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哨

這種民間泥哨,實際上是一種很古老的吹奏器的孑遺。鄉村中的“七音哨”就是根據古代的陶塤發展而產生的玩具。萬榮古城發掘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的陶塤,同七音哨極為相似。由於時代變遷,陶塤從樂壇中退伍,但它柔和的音色,構造簡便的形制,仍受到人們的寵愛,進入玩具領域,成為孩子們的寵物。這種七音哨在動物造型的頭部有一吹孔,在園鼓似的哨體上有六個小孔,吹時變換不同的指法,便可吹出各種悅耳動聽的音階聲響,可以說它是泥哨中的精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泥哨
基本信息,詳細介紹,泥哨藝術,制泥工藝,

基本信息

黃平縣在黔中丘原向黔東丘陵的過渡地帶上,粘土豐富,苗族藝人們就地取材,通過對藝術的想像捏制出豐富多彩、具有濃郁特色的民族民間工藝品——黃平苗族泥哨。
苗族泥哨是黃平縣舊州鎮寨勇村苗族老藝人吳國清(苗名貴乜)在苗族傳統陶哨的基礎上,根據苗族傳統藝術創新發展起來的一種泥捏兒童玩具。二十世紀20年代普遍受人喜愛,30年代形成規模,80年代得到豐富和發展。這裡地勢由西北向東、東南逐漸降低,海拔高度在600--1200米,北部為武陵山余脈,多為中低山;南部為苗嶺山脈余系,為中低山丘陵,中部為河谷壩子和丘陵地帶。清水江和舞陽河從境內穿流而過。

詳細介紹

苗族泥哨是黃平縣舊州鎮寨勇村苗族老藝人吳國清(苗名貴乜)在苗族傳統陶哨的基礎上,根據苗族傳統藝術創新發展起來的一種泥捏兒童玩具。二十世紀20年代普遍受人喜愛,30年代形成規模,80年代得到豐富和發展。這裡地勢由西北向東、東南逐漸降低,海拔高度在600--1200米,北部為武陵山余脈,多為中低山;南部為苗嶺山脈余系,為中低山丘陵,中部為河谷壩子和丘陵地帶。清水江和舞陽河從境內穿流而過。
苗族泥哨的製作,是用當地特有的粘土經手工捏成大體形態後,抹上生菜油定型,然後用竹籤、竹筒等簡易工具壓出眼、口、鼻等細部,再用硬模按上所需的小裝飾紋樣,陰乾後用木屑或穀殼鍛燒為低陶後,再施以彩繪,罩以清漆而成。其造型多取材於動物:有孔雀、翠鳥、山鷹、野雉、喜鵲、畫眉、錦雞等飛禽;有獅、象、虎、豹、熊貓、獼猴、穿山甲、九節狸等走曾;還有魚、龍、龜、蟹、蛇、蟲、蛙、蝶、家禽、家畜等各類動物。不僅取材的動物種類繁多,而且同一種動物還可以做成不同情態的多種造型。目前,黃平苗族泥哨的品種多達400餘種,十分豐富。這些泥哨,既可以單個玩賞,又可組成《鬥雞趴》、《鬥牛》、《十二生肖》、《四靈》、《八駿》等一定內容的組群,還可以根據觀賞者的喜愛,自由組合成有趣陳設。
無論是造型或者設色、繪製,都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在造型上,藝人們善於捕捉動物的情態,抓住其主要特徵,不拘泥原形的機理結構,綜合概括,加工提煉,發揮豐富的想像,大膽使用誇張變形的手法,注重動物頭部特徵,強調神似形略,使作品質樸簡練,生動傳神,童趣盎然,具有無窮的韻味。如《野豬》的造型,將頭部誇大占了整個軀體的四分之三。並突出野豬的小眯眼,長嘴筒和尖獠牙,著重刻畫了野豬的特徵和神態,而豬身卻簡化成一隻後腿;《十二生肖》中的“龍”,幾乎只是用口銜寶珠的龍頭來體現,而龍的整體形象,全賴觀賞者去聯想。這種虛中求實的處理手法,產生出不準確的和諧美。《鬥雞》與《鬥牛》,則著力表現其出斗前瞬間的勇敢、機警的情態。公雞加大了頭部和散開的頸毛,突出逼視對手的眼睛和作為戰鬥武器的尖嘴,以及顯示雄性威武的雞冠,表現出公雞打鬥時的特徵。雞身雖然被縮小簡化,但前傾的身子與其他部分作了有機的配合,構成了出擊的功勢,十分生動。牛頭塑於兩條前腿之間,牛角被誇張得粗大有力,高聳的肩峰體現了力量的凝聚,雙腿合一的後腿,展示俯衝出斗的姿態,具有強烈的動感。《小羊羔》、《上馬駒》、《小狗》、《小兔》等等,都刻畫出它們天真爛漫、幼稚活潑的神態,令人有生機盎然之感。在設色、繪製方面,黃平苗族泥哨用對比強烈的顏色重彩濃繪,以傳統的民族刺繡、挑花、蠟染圖案裝飾。
在造型上,藝人們善於捕捉動物的情態,抓住其主要特徵,不拘泥原形的機理結構,綜合概括,加工提煉,發揮豐富的想像,大膽使用誇張變形的手法,重神減形,使作品質樸簡練,生動傳神,童趣盎然,具有無窮的韻味。在繪彩上,黃平苗族泥哨用對比強烈的顏色重彩濃繪,一般以黑色襯底,用紅、黃、綠、藍等色繪製紋樣,色彩鮮明艷麗,裝飾別致,近似當地苗族服飾花塊,具有深郁的民族特色,在苗嶺山鄉獨樹一幟。裝飾上,以傳統的民族刺繡、挑花、蠟染圖案裝飾。同當地苗族民眾的審美情趣緊密相關,形成獨具苗族特色的工藝品。苗族泥哨卻更加大膽,更具傳統性和民族性。藝人們在處理作品上大有國畫大師惜墨如金的風格,只突出動物面部最有特色的表情,對於身軀忽略不管,僅用三隻腳代表,有很強的寫意韻味。黃平苗族泥哨深深紮根於傳統的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
泥哨吸取了民族文化的養料,除了它簡練生動的造型和鮮艷的色彩適應兒童的心理外,是具有美學內涵和文化內涵的藝術品。苗族泥哨受到國內眾多的藝術單位和文博單位的重視,中國民間美術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貴州省博物館、貴州省民眾藝術館、貴州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及黃平縣文物管理所等,都予以成套收藏。
1982年,苗族老藝人吳國清的200餘件泥哨作品入選貴州民間美術工藝展覽京展出,專家李寸松看後稱讚說“吳國清的動物泥哨很有民族特色,他的風格是獨一無二的”。他還被邀請到中央美術學院作泥哨製作表演和介紹創作經驗。1983年,法國從事世界民間美術研究的吉萊姆先生慕名前來黃平吳國清家拜訪,見了他的泥哨十分讚賞,隨即徵購了400餘件赴巴黎展出。同年聖誕節,吉萊姆在寄給他的賀年片上寫道:“您的作品在巴黎展出後,觀眾稱是絕妙之作!”1988年北京《丙寅民間虎展》,吳國清參展的幾十件不同情態的泥虎,觀眾讚不絕口。在1991年舉辦的《首屆中國民間藝術佳品展》他參展的泥哨作品榮獲二等獎。1990年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一屆亞運會少兒造型藝術展覽》,黃平有22名少兒作者的320件泥哨入選參展,這些充滿童趣的作品,深受中外觀從的喜愛,展覽結束,便被搶購一空。到1992年,黃平苗族泥哨已被列為貴州省50個鄉鎮企業名優產品之一。2006年黃平苗族泥哨在“開磷杯”多彩貴州旅遊商品兩賽一會榮獲全省第三名,苗族泥哨傳承人王登書獲“貴州名匠”稱號。
1986、1987、1988三年黃平縣文化局舉辦3期培訓班,培訓出本縣農村泥哨作者60多名。現在,黃平縣己擁有男女老少泥哨作者100多人。1993年省文化廳把黃平縣命名為“泥哨藝術之鄉”。

