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波航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青海省湟源縣
- 面積:85.61平方千米
- 人口:7770人(2017)
概況,簡介,氣候及行政規劃,資源,社會發展,發展目標,
概況
簡介
1949年沿舊制屬池漢鄉,1956年設波航鄉,1958年改為旭日公社,1984年復設波航鄉。
湟源縣波航鄉
波航鄉位於縣城西南部,距縣城6公里,海拔在2715米至3732米之間,總面積85.61平方千米,主要種植小麥、蠶豆、油籽、馬鈴薯、蔬菜、飼草等作物。可利用的草場39000畝,有林地面積3110畝。全鄉13個行政村,21個自然村,總人口7770人(2017)。 2010年,人均純收入達到4153元。全鄉現有1所中心學校, 1所中心衛生院,13個村級衛生室;鄉黨委下轄15個黨支部(其中13個村支部,機關支部、學區支部各一個),共有黨員477名,其中婦女黨員129名,少數民族黨員23名。全鄉礦產資源以矽石為主,青海省最大的鐵合金廠--一華電鐵合金廠矽鐵的原料就出自我鄉石崖灣石廠。
“十一五”期間,鄉黨委、鄉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依託本鄉的區位優勢,提高認識、明確思路,貫徹落實統籌城鄉經濟發展一體化發展要求,圍繞“農業穩鄉、畜牧興鄉、勞務富鄉、生態立鄉”的總體思路,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突出特色抓產業,細化措施抓落實,實現了全鄉經濟可持續發展。
——加強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鄉13個行政村已全面完成人畜飲水工程,實現了自來水入戶率100%;完成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僅2009年,水利設施建設投資就達540萬元,徹底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全鄉已完成農電改造,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固定電話入戶率達90%以上,有線電視地面接收器入戶率達50%,極大的豐富了農村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已完成10個村的村莊道路硬化,極大地方便了民眾出行,今年又申請了麻尼台等村道路硬化項目;建成學校9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完小7所、初級國小1所、學前班13個,現有教職工86名,其中中學教師36名,國小教師50名,國小、國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均為100%,在校學生1180名;建成中心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13所,專業醫療從業人員13人,鄉村醫生、保健員26人,切實改變民眾就醫難問題;全鄉個體私營經濟蓬勃發展,現有企業11個,年產值5786萬元,解決了本鄉1300人的就業,個體工商戶65戶
氣候及行政規劃
波航鄉海拔在2715—3732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無霜期為65天;總面積85.61平方千米;主要種植小麥、蠶豆、油籽、蔬菜、中藥材等作物。可利用的草場39000畝,有林地面積3675畝,荒山荒坡3100畝、全鄉13個行政村,21個自然村、2058戶、916人,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藏、蒙古、回3個民族,占全鄉收入的1.6%。
資源
全鄉礦產盜源有大理石、紅粘土、矽石、白雲岩等,其中矽石非常出名.青海省最大的鐵合金廠--一華電鐵合金廠矽鐵的原料就出自該鄉石崖灣石廠;野生動物資源繁多,主要有野雞、野兔、旱獺、狐狸等16種;野生藥用植物有黨參、蟲草、柴胡、等,並以純天然、無污染、富含營養,在市獨樹一幟;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自然森林參天蔽日,原始風光秀麗迷人,帳房賓館省內有名.是度假避暑的好去地處。
社會發展
鄉黨委、政府結合鄉情、村情,以對外開放和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實事求是地確定鄉村經濟發展的目標和重點,始終把增加農民收入放在首位,通過不斷地探索、實踐,逐步找準了發展藥材、蔬菜,利用資源和勞務輸出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切實增加農民收入。使全鄉2001年人均收入達到1153元。
波航鄉利用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有利時機,全面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自鄉13個行政村基本完成了人畜飲水工程,自來水拉進了家門;全鄉13個村的農電改造也全面完成,改變了以往農村電價居高不下的局面,實現了與城鎮同網同價;全鄉19公里納巴四級柏油公路穿鄉而過,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極大地方便了農民民眾,被農民民眾稱為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路;南山渠完成,使波航鄉幾千畝的山早地變成水澆地,目前已有6個村通了電話,其它幾個村也正在爭取開通之中,電話的開通使農民民眾更多地了解外界,掌握信息,走出山區.尋找致富路。
以幫扶結對扶貧為契機,全鄉13個村有11個村重新修建和布置了黨員活動室,有9個村配備了電教設備,同時新的高標準的鄉黨校建設也正在建設之中;四抓作風建設,以黨的十五屆大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加強了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建設,使鄉村幹部的面貌大變,工作作風更加紮實。在村級學教活動中,該鄉的"四個建設"更加鞏固,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了黨委工作制度、民主議事、廉政建設及財務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狠抓了幹部作風和基層組織建設,嚴肅工作紀律,塑造基層幹部良好形象。
發展目標
努力實現鄉經濟發展的新跨越。具體突出三個重點,即發揮特色農產品優勢,提高品牌意識,實現效益增長,在抓好產業結構調整、擴大中藥材、蔬菜面積的同時,加快農產品的初級加工和深加工,把握源陳醋做大、做強;發揮農牧業交界處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百繁東有""自繁自育"及牛羊販運,為鄉村經濟發展找到新的增長點。發揮資源優勢,加快礦產、建材、食品等工業項目建設加大扶優扶強力度,加快企業改制、改革、改造力度,使工業經濟收入成為該鄉又一個新的經濟成長點。把握三個著力點,即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在2002年鬱金香書、東洽會簽定投資項目5個的基礎上,爭取每年要引進一個100萬元的項目,儲備1個200萬元的項目;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個體私營經濟,不斷狀大民營個體私營企業規模,力爭每年新增10家投資在10萬元以上的企業;大力整治經濟發展環境和投資環境,規範行政行為,整頓市場經濟制度秩序,投行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創造更加寬鬆的南濟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