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城戰役

泥城戰役清鹹豐三年八月初五(1853年9月7日)小刀會起義軍占領上海縣城後,給外國侵略者和清朝的反動統治以沉重打擊。英、法、美等國的上海領事,為了攫取上海海關的主權,決定使用武力迫使清政府就範,於是藉故挑釁,引發了一場泥城之戰。

基本介紹

  • 名稱:泥城戰役
  • 地點:上海
  • 時間:1853年9月
  • 參戰方:英,法,美等國
  • 結果:英,法,美等國獲勝
  • 傷亡情況:清軍陣亡200餘人,英美傷亡20餘人
  • 主要指揮官:英軍指揮官阿禮國
簡介,經過,影響,

簡介

泥城,即今西藏路橋一帶。鹹豐四年,英國人在泥城浜東開闢新公園及跑馬場。在北側的新閘一帶,駐有清江蘇按察使吉爾抗阿統率的北營清軍。泥城浜的西畔(今人民廣場)自北至南,清軍設有三座營房和其他軍事設施。

經過

三月初六(4月3日)午後,英商祥泰銀行的喬利夫婦在跑馬場附近散步,和清軍發生衝突。美海軍陸戰隊七八人和上海“義勇隊”(即萬國商團)數人趕至出事地點,向清兵開火,並向清軍“陣地挺進”。清軍增援,並進行還擊。雙方戰鬥約半小時,英領事阿禮國、副領事威妥瑪分別帶領大批英、美海軍陸戰隊和上海“義勇軍”前來增援,進攻清軍,一群美國人還攜帶旗昌洋行的一門小炮參加助戰。清軍且戰且退,美國人向北營發炮轟擊,焚毀清軍“觀音堂卡房”,炮聲隆隆,至暮未絕。
事發後,上海道台吳健彰奉吉爾杭阿的指示致函阿禮國,承認糾紛系清兵行為失檢所致,表示一經查明禍首,即嚴懲不貸,並希望英國領事能協助查清當時詳情。阿禮國卻拒不接受清政府的歉意。繼續擴大事態,並約法代理領事愛棠等開會,“準備次日之行動”。
三月初七(4月4日)拂曉,英艦“恩康脫”號炮擊停泊在蘇州河口、黃浦江中的清軍兵船。清軍兵船除一、二艘逃跑外,其餘全被英軍扣押。接著,阿禮國與各國領事及海軍司令舉行聯席會議,決定向清軍提出,必須“將接近跑馬場的軍營一律撤除”。會後,阿禮國向吉爾杭阿發出通碟,必須於下午3時前將跑馬場附近的軍營撤退二三華里,否則動用武力,將其焚毀。與此同時,阿禮國率領英、美海軍陸戰隊及上海“義勇隊”共380餘人,沿花園弄(今南京東路)西進至跑馬場東界(今南京東路、浙江路口),準備進攻。
下午3時許,吉爾杭阿送來照復,拒絕清軍兵營移動,外國侵略者即兵分兩路,向跑馬場附近的清軍總兵虎嵩林部、刑部主事劉存厚部等軍營發起攻擊。美軍100多人由“普利茅斯”號艦艦長開利指揮,沿跑馬場向左,攻擊清軍正面;英軍270多人由“恩康脫”號艦艦長奧加拉漢率領,攻擊清軍側面。美軍穿過跑馬場,在洋涇浜和泥城浜附近墳墩的掩護下轟擊清軍,因無法渡過泥城浜而折回,與英軍聚合,英軍渡過泥城浜,從側面(今國際飯店處)襲擊清軍。清軍被迫進行還擊,但在英美軍隊的夾擊下,經過近兩小時的戰鬥,清軍失敗,退至靜安寺附近。外國侵略者將跑馬場附近的清軍逐出,營房也被焚毀。此戰,清軍傷亡300餘人,英、美軍死4人,傷10餘人。

影響

泥城之戰後,清政府與英、美、法領事簽定了《上海海關徵稅規則》和《上海英美法租界地皮章程》十四款;擴大了租界權力,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