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惠渠

洛惠渠

洛惠渠即具有雙重身份含義的灌溉渠道,一是指北洛河洛惠渠,另一個是指伊洛河洛惠渠。

北洛惠渠位於陝西北部北洛河古稱洛水,北洛河流域總面積26905平方公里,北洛河洛惠渠,引洛水灌溉蒲城 大荔一帶地方,前身為漢代龍首渠 。洛惠渠首部樞紐在澄城縣。取水樞紐組成與涇惠渠類似。其關鍵工程為穿越鐵鐮山的長3037米的隧洞。1933年動工,1950年7月完工通水。灌溉面積約75萬畝。自1950年開灌以來,承擔著渭南境內洛河來水的防汛任務,承擔著澄城、蒲城、大荔三縣75萬畝農田的抗旱灌溉和日常灌溉任務。

伊洛惠渠位於伊洛河古稱雒水,行政歸屬陝西洛南縣 商洛糧倉,洛惠渠是洛河最上游的人工渠,因受洛河惠澤而得名。洛南縣城西去約30公里,在洛源鎮張坪鄉五龍村二組可見洛惠渠渠首閘門。洛惠渠使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洛南縣擁有了10萬畝水澆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洛惠渠
  • 所屬水系:黃河
  • 地理位置:洛南縣城西去約30公里
  • 流經地區:陝西省
北洛惠渠,南洛惠渠,

北洛惠渠

北洛惠渠位於北洛河,古稱洛水,通稱洛河,50年代改稱北洛河,為渭河最長支流,源於榆林地區定邊縣西白于山最高處魏梁(海拔1907米)之南麓,東經107°36’,北緯37°13’,初名石澇川,東南流至鐵邊城合王坬子川後叫頭道川,至延安地區吳旗縣城關合亂石頭川後始稱洛河。流經定邊、靖邊、吳旗、志丹、甘泉、富縣、洛川、黃陵、宜君、白水、澄城、蒲城、大荔等13縣,在三河口附近注入渭河,河長680公里。流域平均寬80公里,呈條帶狀,總面積26905平方公里,除葫蘆河境外有2381平方公里之外,均在省境內,幹流平均比降1.5‰。洛河是一條古籍記載較多而又混淆較多的河流。一是與南洛河相混淆。《廣韻·鐸韻》說:“《尚書·禹貢》在‘導洛自熊耳’,《漢書》洛,本作雒。”清王筠《說文句讀補正》說:“許君(許慎)但說陝西、甘肅之洛,是河南之雒本不從水也。段玉裁《小箋》說:“自魏黃初以前,雍州渭洛字作‘洛’,豫州伊雒字作‘雒’,絕無混淆,黃初(220~226)以後乃亂矣。”《魏略》說:“魏以行次為土,水之壯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故除‘佳’加‘水’,變‘雒’為‘洛’。”已將渭洛的洛河改稱北洛河,以別於伊洛的南洛河。二是與石川河(漆沮水)相混淆。首先將兩者混為一談。《尚書·禹貢》曰:“導渭自鳥鼠同穴,東會於灃,又東會於涇,又東過漆沮,入於河。”《毛傳》云:“漆沮,二水名,亦曰洛河。”其次上指漆沮(石川河),下指洛河。《太平寰宇記》載:“沮水自坊州昇平縣(今宜君縣西)北子午嶺出,俗號子午水,下會榆谷,慈馬等川,遂為沮水,至耀州華原縣(今耀縣)合漆水,至同州朝邑縣(今大荔東)東南入渭。”還有把雍州漆沮水(即武功漆水河)與石川河、洛河互相混同。[1]

