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納魯河口之戰

泰納魯河口之戰

泰納魯河口之戰發生於1942年8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日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的組成部分。泰納魯河口之戰美軍終於打破了“零式無敵”的神話,並且首次獲得了戰場制空權。美軍由於準備充分加之有空軍配合,因此取得了勝利。

基本介紹

  • 名稱:泰納魯河口之戰
  • 地點:瓜達爾卡納爾島
  • 時間:1942年8月
  • 參戰方:美國,日本
  • 結果:美軍獲勝
  • 參戰方兵力:日軍2500人
    美軍6000人
  • 傷亡情況:美軍傷亡100多人
    日軍陣亡800餘人
  • 主要指揮官:一木清直
  • 影響:美軍首次獲得了戰場制空權。
戰爭背景,戰爭起因,戰鬥過程,戰鬥結果,相關評價,影視作品,

戰爭背景

日軍大本營獲悉美軍在瓜島登入後,立即研究對策。8月13日決定一面按既定計畫進攻莫爾茲比港,一面從第17軍抽出部分兵力,在海軍協同下奪回瓜島。根據這一決定,山本親率聯合艦隊主力離開本土前往特魯克,投入瓜島作戰。而第17軍軍長百武非常輕敵,認為美軍的航母編隊和運輸船隻都離開了瓜島,那么在瓜島登入的美軍不會很多,估計不超過2000人,所以將主力繼續用於莫爾茲比港作戰,只抽調6000人用於瓜島,而且這6000人還分為兩批,第一批是在關島的一木支隊約2500人。一木支隊指揮官是一木清直大佐,他就是1937年挑起盧溝橋事變的馬前卒,時任日軍牟田聯隊第三大隊大隊長,率領部隊首先向宛平縣城進攻。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被調往太平洋戰場,在中途島戰役中作為登入部隊司令,因日軍在海戰中的慘敗而沒有實施登入,他的部隊就改稱一木支隊成為大本營的直屬部隊,現用到了瓜島。百武顯然不知道在瓜島的是美軍中戰鬥作風最頑強、戰鬥意志最堅強的海軍陸戰隊,在戰爭初期,日軍遭到最頑強抵抗的威克島,菲律賓的科雷吉多爾島,對手就是美國海軍陸戰隊,而現瓜島和圖拉吉島的就是總數達一萬六千人的海軍陸戰隊,夠日軍受的了!

戰爭起因

1942年8月15日,美軍一艘驅逐艦連夜冒險駛抵瓜島,送來了飛機零部件、航空汽油和地勤人員。
1942年8月17日,瓜島機場完工,范德格里夫特將這個機場命名為亨德森機場,以紀念在中途島戰役中英勇犧牲的海軍陸戰隊航空兵中隊長亨德森少校。1942年8月20日,海軍陸戰隊航空兵第223中隊的19架F4F“野貓”戰鬥機和232中隊的12架SBD“無畏”轟炸機,從“長島”號護航航母上起飛,降落在瓜島機場。第二天也就是8月21日,“野貓”戰鬥機就首開記錄擊落了一架來襲日機。1942年8月22日,“長島”號又運來了第二批飛機,陸軍航空兵第67中隊的15架P—39“飛蛇”戰鬥機。這批戰鬥機原本是運往緬甸的,因為緬甸失守而轉到南太平洋,正好派上用場。1942年8月24日又有13架SBD艦載俯衝轟炸機進駐。所有這些飛機組成了瓜島岸基航空兵,飛行員見機場四周長滿了仙人掌,就把自己這支小飛行隊稱為“仙人掌航空隊”。雖然美軍飛機數量較少,性能也比日軍的“零式”戰鬥機稍遜一籌,但是美軍占有地利,日軍沒有前進基地,所有飛機都只能從拉包爾起飛,受航程的限制,在瓜島上空只能停留十五分鐘,而美軍憑藉索羅門群島海岸監視哨的有效預警通報,可以在日機到來前二小時得到報告,通常在日機來臨前半小時起飛,在日機飛行航線上搶占有利高度和位置,以逸待勞,從容取勝。在戰術上推廣了薩奇少校發明的“薩奇編隊”戰術,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日機性能上的優勢。1942年8月30日日軍18架“零式”戰鬥機掩護6架“一式”轟炸機來襲,美軍起飛8架F4F和11架P—39戰鬥機迎戰,在激烈空戰中美軍擊落了14架日機,自己僅損失4架P—39,這是日軍“零式”戰鬥機自開戰以來第一次失敗的空戰,徹底粉碎了“零式無敵”的神話。自從“仙人掌航空隊”進駐瓜島後,形勢立刻改觀,由於美軍岸基飛機的巨大威脅,日軍只能使用驅逐艦在夜間高速通過“槽海”,把部隊和物資送上瓜島,返回時順路再炮擊機場。因為日軍的驅逐艦幾乎每天都準時出動,被美軍稱作“東京特快”。就這樣,美軍掌握了制空權,日軍控制了制海權;美軍憑藉岸基飛機在白天能控制瓜島附近海域和天空,日軍則依靠其水面艦艇部隊出色的夜戰水平,成為黑夜的主人。

