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洛泗座油是優質傳統產品,已有150年的生產歷史,因質地精良而名揚中外。1930年曾獲國際西湖博覽獎。洛泗座油分伏油和秋油兩種,夏天制的稱伏油,立秋後制的稱秋油。傳統採用三年陳精鹽,東北黃豆,優質麵粉,王家溪泉水,經太陽曝曬發酵後天然釀造而成,具有色深汁濃、體態清澈、醬香醇厚、鹹甜適中、滋味鮮美、久藏不霉的特點。舊上海的一些大飯店、大酒樓等選用洛泗座油為佐料,並出口新加坡、菲律賓、美國、港澳等國家和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泗座油
- 含義:優質傳統產品
- 生產歷史:150年
- 出口:新加坡、菲律賓、美國、港澳
產品特點,製作工藝,獲得榮譽,歷史悠久,舟山老字號的變遷,
產品特點
洛泗座油是浙江舟山市有名的特產,因它具有色深汁濃、體態清澈、醬香醇厚、鹹甜適中、滋味鮮美、久藏不霉等特點而深受人們的青睞。
製作工藝
"洛泗座油"完全以傳統工藝製作,選料嚴格,製作精細.整個生產工藝經過浸、瀝、蒸、制、拌、曬、堆、翻、攪、座、油、配、榨等十幾道工序,並進行長達八個月以上的天然釀曬,露水滋潤,使其色、香、味融為一體,食後回味無窮,故有“露華雲液”之美名。
獲得榮譽
1930年,舟山裕大的“洛泗座油”在西湖國際博覽會上一舉中的,榮獲金質獎章。從此,“洛泗座油”聲名鵲起,被海外華僑視為佐餐珍品。遊子故里尋根,總忘不了帶幾瓶“洛泗座油”回去,以念懷鄉之情。 如今,舟山裕大釀造有限公司釀製的“洛泗座油”依然保持其天然釀曬、色澤紅褐、體態清澈、滋味鮮美、鹹甜適口、經久不霉、富有傳統風味等特點。1987年以來,多次被評為全省“最佳產品獎”、“省優質獎”,是浙江省舟山市唯一載入《中國土特產大全》的傳統名特產品。
歷史悠久
洛泗座油創建於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的定海“裕大官醬園”(今裕大造醬廠前身)。它用上等黃豆曬制而成,其中的精品稱洛泗座油,最初使用六獅牌號。1929年(民國18年),六獅牌洛泗座油獲西湖博覽會特等獎。當時,裕大醬園在上海設有門市部,行銷洛泗座油,深為上海市民歡迎,並於1946-1947年由上海鮑士洋行代理出口6批,每批1500-1800千克,產品銷往南東亞各國和香港地區。
舟山老字號的變遷
——裕大與洛泗油的變臉故事
“裕大”享譽160年,跨越三個世紀,可謂遠近聞名,經久不衰。但是,若要問起“裕大”的由來和歷史,又有幾人知曉呢?
一 盧氏兄弟創業海島
我一直以為舟山人是最有口福的,能吃到那些美味可口的海鮮魚貨,如黃魚、帶魚、螃蟹、泥螺、烏賊、對蝦等等,讓人看著直流口水。這還不算,就連我們舟山出產的醬油、米醋之類的佐料也讓人用後讚不絕口,津津樂道。
我國南方制醬尤以江浙為佳,而江浙一帶又以舟山為最,江南傳統特色佐料歷來有 “紹興老酒、舟山醬油、鎮江米醋”之美譽。舟山老字號“裕大”釀造的傳統特產洛泗座油品位相當高,香醇濃郁、風味純正,有“露華雲液”之美名。舟山民間有句老話“舟山洛泗油,裕大最考究”。 “裕大”享譽160年,可謂遠近聞名,經久不衰。但是,若要問起“裕大”的由來和歷史,又有幾人知曉呢?
