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波戰爭,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於1919年2月——1921年3月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與波蘭第二共和國兩個新政權之間進行的一場戰爭。戰爭是由兩國對...
蘇波戰爭期間蘇俄西南方面軍實施的一次進攻戰役,其目的是粉碎波蘭白軍第三、第二、第六集團軍並攻占利沃夫。起初進展順利.但後來由於兵力不足,未能攻占利沃夫。由於西...
波蘭戰役,也稱為波德戰爭或德波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的起點,也是世界戰爭史中著名的“閃電戰”。波蘭稱為“1939年保衛戰”或“1939年九月戰役”,而德國...
蘇聯戰爭罪行概略描述紅軍在1919年至1990年間,其領導人和數目不詳成員所犯之嚴重違反國際法之罪行,包括1944年至1945年初在東歐和中國東北所犯之暴行,特別是屠殺和...
《世界戰爭起源新論——東歐與兩次世界大戰》是於2003年9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康春林。...
《世界戰爭起源新論》是2003年社會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康春林。...... 六 畢蘇茨基與波蘇戰爭 七 歐洲集體安全與蘇軍西進過境問題 八 民族主義與...
其中東部邊界會在波蘭軍隊與烏克蘭軍隊、立陶宛軍隊、以及蘇聯軍隊之間逐步升級的衝突中確定下來,這些衝突中最突出的便是波蘇戰爭(1919年-1921年)。時任波軍加利西亞...
是1920年8月31日發生在波蘭境內的一次戰鬥,是波蘇戰爭後期的一次戰役。由於參戰 人數的原因,這次戰役被認為是二十世紀規模最大的騎兵戰,有時也被稱為1813年以來規...
蘇聯紅軍波蘇戰爭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與戰敗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由於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與波蘭的邊界在凡爾賽條約中並未加以詳細說明,而此時...
象徵波蘇戰爭結束的里加條約在1921年簽署,將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為俄羅斯和波蘭所瓜分。畢蘇斯基稱這份條約是“懦弱條約”。 這一條約,和火畢蘇斯基準許的,將軍盧茨揚...
寇松線(Curzon Line)英國外交大臣G.N.寇松向蘇俄和波蘭建議的停戰分界線。波蘇戰爭期間(1919~1920),1919年12月8日,協約國最高委員會在巴黎和會上決定重建波蘭...
1919年波蘇戰爭爆發。任蘇軍西南方面軍政委的史達林希望奪取波蘭城市利沃夫,然而此舉卻違背了列寧和托洛茨基主攻華沙的戰略意圖。他說服了第一騎兵軍的謝苗·布瓊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