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得

約翰·波得(Johann Elert Bode,1747年1月19日—1826年11月23日),德國天文學家,提出提丟斯-波得定則,計算了天王星的軌道。天王星的名字Uranus也是由他取的。還發現了M81星系,因而該星系被稱為“波得星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約翰·波得
  • 外文名:Johann Elert Bode
  • 國籍:德國
  • 出生地:德國漢堡
  • 出生日期:1747年1月19日
  • 逝世日期:1826年11月23日
  • 主要成就:提丟斯-波得定則,天王星的軌道
  • 代表作品:Uranographia星圖
簡介,經驗法則和小行星,提丟斯-波得定則,其他貢獻,

簡介

約翰·波得(Johann Elert Bode,1747年1月19日—1826年11月23日),德國天文學家,提出了提丟斯-波得定則,計算了天王星的軌道。天王星的名字Uranus也是由他取的。波得還發現了M81星系,因而該星系被稱為“波得星系”。  波得1747年出生於德國的漢堡,父親是商人。1785年至1825年期間,波得任柏林天文台台長。1801年,柏林天文台出版了著名的Uranographia星圖,將精美的星座圖案和高精度的恆星位置結合在一起。此後,以藝術形式呈現星座的星圖愈來愈少,取而代之的是著重準確性,由點與線組成的科學化星圖。  1826年,波得在柏林逝世,享年79歲。為紀念他,月球一座環形山(北緯6.7°,西經2.4°,直徑18.0千米)以及第998號小行星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經驗法則和小行星

1781 年赫歇耳發現太陽系新行星後,是波得(1747—1826 年)第一個建議把它稱做為天王星的。1786 年,波得任柏林天文台台長後,致力於改善天文台的裝備,使之達到最先進的程度。他曾經編制了兩本很好的星表。
波得是位積極普及宣傳科學知識的熱情人,他的名聲尤其是與膾炙人口的“波得定則”聯繫在一起。定則最初是在1766 年由德國人提丟斯提出,1772年波得進一步研究之後,發表了它,現在被稱做“提丟斯-波得定則”。

提丟斯-波得定則

定則是這么說的:取一個數列0、3、6、12、24、48、96..在每個數上加4,再用10 來除,得到的商可以近似地表示各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以地日之間平均距離為單位),即:
行星波得定則數值目前採用值(天文單位)
水星(0+4)÷ 10=0.4 0.39
金星(3+4) ÷ 10=0.7 0.72
地球(6+4) ÷ 10=1.0 1.00
火星(12+4)÷ 10=1.6 1.52
(小行星) (24+4) ÷ 10=2.8 (2.77)
木星(48+4)÷ 10=5. 5.21
土星(96+4)÷ 10=10.0 9.58
(天王星) (192+4)÷ 10=19.6 (19.28)
定則發表的時候,各大行星(當時知道的最遠行星是土星)與太陽之間平均距離的定則數值,與實際符合得很好。雖然“2.8”處留了個空隙,也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1781 年,赫歇耳發現天王星,它幾乎就在定則給出的距離上,這使天文學家們感到驚訝。
於是,普遍猜測在2.8 天文單位處,應該有個環繞太陽運動的未知行星,也就是說,它的繞日軌道理應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在歐洲,立即掀起了一場尋找和發現未知行星的熱潮。
1800 年,正當6 位天文學家在德國不萊梅地方的一處私人天文台集會,準備有計畫有分工地尋找這顆未知行星的時候,1801 年元旦夜,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宣稱就在這個位置上,發現了一顆新行星。它後來被證實為是一顆直徑不大的小行星,皮亞齊把它取名為“穀神星”,它的英文名字Ceres,原是皮亞齊的巴勒莫天文台所在的地中海西西里島守護女神的名字。
儘管提丟斯-波得定則只是個經驗法則,但它確實在尋找小行星乃至發現海王星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順便提一下,海王星與太陽之間的實際距離跟定則符合得不好,而小行星則在定則預示的距離上接二連三地發現,今天已經發現的總數在4000 個左右,有待發現的可能更多。
有意思的是,有的衛星與它所屬行星之間的平均距離,似乎也存在類似提丟斯-波得定則那樣的規律性。關於定則的起因,有人企圖提出一些解釋,因為在這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同的看法。為紀念波得對天文學所作的貢獻,第998 號小行星參照他的名字,被命名為“波地亞”。

其他貢獻

波得還為業餘天文愛好者出版了一些天文年鑑、小型星圖(Vorstellung der Gestirne)及介紹星座神話故事的書籍,該書曾再版十數次。
1772 年,波得被委任為柏林科學院所屬的《柏林天文年曆》主編,他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54 年,直到去世。他不僅大大改善和提高了《年曆》的精度,還使它得到普遍的歡迎而流傳於全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