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玉田泥塑從清光緒年間形成算起,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其發展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清光緒年間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此期間,玉田泥塑處於孕育形成時期。泥塑藝人以吳儀泰、吳樂庭、劉凱、劉俊祥為代表,他們為維持生計,潛心學習泥塑製作,其作品以飛禽走獸、古裝戲曲人物為題材,多在集市上銷售。
第二階段:從1949年至20世紀60年代,這個階段為玉田泥塑的興盛階段,在此期間,玉田泥塑得以發展和外銷,泥塑藝人以吳玉成、劉廣田為代表,泥塑製品在千家萬戶普及,成為受少年兒童歡迎的泥玩具。
第三階段: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中後期,在此期間,受市場的影響,玉田泥塑製作與銷售逐步走向低谷,泥塑製品轉入沉寂階段。
第四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後,玉田泥塑由沉寂轉入搶救和復甦階段,1987年,泥塑藝人吳玉成、劉廣田赴河北省電視台進行了現場表演,引起了人們對玉田泥塑的重視和關注。隨著玉田泥塑作品到外地參展機會的增加,玉田泥塑逐漸由沉寂走向復甦。
文化特徵
主要分類
玉田泥塑以泥玩具為主、以泥人見長,種類繁多,內容豐富。玉田泥塑從取材上科學分為四類,即:神話傳說、戲劇和歷史人物、禽鳥動物、時事風俗和現實生活。而根據泥塑的玩法,玉田泥塑又可分為口吹(笛)類和手動類。口吹類主要是指在泥塑內部安裝有帶笛的彩塑和扎孔泥哨,其工藝主要用模具邱坯、裝笛、手工彩繪而成,它是一種可以把玩的彩色泥塑,人們一般稱它為小彩塑、泥人、泥笛或泥玩具,其代表作有半彩塑的何仙姑、孫悟空、穆桂英、阿福、小獅子和蒜彩塑的大公雞等。手動類主要有半彩塑的扳不倒、全彩塑的花老虎以及用手作響推拉的小烏龜、小松鼠等。在泥玩具的規格上,最小的只有小指大小,最大的可根據需要任意定做。玉田泥塑的殼厚一般在5—30厘米,體高在6—35厘米。
藝術特色
(1)玉田泥塑造型誇張、線條簡拙,體態妖嬈稚雅,有唐代陶俑遺韻。如半彩塑作品《楊家將》《阿福》等人物造型,均繪人物正面形象,而背面一概省略為帶孔的光面。這種簡省的造型風格,主要源於對原始泥塑的本能繼承,同時又吸收了古代的石、木浮雕等造型手法。
(2)玉田泥塑在彩繪上主要以鐵線用筆,著色粗獷而奔放,點線面勾抹自然,色彩對比生動,形成了大俗大雅的藝術特色。比如作品《阿福》的著色,先以白粉打底分割“黑、紅、綠”三種硬色(即互補的色),但用色並非均等,而是以點、線結合和面積的大小增減而削弱對等的強烈對比。尤其在配色上吸收了楊柳青年畫“軟靠白、硬壓軟”(軟即明度高、純度低的淡色)的色彩技巧,使泥塑體態色彩自然產生色階層次。
(3)玉田泥塑有帶笛裝置,賦予了彩塑鮮活的生命力,對客觀事物有擬聲達意的獨特性。半彩塑的泥塑吹孔一般設在泥塑背部,全彩塑的泥塑吹孔一般設在側部,而音孔全部設在泥塑底部。
製作工序
玉田泥塑在製作工藝上,大致需要八道工序。
取土和泥,玉田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到處都有適合製作泥塑的泥土,從田園取回土,進行碾碎、晾曬。乾後用細土面加水和泥。和好的泥要反覆攪制,直到用起來得心用手為止,此道工序比較關鍵。
捏塑泥胎,即套制泥模的母體。藝人們為了批量生產並適應市場的需求,往往根據生活和戲曲中人物、或想像中的吉祥題材進行捏塑泥胎,以備套制泥模。
製作泥模,也叫扣模,首先在乾透的泥胎上包一層約一公分厚和粘泥。然後,沿著泥巴套層的中間切出兩瓣泥胎殼;待乾後將其放入灶塘中軟火燒成陶模即泥模。之後逐漸發展為石膏扣模。
合模裝笛,也叫壓泥坯。一副泥模分為兩瓣,有正面、背面之區別。在兩瓣泥模殼內分別用手摁一層粘泥,順勢在模內的背面或側面的粘泥上捅出1公分左右的塤孔,底部鑲葦笛,接著把捏好粘泥的兩瓣泥模合一起,對壓成型,揭開泥模即可脫出泥人坯子。
