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動機

泳動機

北京高三學生秦臻發明的“浪泳發電平台泳動機”在2010年3月獲得“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並於2010年8月獲得國家級實用新型專利證書。秦臻的發明在獲獎後受到北京大秦旗艦科技有限公司的青睞,在企業資金的資金支撐下,泳動機從模型轉變成實體,在天津漢沽蔡家堡海域搭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泳動機
  • 外文名:Swimming motivation
  • 環保類別:清潔能源
  • 創造時間:2010年3月
簡介,濱海發電,2010年年度新詞語,

簡介

一次對海浪能量的感悟,一次次對海浪發電模型的研究,一次從實驗模型向實體的轉化,讓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高三學生秦臻零碳排放“泳動機”的科技理想變成了現實。
秦臻讀初二的時候,在一次游泳中感受到海浪的巨大力量,產生靠海浪發電的想法。進入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讀高中後,秦臻成了學校科技工作室的主力,也是指導老師劉士明最看好的科技發明苗子。在劉老師的指導下,秦臻結合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原理,將海浪發電的想法一點點付諸實踐。經過幾年的研究,秦臻發明的“浪泳發電平台——泳動機”在2010年3月獲得“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並於2010年8月獲得國家級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秦臻的發明在獲獎後受到北京大秦旗艦科技有限公司的青睞,公司決定投資開發這一發明蘊含的潛在價值。有了企業的資金支撐,泳動機從模型轉變成實體,在天津漢沽蔡家堡海域搭建。
海面上的浪泳發電平台長40米、寬20米,下半部分由支撐浮體和發電浮體組成,每個支撐浮體直徑3米、重達6噸,每個發電浮體直徑1.5米、重0.5噸。浮體排成方陣,托起上面的鋼架平台,二者之間通過連桿相連,海浪上下涌動的波通過發電浮體帶動連桿與裝載在平台上的發電機相對運動,從而產生電能。
據介紹,企業計畫在半年內將浪泳發電平台擴展到350米長,增加發電量,鋪設海底電纜,將浪泳發電平台的電能輸送到岸上供村民使用。

濱海發電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民間環保人士、科技愛好者、相關企業在清潔能源領域積極行動。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高三學生秦臻發明的“浪泳發電平台——泳動機”,今年8月獲得中國“國家級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日前,這項發明獲得北京大秦旗艦科技有限公司的資金支持,已經變成位於渤海海面上的一座發電平台。
“浪泳發電平台——泳動機”架設在天津濱海新區漢沽蔡家堡海域,是一座長約40米、寬約20米的黃色矩形鋼架發電平台,由5個算盤形狀的支撐浮體、4個碟形發電浮體間隔排列組成的方陣托起。
秦臻的發明靈感源於一次海邊游泳。“我被海浪打了回來,當時就想,海浪的勁兒還真大,如果能用來發電該多好。”秦臻說。
秦臻是一名從小痴迷於模型製作的“愛玩兒”學生,家裡有幾十個親手拼裝製作的高達模型,連房間裡的床都是汽車型的。進入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讀高中後,秦臻和指導教師劉士明一起,開始系統化研究利用海浪能的發電平台。
“隨著未來浪泳發電平台面積擴大,可以進行海水淡化,為生產生活創造條件,繼而進行各種建設,甚至可以暢想建造公寓。”指導教師劉士明說。
大秦旗艦科技有限公司認為,海浪發電是較新的新能源領域,秦臻的“浪泳發電平台”具有潛在價值。
“公司將為浪泳發電平台安裝更多浮體,預計半年後將平台擴展到350米長,以生產更多電量。同時,還將嘗試鋪設海底電纜,將浪泳發電平台產生的電能輸送到岸上供村民使用。”

2010年年度新詞語

此詞經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專家審定入選2010年年度新詞語,並收錄到《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
提示性釋義:指利用海浪發電的浪泳發電平台。由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高三學生秦臻發明。
例句:一次對海浪能量的感悟,一次次對海浪發電模型的研究,一次從實驗模型向實體的轉化,讓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高三學生秦臻零碳排放“泳動機”的科技理想變成了現實。(2010年12月4日《北京青年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