泥哨藝術

每當春暖花開,不少村莊裡便可聽到“咕咕嘰嘰”的泥哨聲,這種泥哨頗受孩子們的喜歡。
山西泥哨的題材廣泛,花樣頗多。造形有動物、人物,往往同一題材就有多種不同的動態和不同的神態造型。其中常見的有雞、鴿子、鷹、燕子、豬、狗、猴、魚、龜、青蛙等,還有男童女孩造型的泥哨。有的偏重於寫實,如新絳的鳥類、龜、青蛙形泥哨;有的偏重於寫意,極為概括簡練,如稷山的鴿子、八仙造型的泥哨;有的於寫意寫實之間,如忻州的雞,猴形泥哨。但無論寫實還是寫意,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善於挖掘各種動物潛在的美,使小小的泥哨富有吸引力。
山西民間泥哨的製作用泥很講究,先把土曬乾磨碎,用籮篩成細粉,摻水(土水比例為8:3),泡製一天左右後,再摻入麻紙,用木棒錘打,直到用鐵絲繃子切泥時,無渣無氣眼為合適,叫熟泥。捏時不粘手,翻時不硬擻,乾後不裂縫,做出的泥哨皮薄且堅硬,聲音脆亮悅耳。

制泥工藝

製做泥哨的工具較簡單,幾根圓、扁竹籤,幾個大小不等的竹筒和用來按印紋樣的陶模。先用手捏成大體形狀後,用竹籤壓出眼、口、鼻等細部,再用硬模按上花紋,最後在頭部和背上用竹筒扎出吹孔。腔的大小,泥的薄厚,吹孔的位置、方向都會影響哨音的優劣。陰乾後,一層麥秸,一層泥哨,用微火燒十二小時取出,撒上松香末,來回攪動,松香末受熱化於表皮,烏黑髮亮美觀堅韌。
山西民間泥哨的造型,概括洗鍊。藝人們善於塑造各種動物的外輪廓,化繁為簡,注重整體效果,使外形讓人一目了然。如魚形哨,兩條交叉的弧線舒展優美,做成的魚優美歡快。一條S線條把啼鳥的外形簡練到不能再簡的程度。這些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小玩具,是憑藉對孩子們強烈的愛和熟練的技藝完成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