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歷

洋歷

洋歷是明朝後期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傳進中國(舊曆-儒略曆)。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決定採用國際通行的公曆(新曆-格里高利曆),時間從1912年1月1日正式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洋歷
  • 拼音:yáng lì 
  • 注音:ㄧㄤˊ ㄌㄧˋ
  • 解釋:即人們通常所稱的陽曆
洋歷
洋歷,國際通用的公曆,又稱公元、西元、西曆、新曆(農曆稱舊曆)。
清末至新中國早期這段時間,因為人們將外國人成為“洋人”,故人們習慣性地將外來的東西冠上一個“洋”字,如“洋房”“洋車”“洋裝”“洋火”等。二十世紀80年代,中國農村還普遍將火柴稱為“洋火”、肥皂稱為“洋鹼”。
“洋歷”因為是外來曆法,故早期被人們稱為“洋歷”,後被人們改稱為陽曆、公曆。現今人們所稱的陽曆(公曆),並不是中國古代的陽曆。中國古代的曆法眾多,基本上都是陰陽合曆,綜合考慮了月亮和太陽對天氣時差的影響。現今人們所說的陰曆(即農曆),其實是陰陽合曆。
魯迅 《書信集·致錢玄同》:“他大約洋歷八月初可到 北京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