修整晾曬,將泥坯多餘的泥邊修掉,放在陰涼處晾曬,禁止曝曬,以防裂縫。
鋪白打底,俗稱打底子,一般用天然的土子,其特點是白澤細膩,加水後即可使用。
顏色調膠,玉田泥塑顏料的泡製工序保持了傳統的調配習慣。除墨色外,一般使用桃紅、槐黃、艷綠等食品色。在使用時,顏色又分為調膠和不調膠兩種,任何一種顏色都可以調膠使用,調膠的方法主要是在顏色里加熱水放明膠或桃膠熬制而成。
描繪敷彩,玉田泥塑的著色主要以紅、黃、綠為基調,根據不同造型用簡練的寫意手法先描黑,然後隨類敷彩。泥塑藝人巧妙地運用有膠顏色和無膠顏色,使其色彩融合碰接、增加層次感,達到色彩鮮明美麗、五彩斑斕的藝術效果。
題材作品
玉田泥塑以歷史人物、神話故事、田園動物等為題材創作出了多種作品,取材於歷史人物的有《秦瓊》《尉遲敬德》《穆桂英》等;取材於神話傳說的作品有《孫悟空》《楊二郎》等;取材於動物的作品有《花貓》《黑驢》《大公雞》等;借鑑了年畫及其他民間畫種的作品有《吉慶有餘》《麒麟送子》等;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有《新媳婦回娘家》《小孩騎車》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玉田泥塑獨具一格,在河北泥塑中首屈一指,在中國民間泥塑領域也占有一席之地,是燕趙地域文化和民間泥塑史研究的重要對象。
傳承狀況
隨著社會的變革,以往流行於鄉村的泥玩具被新生產品所取代,生存環境的巨大變化導致玉田泥塑迅速衰落,瀕臨滅絕,投入力量對這一重要的民間藝術進行發掘、搶救和保護已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傳承人物
吳玉成,男,1934年7月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泥塑(玉田泥塑),河北省玉田縣申報。
保護措施
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劃拔專款20萬元,用於普查、保護玉田泥塑。
2000年以後,玉田縣每年都將玉田泥塑的保護和開發作為文化工作的重點,並成立了以主管縣長為組長,文體局局長為副組長,文化科科長、文化館館長為成員的玉田泥塑保護開發領導小組。
2005年,玉田縣縣長辦公會拿出專款2萬元,用於扶持、保護玉田泥塑。
2005年10月,玉田泥塑被列為《玉田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中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同年,由唐山民俗博物館編輯出版了《唐山玉田泥塑》彩色畫冊。
2006年,西高丘泥塑藝人吳玉成自籌資金1萬元,用於泥塑生產。
2008年,玉田縣組織有關人員及文化專職幹部舉辦泥塑藝術普及班,加大玉田泥塑原生態的保護力度。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河北省玉田縣文化館獲得“泥塑(玉田泥塑)”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泥塑(玉田泥塑)”項目保護單位河北省玉田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1982年5月,玉田泥塑在日本展出。
1987年2月,河北民間美術展在中國工藝美術館舉辦,玉田泥塑在活動中展出。
2006年,玉田泥塑在中國唐山陶瓷博覽會中展出。
榮譽表彰
1994年10月,吳玉成的代表作《騎著毛驢回娘家》、劉廣田的代表作《小獅子滾繡球》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的“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
2002年至2004年,吳玉成的玉田泥塑作品連續三年獲得唐山市舉辦的工藝美術作品展一等獎。
國際影響
1988年2月,世界銀行家凱利(英國)先生專門到玉田縣對玉田泥塑進行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