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波多黎各文學
- 所屬派別:浪漫主義文學
- 開始時間:1843年
- 首版刊物:《波多黎各年禮》
文學表現,早期重要作家,後期重要作家,
文學表現
波多黎各浪漫主義文學的表現,開始於1843年出版的年鑑性合集《波多黎各年禮》,到次年出版的性質相同的《波多黎各文集》,浪漫主義色彩已相當明顯。
早期重要作家
19世紀開始,波多黎各的重要作家有:小說作家與詩人曼努埃爾·阿隆索(1822~1889)開風俗主義和克里奧約(即土生白人)主義的先聲,他的詩文集《老鄉》(1849)描寫民間的風俗習慣如節慶、婚禮、舞蹈、鬥雞、賽馬等,以大量民間土語、俗語寫入詩文。浪漫主義小說家、詩人、戲劇家亞歷杭德羅·塔皮亞-里韋拉(1826~1882),思想激進,才華橫溢,他的劇作《混血姑娘》(1867)反映種族歧視問題,他的長篇小說《柯弗雷西》(1876)描寫一個海盜的一生。他最有名的作品是回憶錄《我的回憶》(1928)。
同時代其他浪漫主義作家還有詩人胡安·瓜爾維托·帕迪利亞 (1829~1896)、聖地亞哥·比達爾特(1827~1848) ,歷史小說作家弗朗西斯科·馬里亞諾·基尼奧內斯(1830~1908),以及傾向於現實主義的小說家曼努埃爾·費爾南德斯·洪科斯(1846~1928)。
後期重要作家
波多黎各浪漫主義後期的重要詩人有:何塞·德·赫蘇斯·多明格斯(1843~1898),他深受西班牙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著有詩集《輓歌》和《白仙女》。何塞·高鐵爾·貝尼特斯(1850~1880),以貝克爾風格的寧靜、憂鬱的詩句歌唱祖國和愛情。洛拉·羅德里格斯·德·蒂奧(1843~1924)是終身流亡國外的熱情的愛國者,為波多黎各和古巴的獨立奔走呼號,與何塞·馬蒂、里卡多·帕爾馬、歐亨尼奧·馬里亞·德·奧斯托斯等人為友。他的作品表明浪漫主義向現代主義的轉變,著有詩集《明亮與幽暗》(1885)、《我的歌》(1885)。其他詩人還有路易斯·穆尼奧斯·里維拉(1859~1916)、何塞·德·迭戈(1868~1918)、弗朗西斯科·貢薩洛·馬林(1863~1897)。
在19、20世紀交替時期,波多黎各重要的思想家、小說家是歐亨尼奧·馬里亞·德·奧斯托斯(1839~1903)。
現代主義在波多黎各出現,要比拉丁美洲其他地區為晚,而且帶有地區主義和克里奧約主義的傾向,鄉土氣息濃重,這多半由於波多黎各長期處於殖民地地位之故。代表作品有赫蘇斯·馬里亞·拉戈(1860~1929)的詩集《檀木箱子》(1927),路易斯·略倫斯·托雷斯(1878~1944)的詩集《我的繆斯的幻景》、《交響十四行詩》、《大鐘的聲音》,比爾希利奧·達維拉 (1869~1943) 的詩集《土地的香氣》(1916)、《從前的小村莊》(1917)。
小說創作的主要傾向是自然主義。如曼努埃爾·塞諾·甘迪亞(1855~1930)試圖寫出一整套“病態世界紀事”,如實描寫社會的弊病。馬蒂亞斯·貢薩萊斯·加西亞(1866~1938)在《事件》(1893)、《埃爾內斯托》(1894)中描寫了土生土長的勞動者艱苦的生活和遭遇。
詩歌創新中最突出的人物是黑人派(自稱諾伊主義)詩人路易斯·帕萊斯·馬托斯(1899~1959),他的詩洋溢著對故鄉和人民的熱愛之情。稍晚的詩人胡安·安東尼奧·科雷特赫爾(1908~ )的詩集《阿古伊巴納》(1932)、《樵夫》(1944)、《故鄉》(1961),以明澈而富於音樂性的詩句歌唱人民的勞動,描繪鄉村的景色和古老的風習。弗朗西斯科·馬托斯·帕奧利(1915~ )抒發了他的愛國主義的熱情,著有詩集《回聲的居住者》(1937)和《遺忘的理論》(1941)。
這一時期在小說方面有恩里克·拉格雷(1906~ )的《火光》(1935)、《索拉爾·蒙托約》(1947)、《手的五個指頭》(1951)、《花盆裡的海藻》(1956)等。這些小說描寫了波多黎各島上的各種景象,各種活動,各種人物,其中心思想是關心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故鄉故土的命運。其他小說家還有何塞·路易斯·貢薩萊斯(1926~ ),著有短篇小說集《在陰影中》(1943)、《五篇血的故事》(1945)、《街頭的人》(1948)、《在這一邊》(1954)等。他的作品大多以勞動人民的痛苦、美帝國主義的壓迫、種族歧視的兇殘為題材。佩德羅·胡安·索托(1928~ )的作品有以在美國的波多黎各人為題材的小說《釘子》(1956)。
在文學評論方面,突出的有文學評論家安東尼奧·佩德雷拉(1898~1939)的《解釋和批評》(1942),以及馬戈特·阿爾塞·德·巴斯克斯(1904~ )、孔查·梅倫德斯(1904~ )、托馬斯·布蘭科(1900~ )等。
40年代創刊的《塔》和《諧音》等雜誌,在推動波多黎各文藝運動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在戲劇方面,著名的劇作家有雷內·馬爾克斯(1919~ )、弗朗西斯科·阿里維(1915~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