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金線畫製作技藝

泥金線畫製作技藝

泥金線畫製作技藝,福建省泉州市傳統技藝,福建省泉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泥金線畫製作技藝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泉州市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在宋、明、清時期,閩南、粵東、台灣等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較快。民間傳統泥金線畫應運而生,大多繪於“眠床”黑朵漆畫和宮廟橫樑、楣板、鬥神之上。根據漳州龍海的青礁東宮(保生大帝主宮)的碑記,得知該宮於明正德年間復修,當時彩繪主要採用的是唐寅的色彩配方。據推算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又據清道光年間泉州名臣陳慶良聘請故鄉民間畫師描著一幅《重華聖帝》畫像,採用的也是泥金線畫這一傳統工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讚賞。經多年收集家現存有光緒年間“烏金推,泥金線畫”古床一張,並有桌椅、櫥櫃等一系列配套家具。 如古眠床黑朵描金線過程:先把退光粉抹去黑朵表面描面的粘性。然後定好的稿拷貝於牛皮紙上。接下來把事先調好的桐油與正漆為粘劑,用狼毫描筆抹上漆粘劑沿稿線描繪,漆線描好必須放在冷暗之處。如天氣不適宜,漆線不乾,不能貼金,可採用熱水催乾法(把描線的圖面距離地面20—30公分,然後向地面撒上熱水,讓水氣蒸發線條,促使快乾)。拌漆的方法:一般在3—5月份,正漆和桐油的比例1:1,9—12月份的比例,正漆和桐油的比例3:1;試漆的方法:過二十四小時用手背摸漆線不粘手,方可上金粉和金箔,遂成金線條。最後填上配好的各種顏色。 泥金線畫用途有兩種:一是用於漆畫方面,如寺廟橫樑、楣板、鬥神、古式家具眠床黑朵(現已捨棄)等,另一種是用於國畫,如祖先肖像、仿古年畫、裝飾壁畫等。雖然泥金線畫久不褪色,但由於經濟的發展,時代的變遷,瀕臨滅絕。在80年代金銀線畫隨著閩南古式眠床消失而為人們所遺忘,且老一輩的民間畫師相繼而故,新一輩又無心繼承。我收的幾個徒弟也都棄畫從商。如果不對此項工藝給予相應的保護,則不久將淹沒已歷史洪流之中。

傳承保護

傳承人物
許躍森,男,漢族 ,1960年11月出生,晉江龍湖人,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泉州泥金線畫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從小酷愛美術, 1978年中學畢業後,致力於民間工藝美術研究傳播,1985年拜木水司為師,學習泥金線古畫的基本要領。並通過學習西方油畫、民間炭粉畫像,融入傳統泥金線古畫進行創作,繪成泥金線肖像畫《百家姓》編入《奧運風·中國風》書畫專輯,並選入《迎奧運書畫人物》七大名藝術家專輯。其作品以民間繪畫為主,尤擅壁畫、泥金線畫、彩繪以及大型水泥雕塑。曾創作巨幅《百文圖》、《季扎像》、《張延魯公像》、《重華聖帝像》等,作品多次榮獲國內外民間繪畫、展覽金獎,許多作品被東南亞各國及台灣收藏家收藏。本人業績被編入《中國民間名人錄》。積極溝通台灣的兩位師兄,共同研究交流兩岸泥金線畫傳統技藝,並曾經傳授幾個徒弟,分布於菲律賓、香港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