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砂頭青紫泥田

泥砂頭青紫泥田是一種水稻土土種,分布在浙江黃岩、浙江慈谿、浙江臨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泥砂頭青紫泥田
  • 土種編號:10861
  • 土壤類型:水稻土
  • 土壤亞類:脫潛水稻土
  • 土類(二普):水稻土
  • 亞類(二普):脫潛水稻土
  • 母質:湖海相沉積物與洪沖積物或坡積物的二元迭合體
  • 剖面構型:Aa—Ap—Gw—G
  • 有效土體深度:1m以上
  • 面積(公頃):11467
特徵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歸屬分布,

特徵描述

典型剖面
采自臨海市城南鄉開家寺,水網平原,海拔3.5m,沖積物和湖海相沉積物二元迭合體。年均溫17.2℃,年降水量1567mm,無霜期260天,≥10℃的積溫5376℃。 Aa層: 0—13cm,濁黃棕色(乾,10YR 5/3),粉砂質粘壤土,碎塊狀結構,疏鬆,根系密集,pH(H2O)6.4,胡敏酸碳0.25%,富里酸碳0.37%,胡富比0.66。 Ap層: 13—21cm,濁黃棕色(乾,10YR 5/3),粉砂質粘壤土,塊狀結構,少量根系,pH(H2O)6.7。 Gw1層: 21—35cm,灰黃棕色(乾,10YR 4/2),粉砂質粘壤土,稜柱狀結構,有較多鐵錳斑紋,pH(H2O)6.9。 Gw2層: 35—67cm,灰色(乾,7.5Y 5/1),粘土,稜柱諒料棄狀結構,鐵錳斑紋較為密集,pH(H2O)6.5。 G層: 67—95cm,灰色(乾,7.5Y 6/1),粘土,軟糊狀,pH(H2O)6.7。

主要性狀

該土種起源於湖海相沉積物與洪沖積物或坡積物的二元迭合體。土體上段40cm以內為混雜或覆蓋的洪沖積物,質地較輕,為粉砂質粘壤土;下段為湖海相沉積物,質地粘重為粘土。因地處洪積扇前緣或坡麓平原,受地表水和地下水影響,土體內漬水嚴重,處於潛育化過程。後經人工改良利用,興建水利,排澇防漬,降低地下水位,向脫潛瀦育化演變,發育形成脫潛層,故稱泥砂頭青紫泥田。剖面為Aa—Ap—Gw—G型。土體深達1m以上,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反應。脫潛層發育明顯,棱雄蜜挨祝塊狀或稜柱狀結構,鐵錳斑紋密集,有效陽離子交換量明顯洪慨愚高於其它發生層;氧化鐵的晶膠率為耕層和犁底層的5.7—9.8倍。農化樣分析:有機質3.97%,全氮0.233%,速效海腿享舟磷5ppm,速效鉀77ppm(n=21);有效微量元素鋅1.58ppm、銅3.51ppm、鐵187ppm、錳79ppm(n=17)、硼0.32ppm。

生產性能

該土種土體深厚,上段土層質地適中,耕性良好,養分釋放快;中下段土層質地較粘,店淚嘗內排水不良。土壤供肥能力和保蓄性能尚好。由於地處交接地帶,地面易積水,影響作物早發。種植制度為麥(油)—稻—稻,常年糧食畝產800kg左右。該土種糠境照只要解決排水問題,結合深耕,其增產潛力較大。如大麥播種前耕10cm畝產94.5kg,耕17cm畝產117.5kg,畝增23kg,增產24.3%。且後效明顯,耕10cm的早稻畝產382.4kg,耕17cm的畝產448kg,畝增65.6kg,增產20%左右(黃岩試驗)。此外,兆乃增施有機肥,配施磷鉀肥,以利持續高產穩產。

歸屬分布

泥砂頭青紫泥田,屬脫潛水稻土亞類黃斑泥田土屬。分布在浙江境內水網平原和洪積扇或坡麓平原交接處,以台州地區黃岩、臨海和寧波市慈谿面積最大,共有17.2萬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