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青港

泰青港

泰青港,位於上海市東南部,閔行區境東南部、奉賢區中部。長江支流黃浦江支流大治河的支流、杭州灣水系浦南運河的支流北通大治河,南迄浦南運河,全長10.31公里,其中閔行區浦江鎮境內2.65公里,奉賢區金匯鎮青村鎮境內7.66公里。河底寬10米,河底高-0.5米,邊坡1∶2.5。交經大浦涇,南大寨河、丰南河、人民港、蔣和庵港、北港界河、泰青界河。

泰青港為人工開挖河道,是浦東地區水利綜合治理配套河道。主要解決浦東南部地區的引水、排水、通航問題和改善當地水利條件。奉賢區境內的河段於1989年挖成,閔行區境內的河段於1992年挖成。受益農田3.8萬畝,可通航20噸級的船舶。對促進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青港
  • 外文名:TaiqingGang River
  • 別名:泰青河
  • 所屬水系:長江支流黃浦江支流大治河的支流、杭州灣水系浦南運河的支流
  • 地理位置:上海市中南部,閔行區境東南部、奉賢區中部
  • 流經地區:上海市閔行區浦江鎮、奉賢區金匯鎮、青村鎮
  • 發源地:上海市閔行區浦江鎮匯中村
  • 主要支流:大浦涇,南大寨河、丰南河、人民港、蔣和庵港、北港界河、泰青界河
  • 河長:10.31 km
  • 河口位置:上海市奉賢區青村鎮青村西
  • 通航能力 :20噸級
  • 建成時間:1989年、1992年
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治理開發,初次開挖,北延工程,航道航運,

幹流概況

泰青港
泰青港的位置及水系分布
泰青港,位於上海東南部,北通大治河,南迄浦東運河,全長10.31公里,其中閔行區浦江鎮(原魯匯鄉)境內2.65公里,奉賢區的金匯鎮(原泰日鄉)、青村鎮境內7.66公里。河底寬10米,河底高-0.5米,邊坡1∶2.5。
其中,泰青港在閔行區流經浦江鎮南部(原魯匯鎮),北起於大治河,南至區界,長2.6公里,1992年開挖,跨河建築有公路橋3座。沿河有景仰止橋、王家灘果園。
奉賢區境內,起於區界,終於浦南運河,流經泰日光耀村、泰日鎮火、秦日北丁村、青村淘宅村、岳和村,河長8.225公里。
泰青港
泰青港在閔行區浦江鎮匯中村西接大治河(上橫)
泰青港
泰青奉賢區金匯鎮泰日社區段
泰青港
泰青港(縱)在青村交浦南運河(上橫)

水文特徵

泰青港,系長江支流黃浦江支流大治河水系,其水位(以奉城水閘觀測資料為代表),最高水位4.2米,出現日期是1963年9月13日;最低水位1米,出現日期是1967年3月19日。在2.5米高程常水位時槽蓄容量33.26萬立方米(一說奉賢段常年平均水量13.7萬立方米),集水面積19.93公頃。

主要支流

泰青港
大治河新匯路橋段
大治河,系1977年~1979年間開挖。西起黃浦江閘江口,東至東海,全線徑直,全長39.18公里,橫跨閔行、浦東新區兩區。大治河在原浦東新區境內長30.943公里,流經航頭、新場、宣橋、惠南、三墩、黃路、新港、老港、濱海等區域,是浦東水利大控制片的東西向骨幹河道,也是市“一環十射”航道規劃中的航道,其主要功能為調洪、蓄水、航運,被譽為南匯人民的生命河。河道底寬64米,底高-2.00米(上海吳淞零點,下同),邊坡1:3,河口寬102米。水面積2815540平方米,庫容量8645590立方米。1979年竣工投入使用以來,成為黃浦江分洪、泄洪和閔行、浦東兩區主要排澇出海通道,也成為上海內河航運的一條主要河道。
泰青港
浦南運河(縱)交泰青港(左河口)於青村
浦南運河,位於奉賢區境內。西起龍泉港,往東流經莊行、南橋、青村、奉城等地,與南沙港、南竹港、金匯塘、航塘港等相交,東止於大泐港。長39公里,底寬15~30米,底高-0.5米。1958年開挖,1975~1977年間完成。原名浦東運河,1994年市地名辦公室在河流名稱標準化處理中,將浦東運河東西向河段,改名為浦南運河。通航60~10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5400公頃,且有調蓄奉賢全縣河網水之功能。
泰青港
人民港(縱)在奉賢區金匯鎮日泰社區交泰青港(橫)
泰青港
人民港(橫)在奉賢區金匯鎮日泰社區交泰青港(縱)
人民港,位於奉賢金匯鎮日泰社區境內,西東向河道,自明星港~頭橋鎮界,河長10.50公里,1977年12月由海螺港古道拓浚,開挖土方87.56萬立方米。
蔣和庵港,曾用名東風港,位於奉賢金匯鎮日泰社區境內,西東向河道,自泰青港,至航塘港,河長4.80公里,始浚於1978年12月。
百曲港,位於奉賢區青村鎮境內,西東向河道,起於王家港,迄於泰青港,河長1.60公里,該河為歷史河道存留,至1990年代未浚。
北港界河,位於奉賢區青村鎮境內,西東向河道,起於泰青港,迄於界河港,河長3.00公里,該河為舊河道存留,至1990年代未浚。
中心河,位於奉賢區青村鎮境內,又稱中心港,西東向河道,起於網船浜,迄於泰青港,河長2.40公里。該河為1981.12實地開挖。
泰青界河,西東走向,起於泰青港,迄於運鹽河,河長8.10公里,該河是歷史河道存留。至1990年代未浚。