南洛惠渠

南洛惠渠位於伊洛河古稱雒水,黃河右岸重要支流。在河南偃師境內與伊河並流,亦稱為伊洛河
南洛河為洛河在水文上的名稱。洛河源出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西南與藍田縣、臨渭區交界的箭峪嶺側木岔溝,流經陝西省東南部及河南省西北部,在河南省鞏義市河洛鎮注入黃河。
河道全長447公里,陝西境內河長129.8公里,河南境長366公里,流域總面積18881平方公里。
特別是河南省境內,《水經注·谷水注》稱,西周時洛陽附近,已修有湯渠。唐代曾引伊、洛水灌溉地勢較高的農田,是形成古代經濟文化中心的重要地理條件。建國後,形成了以伊河陸渾灌區、伊東灌區、洛寧縣引洛灌區、宜陽引洛灌區等分布廣泛在完善灌溉體系。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用很大。
這裡兩山相抱,似個瓶口,僅30多米寬,公路貼山腳而過。奔流的河水衝出瓶口前,河面僅10餘米。1958年,洛南人拿著鐵鍬、鐵鎬,歷時一年建閘門,沿著山腰劈山鑿嶺、架設渡槽,修起了這條引水渠。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閻憲峰說,洛惠渠的乾渠、支渠總長63公里,其中盤山渠道22公里長,比紅旗渠早開鑿3年。我們從縣城到保全鎮,一路上可見到半山上宛若一條彩帶的洛惠渠,這是洛南人的“生命線”。特別是梁塬下游建起的兩個水廠,保證了原來“人畜飲水都困難”的旱塬變成了“永不停水”的水塬。
洛惠渠是洛河幹流上第一條人工灌渠,總長比中州渠長21公里,但施工難度要大得多。
洛惠渠是洛南人改變縣域經濟面貌的壯舉。現在,洛南縣城3萬居民的飲用水、部分鄉鎮的人畜用水、4萬多畝耕地的灌溉均依靠洛惠渠。洛惠渠使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洛南縣擁有了10萬畝水澆地,成為商洛市農業基礎條件最好的縣。秦嶺及其餘脈為洛南提供了令商洛其他縣(區)羨慕的黃土地,耕地總面積一度達60多萬畝,退耕還林後仍有48萬畝,被譽為“商洛糧倉”。
現在,洛南人有一個更宏偉的水利計畫:在這裡建一道大壩,蓄起洛河水,形成面積120畝、庫容997萬立方米的水庫,集發電、灌溉、養殖為一體,使之成為繼洛惠渠之後又一造福洛南人民的大工程。目前,這一計畫已上報國家水利部。
靈口鎮廟灣村是洛南縣海拔最低的地方,河南一家公司正與當地政府部門協商,擬投資上億元建立一個水電站。
商洛市在陝西10個省轄市中經濟最落後,洛南縣在商洛市所屬7個縣(區)中名列第二,現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200元,財政全口徑預算收入近4000萬元。
洛南如何發展?縣委、縣政府提出“北向秦嶺要礦,南向洛河要地”,工農業並重。
北部的秦嶺有金礦、鉬礦、鐵礦、各種石料。鉀長石礦儲量亞洲第二,黃金儲量全省第三,與潼關、我省的靈寶形成小秦嶺“金三角”;鐵礦儲量有“小本溪”之稱。
依託資源,洛南建起了金礦、水泥廠等,但因過度開採,現在該縣金礦資源已經基本枯竭,水泥廠產量也很小,洛南仍是名副其實的農業縣。
洛南縣秦嶺、蟒嶺相擁,洛河貫穿其中,在陝南有“小關中”之稱。向洛河要地就是在河灘攔水造地,46萬人不足50萬畝耕地,要發展農業,必須走特色之路。
洛源鎮在洛南25個鄉鎮中,經濟狀況屬中等,但每年財政收入只有15萬元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1025元,但仍有部分農民收入較低,住的是土坯房。
32歲的女鎮長劉華見面就向我們推薦洛源的豆腐乾、洋芋、西洋參。我們看到街道兩旁、鄉村院落,晾曬的豆腐乾隨處可見。它們有的被用藤條串起,掛在一根根桿子上,像一串串金黃的項鍊;有的被插滿草把,像串串冰糖葫蘆。
在偏遠的草鏈嶺腳下的黑章村,我們看到老農金永學院中也掛著豆腐乾。老人一家5口,原有3畝坡地,退耕還林後剩下兩畝,他們種植的秋作物是玉米和大豆,口糧不夠,需要外出打工、製作豆腐乾賺些錢買糧。
洛河水美,春播大豆生長期長,製作出的豆腐乾名揚三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