那是在清朝乾隆中葉,大陸各地經濟開始繁興,醬油釀造作坊相應增多,具有釀造技能的小商,為尋找市場,向海島拓展。清道光元年,浙江慈谿的制醬師傅盧裕德、盧裕仁兩兄弟遷來舟山定居,並每日製作少量醬油,肩挑擔子在街頭巷尾叫賣。由於他們的釀造技術精湛,加上舟山有得天獨厚的優質海鹽,以及早年間出自本地的優質黃豆,加之當時舟山有天然良好的水源,因此,他們釀造的醬油質純味鮮,頗受當地居民歡迎,銷路日廣。幾年後,在定海城內南街開設醬坊,取名 “源大”。慢慢地,除釀造銷售醬油外,還兼營南北貨。
二 盧氏後人光大事業
隨著時光流逝,盧氏兄弟漸漸霜染雙鬢,便將“源大”醬坊傳於其後人盧安之。盧安之繼承了父輩的優秀釀造技術,並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加上他頭腦靈活,善於管理,作坊生意更加紅火。隨著經營擴展,原有場地不敷,為適應業務發展需要,盧安之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在定海城關福定路49號(今道頭橫街)另設醬坊,並向清政府兩浙鹽運司入冊領照,正式定名為“裕大官醬園”,並將醬油釀造和銷售的重點移到道頭,因為那裡臨近海埠,進入貨比較便利,城內“源大”作為一個分支銷售機構。
這個“裕大官醬園”便是舟山裕大造醬廠的前身,舊店容為石庫門面,店堂為兩屋樓房三間,上搭有三層閣,店堂中間懸黑底金字“裕大官醬園”招牌,系鎮海陳修榆所書。樓下為店堂,分為左右兩邊,稱為“和合櫃檯”,左邊賣醬製品、油類,櫃檯上首豎有一塊牌子,上刻 “露華雲液”四字,俗稱“青龍招牌“。右邊賣南北糕點、蠟燭等,柜上豎有一牌,上刻“山珍海錯”四字。每天現銷營業,兩邊各自並賬。在左方的現銷賬簿稱為“和並”,右方稱為“合併”。兩方店堂中間出入過道,緊靠兩邊櫃檯各有一扇圍屏門。因數十載後的1930年,“洛泗座油”榮獲“西湖國際博覽會”獎章和獎狀,所以左方圍屏門上首自1930年後便掛有“西湖國際博覽會”獎狀,右方則一直掛有“兩浙鹽運司使準設官醬園”牌子,上世紀九十年末改動。
“裕大官醬園”剛掛牌之初,其釀造的醬油取名為“六四油”。因其在釀造中以“選料考究、製作精細”為本,精選優質黃豆和三年陳鹽及上等麵粉作原料,經過浸、瀝、制、拌、曬、堆、翻、攪、座、油、配、榨等十幾道工序,並進行長達八個月的天然曬釀,露水滋潤,使其色、香、味融為一體,醬釀香味濃郁,食後回味無窮。因而其質量優於當時定海恆豐、泉大、同壽泰、恆和等其他醬坊的產品,很受人們喜愛。民國十二年《定海縣誌》有載:“黃豆蓬萊鄉種者較多,種植易,效用多,舟山醬油最著名,運銷廣若,原料供給出自本土。 ”“用豆制豉,灌鹵作醬,取其油,有伏油、秋油之別,市上稱佳者為六四油,當時物價低賤,是油每斤六十四錢,故名,今幾三倍之矣,運銷寧波推為上品”,就此可證實裕大所釀洛泗座油的悠久歷史。
三 變臉,是這樣完成的
那么“六四油”後來又如何變成“洛泗油”了呢?這得從普陀山講起,因為“洛泗座油”的命名與普陀山有著較深的淵源。 “裕大官醬園”創建於晚清,當時普陀山的佛教活動非常盛行,中外香客、遊人往來頻繁。“裕大”所產的醬油、糕餅、蠟燭、水作及南北貨等,為供應普陀山當時的宗教活動和香客食用,發生了相應的商事聯繫,與“普濟”“法雨”“慧濟”三大寺都有交易。 “裕大官醬園”辟有專室,接待普陀山前來採辦貨物的僧人,經常用航船將貨物運去,除供應佛事活動和香客食用外,一部分由僧人作為舟山著名土產,為饋贈香客、施主的禮品,特別是“裕大”出的醬油很受中外香客歡迎。於是裕大經營者在為醬油取名方面,結合了普陀山的佛教色彩:“洛”是南海普陀山洛迦山的代稱,以表示洛泗座油產於佛教聖地,以取吉祥之意。 “泗”字是“水”旁加“四”字,表示四種名泉所釀。 “座油”是指醬油釀造過程中座儲起來的原液精華。
民國時期,“裕大官醬園”聲譽日盛,其所需資金也相應增加,於是經營便開始吸收他人投資,由個人手工作坊演變為合夥經營的店坊。其間年代變遷,股東多次易人,但生產一直落後,完全手工操作,勞動強度大,生產上油房、腐乳房、水作間、烤壇間、碾米間、磨坊間維持著長達百年的手工業作坊生產體系。
在銷售機構方面,除前店後場自銷外,在城內有“源大”分棧,在道頭環江路設第一分銷處,福定路設第二分銷處,1939年起在上海九江路537號設有上海分銷處。各分銷處中以上海分銷處業務量最大,當時大致有全廠產量的三分之一洛泗座油運銷於上海。 1946年起洛泗座油開始運銷港澳地區以及東南亞各國,聲名遠揚。
新中國成立後,撤消了城內“源大分棧”,1955年11月17日,定海縣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公私合營舟山裕大造醬廠。 1956年6月,定海泉大醬園併入。 1959年,恆豐醬園併入。1965年1月轉為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名為“舟山造醬廠”。 1972年11月,企業下放到縣級,改名為 “定海造醬廠”。1982年4月,重新恢復“舟山裕大造醬廠”廠名。 1996年,兼併原舟山康樂食品廠。 2000年5月,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革,更名為舟山裕大釀造有限公司。
從2004年至2008年,裕大公司的“裕大”“六獅”兩個商標連續榮獲舟山市著名商標稱號。2008年11月,“裕大”“六獅”(讀作舟山方言時與 “洛泗”同音,故以諧音取之)與“存德堂”、“德順坊”、“倭井潭”、“佛頂山”,一起入選“浙江老字號”,這是“裕大”人的驕傲,也是舟山人的自豪。
願“裕大”的悠悠醇香,飄出亞洲,飄向世界,香滿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