每穗總粒數96.7粒,結實率74.2%,千粒重27克。抗性:中感葉瘟,感穗頸瘟;抗旱性3級。主要米質指標:整精米率62.8%,堊白粒率61.0%,堊白度11.2%,膠稠度66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6.86%。水肥地生育期110-120天,株高95 cm -105cm根系發達,主莖葉16片,葉片上沖,葉片寬厚,葉色濃綠,劍葉長度為25cm,劍葉寬1.9cm。半緊湊穗型,穗長16-19cm,穎殼黃白色,穗頂部有芒。每穗成粒110-140粒,結實率90.0%,千粒重25.2g。苗期抗寒性強,生育後期活稈成熟,不早衰,耐肥抗倒性強。抗稻瘟病為R級。中抗稻曲病、白葉枯病。米質優,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分析中心測定,該品種糙米率81.3%,整精米率76.8%,堊白度1.0%,膠稠度90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7.3%,主要指標均達到國家部頒優質米標準。該品種喜肥抗倒伏,活桿成熟,不早衰,抗旱性強,中抗稻瘟病。
分布範圍
適宜在河南、江蘇、安徽、山東的黃淮流域和陝西漢中的稻瘟病輕發稻區作夏播旱稻種植。
主要價值
水稻增產:2004年參加黃淮海麥茬稻區中晚熟組旱稻品種區域試驗,旱薄地平均畝產314.6公斤,比對照旱稻277增產10.1%(極顯著),水管田塊平均畝產548.6公斤,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13.2%(極顯著);2005年續試,旱稻組平均畝產為300.9公斤,比對照旱稻277增產11.4%(極顯著),水管田塊平均畝產598.2公斤,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8.1%(極顯著);旱稻組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為307.8公斤,比對照旱稻277增產10.8%,水管田塊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0.6公斤,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10.8%。2005年生產試驗,旱道組平均畝產308.9公斤,比對照旱稻277增產8.6%,水管田塊平均畝產543公斤,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2.1%。
栽培技術
1.種子處理:播前用藥劑與微肥或種衣劑拌種,防治苗期病蟲害。2.播種:黃淮地區一般6月上旬麥茬直播播種,播種量8~10公斤/畝,播深2~3厘米,行距20~25厘米。3.除草:播後至出苗前用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幼苗期出現雜草用適當除草劑進行莖葉處理,中後期田間雜草應採取人工及時拔除。4.肥水管理:播前畝施3000~5000公斤腐熟有機肥與40公斤複合肥,以及各1~2公斤的硫酸亞鐵和硫酸鋅,五葉期結合灌水進每畝施尿素10公斤;拔節期結合灌水每畝追尿素7~10公斤;齊穗前後酌情追施尿素3~5公斤;生長期間遇旱時及時灌溉,一般年份需灌4~6次水。5.病蟲害防治:播種前結合整地用殺蟲劑防治地下害蟲,幼苗期注意防治稻薊馬、菜青蟲,分櫱期至抽穗期注意防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破口至齊穗期注意防治稻瘟病。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產量較高,穩產性較好,抗旱性較強,感稻瘟病,米質一般。適宜在河南、江蘇、安徽、山東的黃淮流域和陝西漢中的稻瘟病輕發稻區作夏播旱稻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