戰鬥過程

1942年8月16日,一木率領先頭部隊約1000人分乘6艘驅逐艦從特魯克起航,前往瓜島。8月18日夜,一木所部在亨德森機場以東約30公里處順利登上瓜島,一木驕橫自負,認為美軍不堪一擊,不等後續部隊到達,就留下125人守著灘頭,率領900餘人向機場撲去。由於美軍集中兵力防守機場,一路上日軍沒有遇到任何阻攔,一木滿懷信心向拉包爾的第17軍軍部報告:“根本沒有敵人,就像在無人區行軍。”
1942年8月19日,美軍的一名潛伏偵察哨發現了日軍,不幸的是這名叫沃查的上士隨即被日軍捕獲,遭到了嚴刑拷打,但他毫不屈服,什麼也沒說。晚上乘日軍不備咬斷了繩子,帶著滿身的傷痕逃回美軍陣地報告。
1942年8月20日,日軍的一支40人的偵察小隊與美軍的一支巡邏隊遭遇,美軍打死了31名日軍,還繳獲了一張已經標註好的地圖。根據這一地圖,范德格里夫特發現日軍已經了解到美軍防線上的薄弱環節,范德格里夫特立即進行了調整,做好了充分準備,在日軍可能的進攻地點架設了帶刺的鐵絲網,布置了機槍火力點。
1942年8月21日凌晨一時,500名日軍向泰納魯河河口的美軍陣地發起了進攻。美軍等日軍接近到很近距離才開始射擊,美軍的火力非常猛烈,日軍頓時屍橫遍地,血流成河,衝鋒立刻被打退。五時,一木又組織第二次衝鋒,日軍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不顧一切猛衝,在美軍機槍火力下一批一批倒下去,根本無法突破美軍的防線。經過半夜的激戰,日軍損失慘重,卻毫無進展。天亮後,一木指揮殘部在河對岸構築工事,與美軍對峙。美軍還以為這是日軍的佯攻,正等待後續部隊發動更大進攻,直到偵察部隊報告日軍確實沒有後續部隊之後,范德格里夫特派出一個營繞到日軍背後,實施兩面夾擊,日軍只剩下殘兵敗卒,那裡抵擋的住美軍攻擊,向海邊潰退。一路上倒下的傷兵呼天喊地,美軍本著人道主義精神派出了醫護人員前往救助,日軍傷兵竟拉響手檑彈與醫護人員同歸於盡,范德格里夫特聞訊勃然大怒,下令對投降者不予生命保障,並出動輕型坦克去徹底消滅日軍殘部。5輛輕型坦克向日軍盤踞的叢林衝去,用37毫米大炮和機槍逐一消滅殘餘日軍,坦克從日軍死屍和傷兵身上碾過,履帶上沾滿血肉,活像絞肉機。
一木身負重傷在坦克開來之前,在海灘上燒毀了軍旗,然後剖腹自殺。其殘部僅剩約數十人退往太午角一帶的叢林。

戰鬥結果

泰納魯河戰鬥以日軍的徹底失敗告終,美軍陣亡35人,傷75人。日軍在戰場上留下的屍體就達八百餘具。
1942年8月22日晚,美軍仿效日軍用驅逐艦向瓜島運送補給,當行至索羅門群島以南海域時被日軍偵察機發現,日軍第8艦隊就命令正在倫多瓦島附近的“江風”號和瑞卡塔灣的“夕風”號驅逐艦前去截擊,因風大浪急,“夕風”號未能及時趕到會合海域,“江風”號就獨自前去。在瓜島與佛羅里達島之間海域遭遇美軍“布魯”號和“亨利”號驅逐艦,“江風”號立即開炮射擊,並連射六條魚雷,“布魯”號艦尾中雷,失去航行能力,被拖回圖拉吉島後,終因傷勢太重而被美軍自行鑿沉。

相關評價

此役美軍終於打破了“零式無敵”的神話,並且首次獲得了戰場制空權。美軍由於準備充分加之有空軍配合,因此取得了勝利。
日軍失利原因:
1.日軍指揮官的輕敵和自負,在缺乏偵察,敵情不明了而且兵力匱乏的情況下發動了盲目的進攻,雖然懷著狂熱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士兵拚命衝鋒,但還是難逃大部被殲的厄運。
2.由於日軍喪失了戰場制空權,不得不用快進快出的“東京特快”運送兵源與裝備,但缺乏重型武器的日軍在盲目衝鋒中傷亡慘重。

影視作品

鏡頭日軍在夜間偷襲美軍,潮水一般湧上對方的防線,但是卻死於美軍猛烈而準確的炮火下。第二天,在打掃戰場時,一個受傷的日軍引起了美軍的憐憫,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受傷的日軍卻引爆了手雷。這也是第一集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之一。
史實這場戰鬥歷史上稱為“泰納魯河口之戰”,請注意這支日軍部隊的指揮官一木清直,他正是挑起“盧溝橋事變”的日軍先鋒。而日本兵“同歸於盡”的戰法,在歷史著作中也有所記載。
“日軍屍體遍地,傷員發出陣陣哀號。美醫療隊員見狀頓起憐憫之心,前去救治,卻遭日兵暗算。范佛德里特大怒,令坦克前去殺盡日兵,不留俘虜。黃昏時分,5輛輕型坦克碾過日兵屍體和傷員,撲向倖存殘兵。日兵走投無路,被碾成一堆堆肉醬。一木在絕望和恐懼中燒掉軍旗,在被坦克壓死之前切腹自殺。一木支隊全軍覆沒了。”———《二戰全景紀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