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伊斯·比約德

洛伊斯·比約德

洛伊斯·麥克馬斯特·比約德,1949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是迄今為止獲獎最多的女性科幻作家。 比約德九歲起開始閱讀科幻小說,濃厚的興趣一直延續到她的大學時代。成為小說家之前,比約德曾沉迷於生物學,在1985年發表處女作《以物易物》後。很快就憑藉中篇小說《悲悼的群山》榮獲1989年的星雲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伊斯·麥克馬斯特·比約德
  • 外文名:Lois McMaster Bujold
  • 國籍:美國
  • 職業:科幻作家
作品風格,主要成就,主要著作,

作品風格

“太空歌劇”類科幻小說
太空歌劇”(Space Opera)一詞是在 1940 年被發明來稱呼科幻小說中的一類分支,通常背景是星際帝國或文化,情節混雜了動作和冒險的浪漫英雄故事。從前像介紹過的“透鏡人”(Lensman)系列,還有像保羅·安德森(Poul Anderson)的弗蘭崔(Ensign Flandry)系列,甚至像 《星球大戰》、《星際旅行》 都可歸入此類。由於這類作品比較容易入手,也沒有像寫作“硬科幻”那樣需要科學背景和知識,所以早期有不少作家投身其中。但因為沒有穩固的基礎,很快地這類科幻小說就成為老調重彈,像電視肥皂劇一樣,套著一定的公式發展:動作冒險似乎激烈,卻看不出目的何在;情節看來高潮迭起,讀者卻如置身事外;再加上薄弱的人物描繪、似有若無的角色個性、生硬無味的對話;雖然背景都設在在浩瀚無邊的星際,其視野卻無比地狹小。也因此“太空歌劇”一詞一直都帶有貶損的意味。
太空歌劇的發展
不過,不論“太空歌劇”有多少缺陷,新一代作家仍然不免被它們影響。所幸的是雖然仍採用不少“太空歌劇”的元素,他們通常都能超越傳統“太空歌劇”的窠臼。像伊安·班克斯(Ian Banks)的Culture 系列,大衛·布理恩(David Brin)的 Uplift 系列,甚至丹·賽門斯(Dan Simons)的 Hyperion 系列,都可以被歸類在廣義的“太空歌劇”之下:星際帝國被多元的異星族類和文化所取代;單身犯險的英雄不再;多重主角不同觀點的切入;動作情節不是重心,新世界的建構才是焦點。在這種比較廣義的泛稱下,“太空歌劇”一詞往往失去原本輕蔑的含意,成為比較中立的名詞。但是如果要談到能維持古典“太空歌劇”的形式,卻又能推陳出新的作家,則非洛伊斯·麥克馬斯特·比約德(Lois McMaster Bujold)莫屬了。她從一九八六年起出版了十三本科幻小說,成功地創造出邁爾斯這個卓然不群的英雄,在十四年間總共抱走了三個雨果和一個星雲最佳小說獎,外加兩個中篇獎,成績斐然。
超越形式束縛,卓然獨立的科幻風格
洛伊斯·麥克馬斯特·比約德的作品乍看之下完全像是古典“太空歌劇”的陳年老套:星際帝國間的爭戰,貴族豪富的勾心鬥角,情報人員的冒險犯難,雇僱傭兵團的無畏無懼,黑社會大亨的隨心所欲,再加上一些軍事行動、懸疑推理,以及一點點的浪漫,在快節奏的情節中時時有意想不到的大逆轉。這樣的背景和劇情並不特別,甚至可以說在汗牛充棟的傳統“太空歌劇”中俯拾皆是,到底是什麼因素讓她超越形式的束縛而卓然獨立呢?
首先,她一直很用心地揣摩角色的感覺與反應,再用細膩的筆觸描述出來,讀者情緒隨著人物角色的心境起伏,自然而然地投入情節場景之中。這種對於各個角色感性化的處理,和一般的“太空歌劇”往往陷入情節機關的泥沼而忽略了人的存在相較起來,自然就讓讀者耳目一新。再加上她以女性身份寫“太空歌劇”,對很多事物都有和其它男性作家迥然不同的看法,投注了她自身的細膩感覺,也創造了她的獨特風格,也替“太空歌劇”這種傳統男性化的題材加入了新的成分。
不過,別以為她的文字就在無病呻吟。事實上她的文筆流暢明快,該點到為止的地方絕不拖泥帶水,該多著墨之處卻也不吝嗇。字裡行間自然流露的幽默感,讓讀者時時有會心的微笑。她也善於利用懸疑緊張等等戲劇效果來適時製造張力,一松一緊之間,很少留下冷場。像這樣能夠把題材和文字平衡得很好的科幻作家其實並不多見。
邁爾斯·弗·科西根
同樣地,她所創造出來的英雄人物在科幻小說中也不多見,最重要的角色當然是邁爾斯·弗·科西根(Miles Vorkosigan)。五短身材,從小就為殘疾所困的邁爾斯當然不可能是唐璜一流的人物,但是他生理上的殘疾反而將他提高到其它太空英雄無法比擬的地位。他沒有力氣、沒有體能,唯一擁有的是聰明的頭腦和無以倫比的領袖魅力。除了生理上的磨難之外,比約德更將他的人格一分為二:一面是孱弱的貴族子弟,封建制度下仗著祖蔭和皇恩庸庸碌碌的低級軍官。祖父是開國功臣,抵抗侵略的領袖,父親是輔佐年幼皇帝的攝政侯爵,兩次星際戰爭中出色的戰略家。無論從那個角度看,生來殘疾的他,是怎樣都無法望其父祖項背的。另一面呢?正好相反:“將軍內史密斯”是登達立僱傭兵的指揮官,帝國安全局的秘密情報員,他的軍事天才在人類太空領域的邊緣借著種種秘密軍事任務發揮得淋漓盡致。就是這種角色的內在衝突,才能讓邁爾斯從歷來眾多太空英雄中峨然矗立。
弗·科西根夫人
角色的內心衝突與對立並不只限於邁爾斯,其它像邁爾斯的母親弗·科西根夫人,也有她自身的內心交戰:她生在自由開放的貝塔殖民地,從探測艦長的身份,心不甘情不願地成為戰爭英雄,再毅然私奔嫁給敵方的指揮官,躋身封建貴族階級,然後成為殘障兒童的母親和年幼皇帝的保姆。她從一個截然不同的成長背景要打入甚至改變一個保守封建的男性帝國,是不是也反應了比約德本身對科幻小說界的看法呢?我們可以看出,這種多變的角色和身份讓比約德筆下人物有更多的空間成長而不至於被輕易定型。
在背景方面,也是對立產生的張力。貝拉亞帝國剛從黑暗時期走出,重新建立和其它人類社會的接觸。它中古時代的封建制度能否適應新技術和文化的接觸?它賴以維持秩序的騎士制度能否面對新興社會和經濟力量的挑戰?
作品的軟肋
比約德在體裁和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功,也暗示了她的弱點所在。整體來說,她並不是特別重視科技的成分,大部份都是借用他人的科幻概念,像是太空旅行的蟲洞,基因克隆的生物技術,乃至於武器船艦等等,在前人作品中都可以看得到。例如,邁爾斯的登達立僱傭兵,無疑地就有哥頓·狄克生(Gordon Dickson)Dorsai!系列的影子,其它的就更不用說了。唯一比較突出的地方是對人工子宮的套用!身為女性,比約德無疑地認為那才是真正未來科技可能的真正貢獻。

