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由來,簡介,傳說,
由來
早時的湖北赤壁農村,每家每戶都喜歡吃泡穀米。這個沿襲已久的習俗,誰也說不清是從何時開始的。
簡介
用石礁舂至熟米。在中伙鋪一帶亦叫“煮穀米”。這種米顆粒整齊,沒得半粒強米,都是成飯醇香、可口,老人和小孩子食後易消化。這種米特別耐煮,煮後成飯比普通的飯粒碩大一倍有餘。如果突然來了客人,不用再加米煮飯,只需加水延長煮飯時間就可增加米飯飯量。夏天加綠豆煮粥,消暑解涼,提神開胃。所以民間有“泡穀米,香又甜,煮粥飯,壽延年的說法,昔日的泡穀米,是赤壁人民飲食結構中的主食。為什麼人人愛吃,又形成了習谷,至今尚有餘風呢?說起來還有個感人的故事哩!
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在赤壁城東北面的丁母山腳下,住著一戶人家。兒子被官府抓去服苦役去了,家裡只剩下婆媳兩人相依為命,以打草鞋賣度日。後來年景又不好,加之兵荒馬亂,打的草鞋也賣不出去。因此,連野菜加稀粥也喝不上。加上婆婆年邁體弱,病餓交加臥床不起,媳婦知道婆婆除了有個小病外,主要是餓成了這個樣子。媳婦是個遠近聞名的孝女,用盡一切辦法也無濟於事。無法使婆婆喝飽一餐粥,走途無路,只有到附近的村莊大戶人家,討些殘湯剩飯來給婆婆充飢。但老人的病並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重,媳婦想是不是吃了這些殘湯剩飯所致。於是,將討來剩飯用泉水淘洗乾淨,再拿到烈日下曝曬乾透,爾後,用文火煨成稀粥,一口一口的餵婆婆,就這樣一連幾日,老人的病開始好轉。媳婦又喜又憂,憂的是吃的從何而來,附近又討不到,只有遠走他鄉,越討越遠,討來的剩飯洗盡曬乾十天半月往家裡送一次。就這樣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媳婦風餐露宿,積勞成疾,暴病身亡。而婆婆倒活了九十九歲,臨終前,家裡還剩有不少媳婦討回來的——乾冷飯(剩飯曬乾後人們叫乾冷飯)。
媳婦的行動感動了鄉親們,大家七幫八湊,湊錢給她立了行孝碑。人們為了永遠紀念這位孝心的媳婦,並仿照她孝敬老人,把谷煮熟,碾成米,一則老人吃後可以延年益壽,二則告誡後生要孝敬老人。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傳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