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手工掛麵

洛南手工掛麵

洛南手工掛麵歷史悠久,初創於西漢時期,是洛南勞動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出來的一種民間食品。相傳唐武則天很愛吃洛南手工掛麵,並成了貢品,民間至今傳說:冬吃掛麵,勝似活神仙。隨著歷史的發展,該手工技藝不斷提高,該產品成了人們饋贈貴客、招待親友禮遇最高的禮品,並形成時尚,作為一種飲食文化交流傳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南手工掛麵
  • 主要原料:麵粉,食鹽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適宜人群:老少皆宜
洛南手工掛麵歷史悠久,始於西漢時期,是民間美食,相傳曾經做為“貢品”獻給皇帝。洛南手工掛麵既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因“掛”有牽掛、掛念的意思,也成為逢年過節走戚訪友的贈送佳品。
洛南手工掛麵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形成傳承鼎盛時期,全縣相當一部分鄉村都有拜師學藝的人,因工藝流程連貫性強,操作強度大,一些人只是掌握了基本技術,而技藝精湛的並不多見,真正的民間經驗豐富的高師手工製作精細,工藝流程獨特,具有傳承性,文化內涵底蘊深奧。製作的手工掛麵以白、細、韌、筋、爽、香的口感爽滑筋道,味道香綿而享譽三秦大地。
洛南手工掛麵所需器具有長型大木案、大瓷盆、木架子、面梁子、面筷子、面窖子、面墜子、面尺子、切面刀等主要工具。製作首先要淘淨小麥,人工加工麵粉,每100斤小麥收70斤灰面。每次以50斤為例,加鹽2.5斤,氣溫高多加、氣溫低少加,把鹽溶解於水中,加6斤鹽水,把面和好後,反覆揉兩個多小時,達到表面光滑,再封存5-6小時讓面醒著。待醒好後再把面從盆里翻到長案上,用胳膊粗的短木擀杖順長擀成五六公分厚,再用刀切成一寸寬的長條,一條條揉成圓條子盤進瓷盆中讓其醒著,約過了3-5個小時再揉細盤進另一個盆中,如此反覆三次,醒好後再纏繞到面筷子上,儲放於具有零度以上的面窖子中,待第二天上午十時左右從中一桿一桿提出上端筷子插進面樑上的孔中,用手拉住下端筷子往下拉到兩米多給筷子兩端加上墜子以防麵條縮回。待晾乾後掛麵雪白如絲,順勢取下平放木案上用面尺量好,切斷包成大小不等的把,用事先裁好的紙紮緊包好。從頭到末共需十多道手序。目前因該工藝複雜,手工製作費時費力,民間學藝人少,即將瀕臨滅絕,急需加大傳承保護。目前,此項手工技藝已列入省級非遺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