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文

“注音文”或稱“斷頭注音文”,是一種流行於網際網路交流上的特殊語言表達方式,是為了快速打字而發展出來的特殊用字習慣,常以注音符號的子音部份來代替本字,此文體流行於台灣的網路論壇、網路聊天室及電子布告欄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注音文
  • 類別:表達形式
  • 來源:台灣
  • 別名:斷頭注音文
注音文的來源,注音文的特性,注音文的詳細內容,

注音文的來源

“注音文” 源於北洋軍閥時期, 在那個時期,北洋教育部發布了1些注音文,後來在中華民國時期才完成,以ㄅㄆㄇ等注音符號取代中文字的歷史,在1950年的時候中國大陸採用漢語拼音,注音文就剩下今台灣使用

注音文的特性

“注音文” 特性為省時、有趣,但是對於非注音文慣習者而言,閱讀起來可能困難重重,但也有逐漸熟習的可能性﹔「你看ㄉ懂這句話ㄇ?」使用上,非使用者可能認為注音文無法節省太多時間,但是否節省時間應由使用者認定;另外,是否節省時間也未必是使用者所考慮的絕對因素,因此也有不少使用者是出於次文化認同,為了成就自我風格,或彰顯自由塑造自我的人權與言論自由,而利用這種方式溝通。
一如所有網路文化,注音文的演化也十分快速。最近開始有人大膽地用「ㄉ」來取代「的、得、地」、「ㄏㄏ」代替「呵呵、哈哈」,「ㄍ」當成「個」……等,甚至用「ㄑ」來代替「去」也有。有時候網友還會自行創作,隨意地將文章斷頭注音化,例如白痴寫成「ㄅㄔ」、流氓寫成「ㄌㄇ」,就算仔細閱讀上下文,可能還猜不出注音背後的含意。「我ㄉ注音文ㄏ厲害,可以申請ㄊㄉㄇ?」(我的注音文很厲害,可以申請台大嗎?),此一次文化不但造成其他人(特別是台灣境外人士)閱讀理解的困難,更常因此在網路上引發爭執。不少網上討論區因此索性明文禁止注音文的使用。
使用過度的注音文,可能造成閱讀的困難。中文是音義文字,許多實驗都證明學習過中文的人,可以藉由字型迅速認出文字的意義。但注音本身是拼音文字,甚至注音文還是不完整的音符。例如「ㄋ」可以表示「你、呢、那」,「ㄇ」可以表示「們、嗎、麼、媽、沒、嘛、妹」等等,亦即,濫用注音文時,可能造成資訊的遺失,閱讀的人也可能需要充分地思考,才能掌握文章的內容。例如「ㄊㄇㄉ」就可能被解讀成「他們的」或「他媽的」,意義相差甚遠。
與“注音文”相似的還有“不選字”的次文化,是在使用注音輸入法的文化圈內才會發生的次文化之一。
另外,“火星文”就是主要以注音文及英文字母的發音來代替中文字以達到特殊閱讀效果的。

注音文的詳細內容

注音文有以下組成“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ㄧㄨㄩ”。
與漢語拼音可以分別對應為:
ㄅ→B
ㄆ→P
ㄇ→M
ㄈ→F
ㄉ→D
ㄊ→T
ㄋ→N
ㄌ→L
ㄍ→G
ㄎ→K
ㄏ→H
ㄐ→J
ㄑ→Q
ㄒ→X
ㄓ→ZH
ㄔ→CH
ㄕ→SH
ㄖ→R
ㄗ→Z
ㄘ→C
ㄙ→S
一→字首當子音時為Y(如搖=YAO),置尾當母音時為I(如比=BI)
ㄨ→字首當子音時時為W(如問=WEN),置中或尾時為U(如羅=LUO,置尾的(如突=TU)
ㄩ→yu(如雨=YU)置中或尾時為U(如許=XU、如學=XUE)最特殊的用法,置尾時如女人的女=NV、呂=LV
ㄚ→A
ㄛ→O
ㄜ→E(如可=KE,和=HE)
ㄝ→IE 或E . (如節→JIE ,如粵=YUE)
ㄞ→AI
ㄟ→EI ------做字尾時:◎尾ㄨㄟ=UI ,如水ㄕㄨㄟ=SHUI
ㄠ→AO
ㄡ→OU ------做字尾時:◎憂一ㄡ=IU,如修ㄒ一ㄡ=XIU
ㄢ→AN
ㄣ→EN ------做字尾時:◎因一ㄣ=IN ◎溫ㄨㄣ=UN ◎暈ㄩㄣ=UN
ㄤ→ANG
ㄥ→ENG------做字尾時:◎應一ㄥ=ING ◎翁ㄨㄥ=ONG
ㄦ→ER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