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奧迪爾-阿爾芒·里博

泰奧迪爾-阿爾芒·里博(Théodule-Arnaud Ribot),法國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奧迪爾-阿爾芒·里博
  • 外文名:Théodule-Arnaud Ribot
    Theodule Ribot
  • 別名:泰奧迪爾·里博、里博,T.-A.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甘岡
  • 出生日期:1839年
  • 逝世日期:1916年
  • 職業:心理學家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839年12月18日生於甘岡,1916年12月9日卒於巴黎。
早年畢業於高等師範學校。
1865年獲哲學教師資格。
1875年以研究心理遺傳問題獲文學博士學位。
1876年創辦法國《哲學雜誌》。
1885年任巴黎大學教授,開設實驗心理學課程。
1888年任法蘭西學院教授(直至1896年退休)。
1889年曾擔任在巴黎召開的第一屆國際心理學會議主席。

主要作品

《當代英國心理學》(1870)、《意志的疾病》(1883)、《注意心理學》(1889)、《論創造性想像》(1900)、《感情的邏輯》(1905)、《無意識生活和運動》(1914)。

人物評價

里博受英國精神病學家H.莫茲利的思想影響,主張意識只是一種伴隨生理過程而產生的附帶現象(見副現象論),反對哲學上的唯靈論。他將心理學稱為從哲學中解放出來的人的科學,從理論上強調實驗的重要,卻並未親自從事實驗;而將當時一些神經學家和精神病學家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病例作為現成的心理實驗素材予以利用,來分析人的各種心理活動。特別是他的《人格的疾病》(1885)一書,把J.H.傑克遜神經心理學上的等級理論套用到人格心理學的研究上來。這一觀點對後來的弗洛伊德學說有一定影響。
他在《記憶的疾病》(1881)一書中提出,記憶的逐步喪失遵循一定規律:從不穩定的近事記憶向穩定的遠期記憶發展。這一規律,被稱為里博定律。他還認為,感情的記憶是當前類似情景中過去經驗的再現。這一理論已成為現代指導舞台工作的教學法之一。他還旁徵博引,認為注意是一種由利益決定的運動反應;傾向是潛在的運動;意志只是一種伴有意識活動的生理事實。至於記憶,它本質上是生理的,偶爾才是心理的。里博在批判唯靈論哲學上起了積極作用,但他的心理學思想尚屬於原子論和聯想主義心理學的範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