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星號

“泰星號”(又譯為“泰興號”,英文名:Tek Sing)帆船,長約55米,寬約15米,載重量1000多噸,是清代少有的巨型三桅遠洋中國帆船。她有5個船艙、3個桅桿及可調角度的帆,最高的桅桿高35米,基部有1米多粗。船頭為典型的四棱形,畫有眼睛;船尾有炮倉,裝備大炮。甲板上搭建有附加的艙房和帳篷。比較特殊的是,在水線之上有環船的1米寬的邊緣,以便船員交通於船首和船尾之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星號
  • 外文名:Tek Sing
  • :約55米
  • :約15米
事件經過,後續發展,

事件經過

1822年1月(道光二年)1月14日,她從廈門港出發,朝荷蘭殖民地爪哇島的巴達維亞(今雅加達)駛去。當時船上載有近2000名乘客、船員,包括商人、學生以及大批下南洋前往爪哇的中國勞工(約1600人,主要是甘蔗園工作的勞工及其家人)。很多人是全家一起移居,從年過七旬的老人到六歲的孩子都有。搭乘者中只有少數人擁有船艙,大多數人擠在狹小的空間中,環境非常惡劣,不少人只能一直住在甲板上。除了載人以外,船艙內還載有貴重的貨物,包括由居住在南洋的中國、日本、英國、瑞典和法國富商訂購的大量瓷器,具體有:茶具、托盤、水杯、化妝盒、水瓶、湯匙、油燈等等。剩餘的空間,包括瓷器內和瓷器之間還填滿了各種茶葉(同時也是為了保護瓷器)。此外還有生絲、漆器、竹製家具、墨、紙、硃砂和器械等。“泰星號”的船長名叫游濤蔻(Io Tauko),在此前的五年里,他每年都要往返跑一趟中國與印尼航線,富有豐富的航海經驗。
為逃避海盜劫掠,老船長游濤蔻臨時決定改變航行線路,並企圖穿越印尼的蓋斯潘海峽(Gaspar Straits)。2月5日晚,當船駛到蘇門答臘和爪哇島之間的“貝爾威得淺灘”(Belvidere Shoals)水域時,可能由於天氣的原因,不慎觸礁,船身入水,並在一個小時內迅速沉沒。同行的另一艘由船長周景亮(Tjieuw Kingliang)指揮的小型中國帆船“萬康號”(Wangkang)救出了18名乘客後,因擔心超重沉沒而不再救人。兩天后,一艘滿載鴉片的英國貨船“印第安那號”(Indiana,368噸)在從印度去波特維亞途中,途經“泰星號”遇難海域,見到還有許多倖存者漂浮在海面上。“印第安那”號當年的航海日誌詳細地描述了當時的情景:“船員們突然看到海上有‘石頭’向船這邊漂來,駛近後才發現,那不是‘石頭’,而是沉船的飄浮物——船板、木頭、桌子、椅子……綿延好幾公里。更驚人的是,每塊飄浮物上密密麻麻地趴著許多背著雨傘的東方人,大一點的木板上居然有四到六個東方人。前英國海軍上尉詹姆斯·帕爾(James Pearl)船長毫不猶豫地讓船員立即放下救生艇,儘可能多地救出浮在水面上的東方人。這些人被救上船的時候,除了背的雨傘外,全身赤裸。更麻煩的是,我們簡直沒法跟他們溝通,直到一個名叫巴巴蔡(註:蔡是姓氏,“巴巴”意為南洋早期華人移民的混血男性後裔)的獲救者表示會說馬來語之後,我們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巴巴蔡是家住巴達維亞的中國富商的兒子,他被送回國學習祖國文化,這次隨船回巴達維亞,沒想到遇此船難。巴巴蔡告訴我們說,沉沒的船上總計有2000多人,現在看來大都已經遇難……”帕爾船長和其他船員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180名在海上漂流的倖存者。旅途的延誤使詹姆斯·帕爾無法按計畫抵達帕米納銷售鴉片,因此他的個人經營失敗了。不過作為補償,他後來因此獲得荷蘭王室授予的英雄勳章。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時之所以有大批勞工離開廣東前往爪哇,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鴉片的大量輸入摧毀了廣東的經濟,並造成大量貧苦農民破產。
鐵達尼號”沉沒時1600多人不幸身亡。而和“泰星號”一起屍沉海底者卻多達1800多人,是當時大海難中死亡人數最多的,它因此被稱為“東方鐵達尼號”。

後續發展

1999年5月,澳大利亞一家海洋公司(屬於盜寶者——英國人邁克·哈徹 Mike Hatcher)的“不平靜M號”(Restless M)打撈船在南海“貝爾威得暗礁”(Belvidere Reef)附近發現了海平面下30米處的“泰星號”。哈徹從新加坡包租了一條60多米長,設備齊全的打撈作業船“Swissco Marie II”號,將沉船遺物打撈出水。除了發現無數死難者的骸骨外,還撈獲了上百萬件中國清代德化青白瓷和牙白瓷。這些瓷器大都是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初德化生產的用於出口亞洲市場的,有些則可以上溯到15世紀。此外還有水銀、六分儀、袖珍手錶、火炮、硬幣以及其他商品。為了便於運輸和抬高價格,哈徹竟然砸碎了60多萬件成色普通的瓷器,將剩下的35.6萬件運往德國拍賣。至於“泰星”號的船體殘骸和眾多遇難者的遺骨,更是被哈徹的打撈隊員“丟得到處都是”。2000年11月17日至25日,德國斯圖加特中心火車站展覽館人山人海,歐、美、日各國以及中東阿拉伯商人蜂擁而至。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瘋狂搶購由德國內戈爾拍賣行正在拍賣的35萬件從船上打撈的中國清代德化瓷器。除此之外,哈徹還把部分展品運往澳大利亞、亞洲、歐洲和北美的11個城市巡迴拍賣。此次拍賣被稱為是世界歷史上最大、最成功的一次拍賣。“泰星”號的近兩千個亡靈,絕不可能知道178年後,有人會從他們身邊賺走3000多萬德國馬克。
哈徹打撈“泰星號”的時候,中國正式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下文物保護條例》已有十年。該條例規定,對於遺存於中國領海內以及依照中國法律由中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的文物,無論其起源於中國或起源於外國,均屬中國所有;對於遺存於中國領海以外的其他海域以及公海區域內的起源於中國的文物,中國享有辨認器物物主的權利。
對於哈徹的非道義行為,中國有關方面的專家曾向國際組織提出了抗議,要求他遵守1982年制訂的聯合國海洋公約,與文物的來源國中國共同協商這批文物的處理辦法。然而,這並沒能阻止哈徹對“泰星”號大量文物的毀滅性的破壞,也沒有妨礙他繼續在南海“撈寶”的計畫。作為瓷器製造者的後人,德化縣政府只能以有限的一點資金,通過僑居德國的福建德化籍華僑鄭德力博士在拍賣會的最後一天買回了其中的72件普通瓷器。現在這些瓷器就珍藏在德化陶瓷博物館內,以此紀念那場被稱之為“東方泰坦尼克”的海難,並展示德化瓷器輝煌的過去。
游弋在中國南海“撈寶者”的一次次不道義行為,深深地刺痛著中國考古工作者的心。要想戰勝對手,就必須使自己變得比對手更強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