主要成就

比約德的小說文筆流暢,心理活動描寫細膩。以不同尋常的人物設定、緊張刺激的情節著稱;其代表作“邁爾斯系列”目前已出版到第十四部。
比約德共奪取了五次雨果獎、兩次星雲獎,其中僅“邁爾斯系列”就獲得了四次雨果獎。
在美國,她卻是繼海因萊因、阿西莫夫之後最具知名度的科幻作家之一。憑著規模龐大的“邁爾斯系列”小說,她不僅重現了太空歌劇的輝煌,也奠定了自己一流科幻作家的地位。
在比約德之前,太空歌劇已經成為科幻小說史上一個逝去時代的象徵——那個時代銘記的是E·E·史密斯、范·沃格特這樣的名字。是比約德,復活了太空歌劇,賦予它新的內涵與活力,讓我們有機會在一個嶄新的時代重溫太空的傳奇與夢想。五次捧得雨果獎獎盃,兩次捧得星雲獎獎盃,比約德創造了世界兩大科幻獎歷史上的一個奇蹟。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五座雨果獎獎盃中,竟有四部屬於“邁爾斯系列”——由此可見“邁爾斯系列”的巨大成功。作為比約德地位的象徵,“邁爾斯系列”目前已經出版到了第十四部。這些作品,都得到了世界著名網上書店Amazon的四星以上推薦以及各種傳媒的好評。

主要著作

邁爾斯系列:
《自由下落》FallingFree,1988(1988年星雲最佳小說獎)
《榮譽碎片》Shards of Honor,1986
貝拉亞》Barrayar,1991(1992年雨果最佳小說獎)
戰爭學徒》The Warrior's Apprentice,1986
貴族們的遊戲》The Vor Game,1990(1991年雨果最佳小說獎)
西塔甘達》Cetaganda,1996
Ethan of Athos,1986
無盡的邊界》Borders of Infinity,1989(包括《The Mountain of Mourning》、《Labyrinth》、和《Borders of Infinity》)
兄弟手足》Brothers in Arms,1989
鏡舞》Mirror Dance,1994(1995年雨果最佳小說獎)
記憶》Memory,1996(1997年雨果最佳小說決選入圍)
科瑪》Komarr,1998
明爭暗鬥》A Civil Campaign:A Comedy of Biology and Manners,1999
外交豁免權》Diplomatic Immunity
其他:
《查理昂的詛咒》
《靈魂騎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