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根多夫錯覺

波根多夫錯覺

波根多夫錯覺(Poggendorf illusion)是一種視錯覺。如果一條直線以某個角度消失於一個實體表面後,隨即又出現於該實體的另一側,看上去會有些“錯位”。

其內在的神經機制為:視神經細胞在感受光線刺激的時候,也會受到旁邊細胞的影響,並且在大腦對其加工的過程中也受到神經中樞的融和機制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波根多夫錯覺
  • 外文名:Poggendorf illusion
  • 提出者:J. C. Poggendorf
  • 性質:一種視錯覺
簡介,來歷,理論解釋,

簡介

波根多夫錯覺(Poggendorf illusion)是一種視錯覺,被歸為形狀和方向錯覺類。
一條直線被兩條平行線或實體遮斷時,看起來被分割開的兩條線段似乎不在一條直線上(見圖)。這種錯覺的大小與兩個因素有關:①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越大,亦即直線被隔開的距離越大,錯覺也越大。②直線與平行線的交角。當直線與平行線垂直時,幾乎不發生錯覺;直線越偏離垂直於平行線的垂直線時,錯覺就越明顯。這種錯覺可供廣告畫面設計及其它方面運用。
波根多夫錯覺
左圖是黑白相間的格線,看上去在中間黑色區域的交叉部分會有灰色的陰影,實際並沒有陰影,這是產生了視錯覺。

來歷

德國生理學家波根多夫(J. C. Poggendorf)發現該錯覺現象,故名為波根多夫錯覺。

理論解釋

20世紀60年代中期,有人根據輪廓形成的神經生理學知識,提出了神經抑制作用理論。這是從神經生理學水平解釋錯覺的一種嘗試。這種理論認為,當兩個輪廓彼此接近時,網膜內的側抑制過程改變了由輪廓所刺激的細胞的活動,因而使神經興奮分布的中心發生變化。結果,人們看到的輪廓發生了相對的位移,引起幾何形狀和方向的各種錯覺,如波根多夫錯覺等。
神經抑制作用理論在解釋錯覺時和現代神經生理學的思想聯繫起來,這是好的,但這種理論只強調視網膜水平上感受器的相互作用,而忽略了錯覺現象和神經中樞的融和機制的關係。例如,在波根多夫錯覺圖形中,如果給一隻眼睛呈現傾斜線,給另一隻眼睛呈現兩條平行線,人們仍然看到了位移的錯覺,這是用網膜上的抑制作用無法解釋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