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府志》乾隆版,由泰安知府顏希深主持編修,成城等纂。是志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始修,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成。全志三十卷(卷前一,卷首二),八十萬言。此志成書於中國歷史繁榮時期,是泰安現存規模最大的地方志,較為全面系統地保存了自有記載至十八世紀中期,特別是明代、清代中期泰安境內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安府志
- 修纂者:顏希深修,成城等纂
- 出版年代:乾隆二十五年
- 卷數:三十
- 版本:木刻本
《泰安府志》乾隆版,由泰安知府顏希深主持編修,成城等纂。是志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始修,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成。全志三十卷(卷前一,卷首二),八十萬言。此志成書於中國歷史繁榮時期,是泰安現存規模最大的地方志,較為全面系統地保存了自有記載至十八世紀中期,特別是明代、清代中期泰安境內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資料。
《泰安府志》乾隆版,由泰安知府顏希深主持編修,成城等纂。是志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始修,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成。全志三十卷(卷前一,卷首二),八十萬...
乾隆泰安府志,清顏希深修,成城等纂。三十卷。乾隆二十五年刻本。顏希深,字浚溪,廣東連平人,泰安知府。成城,字成山,浙江仁和人,進士,候選知縣。泰安原隸屬濟南...
泰安地區修志始於東漢末年,泰山郡守應劭編修《泰山郡記》,今已無存。現存最早的版本為明弘治元年(1488) 胡?、李錦修纂《泰安州志》,全志10卷。萬曆三十一年(...
清《泰安府志》:“謝過城縣東北十五里,春秋夾谷之會,齊侯歸田,以謝過城之名,以此城南有汶陽田”。《山東通志》載:“謝過城在今縣東北十五里,春秋夾谷之...
(1760年),顏希深主持纂修、東平知州及各縣知縣等二十一人參與編修的《泰安府志》(三十卷),歷時僅一年即付刊。卷前顏希深撰有序文。...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泰安府志·古蹟》記載了周明堂的規模:“周明堂遺址,縣東北五十里,古帝王巡狩朝(會)諸侯之所。《史記·封禪書》:泰山東北址,古時有...
《泰安府志》卷六:“通真寺:城西五十二里曠洞堡西北。”其故址在夏張鎮河窪村,俗稱北大寺。出土萬曆二十四年、乾隆八年、同治十一年、光緒二十七年碑記,備...
根據《泰安府志》的記載,浪溪橋應當修建於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當時為三孔石橋,後來因為發大水被沖壞。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改建,“以木一空,高四...
《泰安府志》則乾脆說,稱望夫山是“穿鑿附會”。 由此不難看出,我們稱的望夫山,本名應為萬福山,因其山形如冠,曾名冠山,後人稱之為望夫山是訛傳。現在我們...
乾隆《泰安府志》卷二《方域》載:“泰安縣……秦屬齊郡。漢為博、贏、奉高三縣地,屬泰山郡,治奉高。東漢及晉、南宋因之,北魏改博曰博平,與奉高仍屬泰山...
距濟南市平陰縣城22千米,處於山東省的濟南、泰安、聊城三市交界處,220國道貫穿...據《山東泰安府志》載:浪溪橋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修建。當時壘石為三孔,因...
《泰安府志·仙釋卷》記載:張道祥,號還陽真人,居東阿雲翠山。時大旱,縣令張聞有禱雨術,請立壇祈雨。適有濃雲過,道祥作怒色,叱之,以鎖授人,命將雲鎖回。...
《泰安府志》載;“在黃石台的西北方懸崖上鑿一石窟,內有依石雕刻黃石公坐像一尊,同石壁聯為一體。”傳為黃石公隱居處。先人在洞外建盤路,供遊人通行。...
”道光本《東阿縣誌》卷四《古績》:“玉堂振藻坊,在縣前橋頭,萬曆年為平涼府同知於玭建圯。”卷七《泰安府志東阿所祀鄉賢》:“明兵部尚書張本……平涼府同...
《泰安府志》則乾脆說,稱望夫山是“穿鑿附會”。 由此不難看出,今天我們稱的望夫山,本名應為萬福山,因其山形如冠,曾名冠山,後人稱之為望夫山是訛傳。[1...
根據《泰安府志》的記載,浪溪橋應當修建於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當時為三孔石橋,後來因為發大水被沖壞。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改建,“以木一空,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