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固村

洛固村

洛固村委會隸屬玉龍縣塔城鄉,地處塔城鄉西邊,西與依隴村,南與堆滿、隴巴村隔山為界,北與維西縣巴珠接壤,距鄉政府所在地6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玉龍縣城155公里。轄洛南、洛北、阿黑落、生筆燦、隴美落5個自然村。現有農戶303戶,有鄉村人口1304人,其中農業人口1304人,勞動力93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6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洛固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鄉村人口:1304人
  • 農業人口:1304人
村情概況,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人文地理,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棄仔積32.77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年平均氣溫25℃,年降水量920毫米,適合種植小麥、玉米、芸豆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2338畝,人均耕地1.82畝,林地43923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18元。農民收入主要以出售農產品、烤菸為主。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20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8%)。有303戶翻腳凝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1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7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7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6戶(分別占總數的58%和51%)。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農用運輸車1輛,拖拉機65輛,機車1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0畝,有效灌溉率為6.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8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4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全村有0個自然村已記記宙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0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3.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6.6萬元,占總收入的62.8%;畜牧業收入80萬元,占總收入的34.2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00頭,肉牛120頭,肉羊1400頭,家禽2500隻);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4.28%;第察促槳再二、三產業收入5.7萬元,占總收入的2.44%;工資性收入11萬元,占總收入的4.71%。農民人均純收入1818元,農民收入以出售農產品、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8人(占勞動力的9.05%),在省內務工114人,到省外務工4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03戶,共鄉村人口1304人,其中男性674人,女性630人。其中農業人口1304人,勞動力938人。該村以是納西族、藏族混居地,其中藏族597人,納西族606人,其他民族101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97人,參合率99.5%;享受低保6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為123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0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0個,人畜混居備祝院的農戶198戶,占農戶總數的65.35%。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總面積2200平方米,擁有教師11人,在校學生1400人,距離塔城中學6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3人,其中小學生146人,中學生47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圖書室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0個。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收支情況;優撫和救災救濟款物發放情況;上級黨委、政府的有關政策、規定情況;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0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3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3100個(勞均3.3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萬元,有固定資產49.03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1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人文地理

洛固是塔城鄉也是玉龍縣藏族居民最多的村社之一,過去曾設立藏族自治鄉,是一個多種宗教並存、多個民族共融、頸雅紋淋多元文化和諧發展的地方,存有納藏文化交融的優秀文化財產,流行於塔城民間的勒巴舞就是茶馬古道上納藏文化相互交殃拒甩流、滲透的產物,納西語稱為“勒巴蹉”。據專家考證,勒巴舞最早源於印度,大約在900年前在西藏腹地傳播,後噶舉派遭黃教排擠,退守在滇藏交界地區,因塔城一帶納西族推崇噶舉派,使作為噶舉派宗教樂舞的勒巴舞在塔城地區得以傳承和保存。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山高坡陡、土地貧瘠、居住分散、交通閉塞、經濟落後、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農民醫療衛生條件有待進一步提高;不少農戶存在人畜飲水困難、水質不達標等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白芸豆種植業、畜牧業,發展經濟林果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總面積2200平方米,擁有教師11人,在校學生1400人,距離塔城中學6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3人,其中小學生146人,中學生47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圖書室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0個。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收支情況;優撫和救災救濟款物發放情況;上級黨委、政府的有關政策、規定情況;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0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3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3100個(勞均3.3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萬元,有固定資產49.03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1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人文地理

洛固是塔城鄉也是玉龍縣藏族居民最多的村社之一,過去曾設立藏族自治鄉,是一個多種宗教並存、多個民族共融、多元文化和諧發展的地方,存有納藏文化交融的優秀文化財產,流行於塔城民間的勒巴舞就是茶馬古道上納藏文化相互交流、滲透的產物,納西語稱為“勒巴蹉”。據專家考證,勒巴舞最早源於印度,大約在900年前在西藏腹地傳播,後噶舉派遭黃教排擠,退守在滇藏交界地區,因塔城一帶納西族推崇噶舉派,使作為噶舉派宗教樂舞的勒巴舞在塔城地區得以傳承和保存。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山高坡陡、土地貧瘠、居住分散、交通閉塞、經濟落後、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農民醫療衛生條件有待進一步提高;不少農戶存在人畜飲水困難、水質不達標等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白芸豆種植業、畜牧業,發展經濟林果產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