治理開發

泰青港始挖於1989年。1990年冬,1992年冬又兩次向北延伸開挖,原系奉賢區境內河道,因其北起泰日鄉境,南終青村鄉境,故取名泰青港。1992年,經協商,上海縣(即閔行區)在其轄境內與泰青港軸線相對應的位置,開挖一條骨幹河道北起大治河,南至奉賢區界,與奉賢區泰青港相接。也用“泰青港”河名。自此,泰青港成為北起上海縣(今閔行區)魯匯鄉境內大治河,南至奉賢區青村鄉(今鎮)岳和村境內浦東運河(今浦南運河)的跨縣河道。通常所稱的“泰青港工程”,是指1989年冬實施的開挖工程。

初次開挖

1989年冬實施的泰青港工程,北起泰日西街南航公路橋北側的三叉洋小閘港,南至青村岳和村東人浦東運河,工程長度6546米,其中700米區間利用小閘港古道整治拓浚;5846米區間實地開挖。設計斷面標準為河底高程一0.50米,底寬10米,邊坡1:2.5,兩岸青坎各寬4米,還設計將新河兩岸原有支河一律接通泰青港,並開挖兩岸田間排水河12條。3項合計土方114.99萬立方米,其中主河工程土方99.82萬立方米。
1989年11月5日,縣人民政府召開縣、鄉(鎮)、村3級幹部800多人參加的泰青港工程戰前動員大會,決定工程於同年12月5日開工,計畫工期20天。這是奉賢區自開挖金匯港10年後,最大一次的實地開挖河道土方工程;也是1989年冬上海市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項目。
1989年12月5日,泰青港工程全線破土動工,除縣治南橋鎮外,全縣其他21個鄉(鎮)總計組織民3230138人上河(同年12月12日起增至4萬多人)。設泰青港水利工程指揮部於青村鄉岳和村,副縣長沈雲章任工程總指揮。
工程正式開工第三天(12月7日)早上,工地上嚴冬的晨霧還未完全消散,中共上海市委書記、市長朱鎔基,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葉公琦,市委副書記倪鴻福,市委常委王力平、趙啟正,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貴璋,副市長劉振元、謝麗娟、莊曉天等市領導與市級機關幹部400多人到泰青港工地參加勞動。朱鎔基還利用勞動間隙,察看了江海鄉施工段民工食堂,並勉勵奉賢區幹部民眾:“要發揚泰青港興修農田水利這種精神,為人民辦實事,把奉賢區農業搞上去。”此後幾天,又有部分市部、委、局領導和機關幹部到泰青港工地參加勞動。至同年12月9日,共達1032人。
泰青港工程正式開工當天,中共奉賢區委書記馮國勤、縣長沈效良以及縣四套班子其他領導,率近百名縣部、委、辦、局領導幹部於晨7時許到達工地與民工一起開河,縣人民武裝部政委也率一批專職武裝幹部到泰日鄉工段參加勞動,各鄉、鎮主要領導幹部也先後率本鄉鎮機關幹部及企業單位負責人分批參加開河。在泰青港工程施工過程中,上河工參加勞動的各鄉鎮及縣級機關幹部累計達2400人,全縣各行政村的中共支部書記、村長自始至終與民工在工地同吃、同住、同勞動。泰日鄉一位65歲老農民見此,說:“我開河也算開得多了,可是,市里、縣裡、鄉里、村里還有廠里的書記都來挑泥;市長、縣長、鄉長、村長、隊長都來開河,我還是第一次碰著。”於是,“各級書記挑泥,五長一起開河”的評說逐漸傳開,成為民工和當地民眾津津樂道的話題。
泰日鄉、青村鄉幹部、民眾對泰青港工程熱情支持,積極參與,尤其泰日鄉的幹部民眾。因為泰青港是建國後開在泰日鄉境內的首條縣級骨幹河道,從規劃到這次實施,他們盼了近10年,因此,不少人說,幾十年來,我們都是到外面去開河,這次在家門口開河,我們要盡力;我們是直接受益的,兄弟鄉民工是來幫我們開河的,我們要盡心。因此,對各鄉(鎮)來的民工都是熱情相待,騰房讓屋,安置民工宿舍,盡力給外鄉鎮民工的生活、勞動提供方便。工地4萬民工住宿基本沒搭建臨時工棚。縣工程指揮部特別規定了住地紀律和安全管理要求,並在竣工驗收條件中,新增加了一條,對施工單位在開河出泥的堆土平整、相關的施工善後處置以及民工住地紀律等方面,必須經工程所在地村民小組、村委會認定滿意,並在驗收書上籤署,縣指揮部方發放竣工驗收證,準許施工隊伍撤離。這一規定,在奉賢河工史上是首例。在施工全過程中,沒有發生施工單位和駐地雙方衝突事件。反而,雙方之間互幫、互助、互諒和團結協作的事例,卻能在每日的工地快報和工地廣播中,見聞到多條。同時,竣工後,各工段也沒有留下讓當地幹部民眾煩心的“後遺症”。
駐奉賢的人民解放軍也為泰青港工程出力。為確保泰青港工程按計畫日期開工,駐奉賢的解放軍南京軍區空軍高炮靶場自1989年11月15日起,派出1名通信參謀和10名士兵,為工程涉及的一條軍用通信線路趕工遷移。為替地方節省經費,他們多方謀劃,儘量利用原有水泥桿。遷建中,無論重活、輕活、粗活、細活,都是這11名官兵自己動手乾,沒有動用地方勞動力。他們勞累了整整10天,終於完成軍用通信線路遷建。1989年12月12日夜,頭橋鄉施工地段出現河底“流沙”,很快擴大為爆底坍岸險情。駐奉的解放軍某部獲悉,團長、政委和一位副團長即率150名官兵趕赴現場,在先期到達的奉賢區長沈效良統一指揮下,軍民齊心協力,通宵達旦戰“流沙”,持續至12月13日上午,終於徹底制服了“流沙”險情。
1989年12月20日,泰青港河道工程全線竣工,完成了土方工程全部設計工程量,比計畫竣工日期提前5天(相關的房屋、橋樑、灌溉設施等拆遷工程也於1990年春先後完工)。同年12月25日,中共奉賢區委、縣人民政府召開泰青港工程總結表彰大會,35個先進集體、70名先進個人受到表彰嘉獎。同時將泰青港工程實踐提煉為“團結協作的泰青港精神”,並號召全縣,在今後發展經濟的各項工作中要發揚“泰青港精神”。

