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器

泡茶器

泡茶器的定義是只要能泡出茶來的器具。 按照不同的用途,可以將泡茶器分成六大類,即大壺、功夫茶壺、蓋碗茶碗、評鑑杯及同心杯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泡茶器
  • 外文名:Tea making device
  • 作用:能泡出茶來的器具
茶具各論,大壺,蓋碗,茶碗,同心杯組,

茶具各論

大壺

簡單來說,大壺指的就是體積比較大,容量也比較大的茶壺。從明太祖朱元璋廢除進貢團茶制度而改為進貢散茶時,大壺就應運而生,並漸漸流行開來。早期的大壺是一一種家庭必不可少的茶具,將其置於客廳的桌子上,可以用來招待客人飲茶。用大壺沖泡茶口時需注意,不要放入太多茶葉,浸泡的時間也不要太長,以免影響茶湯的口感,目前使用的大壺通常注重便利性和實用性,對茶類沒有特殊要求。工夫茶壺也叫小壺,傳說最早的使用者為明代的金沙僧。功夫茶壺不管是製作材料、造型,還是壺上的詩詞、雕刻等皆柏很高的藝術價值。依據壺把兒的不同拿法,可以把工夫茶壺分成正把、倒把、側把、握把、提梁和飛天六種。

蓋碗

蓋碗由碗身、碗托、碗蓋三部分組成,整體的演變過程是先有碗身,碗蓋,最後有碗托。蓋碗也叫“三才碗”。明清時期非常流行,(碗托是清末時期才出現,明朝及清初期、清中期的蓋碗只有碗身和碗蓋)。所謂“三才”,指的是天、地、人:碗蓋在上面,叫做“天”;碗托在下面,叫做“地”;碗身居於中問,叫做“人”。從這樣一副茶具中,,人們可以體體會出“天蓋之,地載之,人育之”的哲學思想。  通常來講,碗蓋比碗口略小,呈倒扣的圓弧形。因蓋緣和碗口緊密相接,中間沒有縫隙,因此蓋碗不僅可以保持茶湯的溫度,還可以保留茶的香氣。碗身口大且外敞,打開碗蓋,茶湯的色澤、茶葉的顏色即可盡收眼底。置於碗身下面的碗托,既能起到隔熱作用,也可以令蓋碗的整體造型美麗而典雅。 需注意的是,使用蓋碗沖泡茶葉時,注水至八分滿就可以。此外,蓋碗不僅可以單獨用做沖茶器,還可以用做附屬茶器。

茶碗

茶碗早在唐宋時期就開始使用。到了近代,茶碗可分為有流、無流兩種,二者都是日、韓抹茶道的沖茶器,其中元流茶碗也可以作為個人用茶具。  存茶碗中放置茶葉要適量,分茶時需搭配茶匙或湯匙,茶葉完全泡開後,可將茶葉撈至碗邊然後飲用。夏天為了消暑還可用茶碗冷泡茶葉。  評鑑杯  評鑑杯是國際上專門用於評價、品鑑茶時外觀、芳香、味道及湯色的一種杯子。  評鑑杯的容量通常為150毫升,評鑑茶葉時可以取3克茶葉放人杯中,然後向杯中注入熱水(水溫根據具體的茶類來確定),浸泡五至六分鐘,等到茶湯冷卻五六分鐘之後再進行評判、品鑑。

同心杯組

同心杯組是一種三件式泡茶器具,由外杯、內膽、杯蓋三部分構成,內杯套於外杯內,其內設有一濾網,其底部開有一出水孔,所述濾網與出水孔之間設定有一止水矽膠墊,而在止水矽膠墊與濾網之間則設有一彈性件;所述止水矽膠墊的一側固定有一翹桿,該翹桿承托於內杯內底面的凸肋上,其另一端則受一壓桿壓抵。由於止水矽膠墊與出水孔以環面接觸密封,因此密封效果好,另外彈性件可令止水矽膠墊緊密地封堵於出水孔上,從而不會有漏水之虞,因其加入了用於分離茶葉和茶湯的濾心(即內膽)而得名。  同心杯組中自外杯有多種材質,可以是陶質、瓷質的:也可以是不鏽鋼的。同心杯組中的內膽太多被設計為濾網式,有些和外杯的材質一樣,網孔比較粗大;有些則與外杯材質子不同,密度高,網孔較為細小,適合沖泡細小殘碎的茶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