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川剪紙
- 起源於:商代
- 特徵:簡樸、豐富、並具有地域裝飾性
- 榮譽:“民間藝術之鄉(剪紙)”
- 作品:《洛川民間美術》《百虎圖》等
基本簡介,藝術特徵,主要價值,學術價值:,實用價值:,歷史淵源,相關器具,分布區域,
基本簡介
洛川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民間剪紙的歷史可追溯到商代,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花鳥貼於鬢角作裝飾是對審美的追求;也有用於巫術活動的剪紙,杜甫詩中“暖湯灌我足,剪紙招吾魂”描述了洛川、白水等地的招魂剪紙。洛川剪紙經歷了漫長的歷史變革,逐步走向成熟,50年代為剪紙的繁榮時期,形成一種自覺的創作。洛川民間美術自1978年起,從剪紙入手,徵集剪紙作品數萬幅,從而使剪紙有了創新,至今洛川剪紙藝術幾乎遍布全縣的每一個村莊和角落。
洛川剪紙是一種普遍的民俗藝術,從1982年起,文化部門採取了重點保護措施,利用普查,進行整理和提高;和其他出版社協助合作,出版了《洛川民間美術》、《百虎圖》、《洛川巧婦楊梅英》;先後開設十一次剪紙學習培訓班,成立了以村為單位的剪紙協會,會員達300人:從80年代初,剪紙在全國各大美術館展出,民間剪紙藝人先後赴日本、法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獻藝。1993年洛川縣被文化部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剪紙)”。
剪紙是陝西民間美術中較早形成的藝術形式之一,是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生活化的反映,同時它對研究農耕社會及民風民俗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它對豐富人民民眾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民眾的藝術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
總之,洛川民間藝術是對外交流的重要視窗,而民間剪紙也是弘揚民間藝術的重要形式。
藝術特徵
洛川剪紙根植於民間,流傳於民間,千百年來代代相傳,它是為適應農村居住特點而產生的,形成了一些基本特徵:
(一)、受洛川特殊區域的影響,形成洛川剪紙獨特的地域裝飾性。
(二)、由於洛川剪紙起源民間生活,依附於民風習俗傳承至今,如祈福、祈壽和神靈崇拜等,是陝北綜合藝術的獨特語言,因而具有豐富特徵。
(三)、剪紙的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造型飽滿粗獷、線條簡練,因而具有簡樸的藝術特點。
主要價值
洛川民間剪紙在整個陝西民間美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延安地區的優秀民間藝術文化,是人類創造美的最初形態。發掘、搶救、保護其價值主要有以下兩點:
學術價值:
剪紙是陝西民間美術中較早形成的藝術形式之一,是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反映,同時又寄託著人們的思想信仰、風格情趣,它的豐富內容和基本特徵及其傳承對研究農耕社會及民風民俗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實用價值:
發揚、搶救、保護洛川剪紙對延安地區乃至全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人民民眾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民眾的素質,促進全面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歷史淵源
洛川歷史悠久,這塊黃土高塬上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民間剪紙的淵源可追溯到商代,當時用金箔等薄片材料剪刻鏤花;唐宋時皮影盛行,也用紙製作皮影,稱“紙窗影子”這是對審美的追求;也有用於巫術活動的剪紙——杜甫詩中“暖湯灌我足,剪紙招吾魂”就描述了洛川、白水等地的招魂剪紙。明清以後隨著剪紙的逐步發展,廣泛用於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等節日裝飾或作為生活中刺繡的底樣。洛川剪紙經歷了漫長的歷史變革,逐步走向成熟,至今在洛川,除夕前幾天,糊窗戶,貼窗花,掛板架對子,板架雲子。窗花圖案多取花、魚、鳥、獸等,寓意吉祥富貴。姑娘媳婦各施巧手,將窯洞裝點一新。正月初一、二,則互邀觀賞品評,坐在一起做下年用的剪紙窗花,交流技藝;過清明節時,將上墳祭祖燒剩的紙錢帶回家,剪成門的形狀貼在門上,以圖吉利。
洛川民間美術自1978年起,從剪紙入手,舉辦多期剪紙學習班,徵集剪紙作品數萬幅,80年代在省、市、縣文化部門的重視下,經洛川文化館不斷挖掘整理,加工提高,洛川剪紙從而在挖掘的基礎上有了創新,民間剪紙在全國各大美術館展出,民間剪紙藝人先後赴日本、法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獻藝。1993年洛川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剪紙)”,洛川剪紙已成為具有獨特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
相關器具
1、色紙 (黑、紅、藍、黃、白)。
2、大、小剪刀。
分布區域
洛川縣地處陝西省中部,黃土高塬南部,北依富縣、宜川,南接白水,東接黃龍、西臨洛河與黃陵為鄰,洛川因洛河穿境而過而得名。
洛川北距聖地延安130公里,南距古都西安210公里,距中華民族始祖聖地——黃帝陵40公里,位於東經109°11′14″—109°45′47″,北緯35°26′29″—36°04′12″。全縣轄7鎮9鄉365個行政村,總人口20.4萬人,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西寬41.65公里,南北長79.32公里,總面積1840平方公里,全縣平均氣溫9.2℃,年平均日照255/小時,年均降雨量621.9毫米,無霜期180天,是國內外專家公認的世界最佳蘋果優生區之一。悠久的歷史,形成洛川民間藝術的獨特風姿。
洛川剪紙主要流傳於洛川縣各鄉鎮農村,幾乎遍布全縣的每一個村莊和角落,近年來較突出有永鄉鄉、舊縣鎮、鳳棲鎮、楊舒鄉、土基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