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氏櫛鰕虎魚

波氏櫛鰕虎魚

魚類,屬鱸形目,鰕虎魚科,櫛鰕虎魚屬。分布於長江和珠江的南盤江水系。體稍粗壯,後部側扁。頭大,寬扁。吻圓鈍。口端位,具帶狀細齒。舌小,略尖。前鼻孔短管狀。眼較大,位高,間距小。體被櫛鱗,腹部裸露,背鰭前亦無鱗。背鰭分離,相距較近:胸鰭寬圓;腹鰭呈圓吸盤。第一背鰭前部有1翠藍色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波氏櫛鰕虎魚
  • 拉丁學名:Ctenogobius cliffordpopei ( Nichol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硬骨魚綱
  • :鱸形目
  • :鰕虎魚科
  • :櫛鰕虎魚屬
  • 分布區域:長江和珠江的南盤江水系
識別特徵,生存環境,

識別特徵

背鰭Ⅵ,I-8—9;胸鰭i-17;臀鰭I-8;縱列鱗31;橫列鱗11;圍尾柄鱗14;鰓耙9,標準長為體高的4.8倍,為頭長的3.0倍,為頭高的5.7倍,為頭寬的4.5倍,為尾柄長的2.2倍,為尾柄高的7.3倍,頭長為頭寬的1.5倍,為頭高的1.9倍,為眼徑的4.5倍,為眼間距的4.0倍,為吻長的3.7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8倍 體細長,成圓筒狀。胸鰭後的身體側扁。頭較長,扁平,其寬度大於高度。口端位,口裂大,稍傾斜,後伸達眼前緣的下方。上下頜3行,褐色,第一行大,齒尖不分叉,稍向內斜,2,3行齒小。舌端游離,圓形。吻較長而鈍。唇肥厚,上唇較下唇寬。每側鼻孔2個,相距較遠,前鼻孔成管狀,位於上唇溝之後側,後鼻孔位於眼前緣的前上方。 第一背鰭短小,末端達第二背鰭的第1—2根鰭條。第二鰭條長大,外緣凸出成弧形。胸鰭大,扇形。腹鰭胸位,吸盤後緣呈鋸齒狀,後伸達胸鰭長度的1/2之後。臀鰭寬大,外緣弧形。尾鰭寬大,後緣圓形。生殖突起位於臀鰭基部前端,呈圓錐形鱗稍大,頭,頰,胸部和背鰭前無鱗;體側被櫛鱗。腹部為圓鱗。身體黑褐色,腹部黃白色。頭部很褐色,第一背鰭灰黑褐色,外緣白色,第二背鰭灰黑褐色,其上有數列深褐色小斑點,胸鰭灰色,腹鰭灰褐色,邊緣為灰白色。尾鰭褐色,其上有8—9列黑色斑紋。
波氏櫛鰕虎魚

生存環境

底棲小型魚類,常棲息在砂石底的山溪流水,亦在江河湖泊的淺水區生活。5~6月繁殖。數量雖少,但著名的“廬山石魚”就是由櫛鰕虎魚(幼魚)和本種(幼魚)加工焙乾而成,別具風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