北延工程

1989年12月竣工的泰青港,其北口“三叉洋”處銜接的是歷史老河小閘港。小閘港曲折迂迴,而且泰青港與其銜接處的前方一段,恰是一個大彎道,泰青港引水不暢。為此,縣政府經權衡,決定將泰青港北口,自“三叉洋”向北開挖伸展,將泰青港北口徑下伸展至大彎道上緣前端(仍納小閘港水)。設計工程長度1913米,列縣辦工程,但由泰日鄉政府經費包乾、組織施工,通稱“泰青港北段工程”。
1990年12月8日第一次北伸工程正式開工,縣長袁以星、副縣長姜金余到工地看望民工、參加勞動,以代開工儀式。同年12月11日中共奉賢區委書記馮國勤、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管仁欣等縣四套班子領導到工地參加勞動。1990年12月25日工程竣工,計用工4.59萬工日,完成土方20.27萬立方米。河道斷面同1989年冬開挖的河段。
奉賢區在1989年冬開挖泰青港時,曾通過市主管部門,商請上海縣(今已併入閔行區)在其轄境內與奉賢區泰青港相對應位置,開挖一條北起市級河道大治河,南至奉賢區界與奉賢泰青港銜接的骨幹河道,以提高泰青港的引排水功能和航運能力。1992年11月下旬,上海縣在其所轄的魯匯鄉境內,與奉賢區泰青港軸線相對應的位置上全線動工開挖北起大治河、南至奉賢區界的骨幹河道,也取名“泰青港”。斷面標準與奉賢區泰青港一致。其時,奉賢區泰青港經第一次北伸後,距縣界尚有205米,遂按縣辦工程,由泰日鄉組織勞力施工,於1992年11月25日動工開挖此205米河段,至同年12月11日竣工,與上海縣泰青港相銜接。至此,北起市級河道大治河,南至奉賢區浦東運河的泰青港最佳格局終於形成。
1999~2000年奉賢區第2次水資源普查時,核定奉賢區泰青港全長為7517米;直接受益農田面積2533.33公頃,可通航60噸級船隻。

航道航運

泰青港,北通大治河,南迄浦東運河,全長10.31公里,可通航20噸級的船舶(一說奉賢區可通航60噸級船隻)。對促進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