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狀棘球蚴病

概述,病因及感染途徑,病理變化,

概述

泡狀棘球蚴病是由泡狀棘球蚴所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又稱多房棘球蚴病,比較少見,在我國新疆、青海、四川、甘肅、內蒙等地有病例報告。

病因及感染途徑

泡狀棘球絛蟲的成蟲與細粒棘球絛蟲相似,但蟲體較短(1.4~3.4mm)。與細粒棘球蚴不同,泡球蚴不形成大囊泡,而形成海綿狀囊泡。囊泡生長較快,子囊為外生性,原頭蚴數也較少。泡狀棘球絛蟲的成蟲主要寄生於狐,其次為狗、狼、貓等。中間宿主主要為鼠類,人類也可被蟲卵感染,但並非適宜的中間宿主。

病理變化

泡球蚴主要寄生在肝臟,偶見於肺、腦,其病變及後果較細粒棘球蚴病為重。肉眼病灶一般呈單個巨塊型,有時為結節型,或兩者兼有。泡球蚴囊泡常由無數小囊泡集合而成,如海綿狀或蜂窩狀,囊泡外觀呈灰白色,質較硬,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囊泡內容物為豆腐渣樣蚴體碎屑或不透明的稀薄液。若發生變性、壞死或溶解呈膠凍狀液體。如繼發感染,酷似膿腫。
泡狀囊腫外周無完整纖維包膜,泡球蚴的生長方式主要是向囊外芽生,生成許多子囊。囊泡可以像癌腫一樣向周圍組織浸潤,並可侵入血管或淋巴管,播散到肺、腦、腎及心等處,偶然播散到肝門淋巴結內,因此肉眼上易誤診為肝癌。鏡下,在肝組織中散在大小不等的泡狀蚴小囊泡,一般僅見角皮層,偶爾有單細胞性生髮層或原頭蚴。囊泡周圍有嗜酸性粒細胞浸潤,伴有結核樣肉芽腫形成,繼而有纖維組織增生。隨著泡球蚴囊泡的不斷長大,鄰近肝組織因受壓而發生萎縮、變性或壞死及淤膽。如肝組織破壞嚴重,最後可導致肝硬變、黃疸、門靜脈高壓和肝功能衰竭及惡病質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