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黑痘病

泡桐黑痘病在泡桐生長過程中是一種重要的病害,分布廣泛,可為害蘭考桐、毛泡桐、白花泡桐、日本桐和各種雜交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泡桐黑痘病
  • 外文名:Paulownia black blain
  • 分布:廣泛
  • 危害:生實生苗和根生苗受害嚴重
泡桐黑痘病 - 分布與危害,泡桐黑痘病 - 症狀,病原,泡桐黑痘病 - 防治方法,

泡桐黑痘病 - 分布與危害

泡桐黑痘病在泡桐生長過程中是一種重要的病害,分布廣泛,可為害蘭考桐、毛泡桐、白花泡桐、日本桐和各種雜交桐。一年生實生苗和根生苗受害嚴重。

泡桐黑痘病 - 症狀

泡桐嫩葉、嫩梢和苗木主幹都受其為害。受害葉片形成近圓形病斑,褐色至黑褐色,多沿葉脈發生,後期病斑破裂形成穿孔;葉柄、葉脈、嫩梢上的病斑形成突起如瘡痂狀,變為黑色。潮濕時生出灰白色霉層。病葉捲縮,病梢枯死。

病原

為泡桐痂圓孢菌Sphaceloma paulowniae Hara。屬半知菌亞門、黑盤孢目、痂圓孢屬。分生孢子盤直徑41-69μm,大小不一。分生孢子梗長10-12μm,成縱行排列,無色、無隔膜,分生孢子單胞、無色,大小4-5μm×2-3μm,長橢圓形。
泡桐黑痘病 - 發生規律
該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盤在病組織中越冬。翌年4月條件合適時,分生孢子成熟,靠風雨傳播,進行初次侵染。4月中、下旬幼葉上出現新病斑。病菌從皮孔處侵入,潛育期3-6天。5-6月新梢生長期為發病盛期,直到秋季為止。在多雨天氣,苗木過密,弱小苗易感病,患叢枝病的小枝、小葉上常感染有黑痘病,植株中下部發病較重。泡桐不同品種和雜交種之間抗病性有差異,其中蘭考泡桐、白花泡桐和雜交種、豫選1號泡桐發病率高;山明泡桐、楸葉泡桐和豫雜1號泡桐等較抗病。管理粗放、栽植過密的實生苗圃地發生嚴重,泡桐黑逗病常與炭疽病混合發生。

泡桐黑痘病 -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的選擇較抗病品種。  (2)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密植,科學施肥灌水,增強樹勢,提高植株抵抗力。冬季清理病殘物,減少病害。  (3)避免苗床地連作或在泡桐樹附近育苗。  (4)播種地在播種前消毒,每畝撒1公斤至1.5公斤敵克松。播種前可用0.3%的敵克松原粉拌種。  (5)5-6月發病期,噴灑1:2:200倍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800倍液2-3次即可,可保護新梢和嫩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