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大米

泗洪大米

泗洪大米,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泗洪縣地處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西岸、淮河中游,屬東亞季風區,又屬北亞熱帶和北暖溫帶的過渡區,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熱同季,光能充足,熱量富裕,非常適宜於優質大米的生產。泗洪大米外觀整齊,色澤透明,蒸煮有清香味,米飯軟硬適中有光澤,咀嚼香甜,口感柔韌,米粥粘稠,入口爽滑。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泗洪大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泗洪大米
  • 產地名稱: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
  • 品質特點:色澤透明,米飯清香,口感柔韌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364號
  • 批准時間:2010年03月25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觀,內在品質,等級分類,產地環境,地理位置,土壤地貌,水源情況,氣候特徵,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外在感觀

泗洪大米產自洪澤湖西岸,外觀整齊,色澤透明,蒸煮有清香味,米飯軟硬適中有光澤,咀嚼香甜,口感柔韌,米粥粘稠,入口爽滑。
泗洪大米泗洪大米

內在品質

泗洪大米生產中保留了大米中絕大部分營養物質,避免了米中蛋白質、維生素的大量流失。加工精度符合特級;不完善粒小於3%;最大限度雜質總量小於0.25%,糠粉小於0.15%,礦物質小於0.02%,帶殼秕粒每千克小於10粒,稻穀粒每千克少於4粒;碎米總量小於15%,小碎米率小於1%;黃粒米小於0.5%;膠稠度≥70毫米;直鏈澱粉含量在11—15%;蛋白含量5—7%;水分低於14.5%。產品品質檢測符合《綠色食品大米》(NY/T419—2007)的規定,達到國家一級米標準。

等級分類

泗洪大米分“綠色食品大米”A級、AA級,“有機食品大米”共3個等級。

產地環境

地理位置

泗洪縣位於蘇北平原西部、洪澤湖西岸、淮河下游,東經117°56′—118°46′,北緯33°08′—33°47′。東瀕洪澤湖與洪澤縣隔湖相望;西鄰安徽省泗縣、五河縣;南與盱眙縣、明光市毗連;北與宿城區、泗陽縣接壤。縣境南北全長73千米,東西相距78千米。

土壤地貌

泗洪縣地形複雜,地勢起伏,崗窪交錯,屬秦嶺緯向構造體系的東延部分。淮陰斷裂帶斜穿南部,郯廬斷裂帶縱貫西部。第四紀沉積物廣布,第三紀及以前的地層僅是零星出露。全縣範圍可利用土地相對高程從12米到64米,高低差52米。從地形地貌上可以將全縣分為“三崗兩窪一平原”。“三崗”,指安東崗、濉汴崗和西南崗;“兩窪”,指安河窪和溧河窪;“一平原”,指北部黃泛沖積平原。
據泗洪縣第二次土壤普查(1982—1985)分類,全縣土壤被劃分為3個土類,3個亞類,7個土屬。區劃後,全縣共有耕地面積206萬畝,其中黃潮土68.5萬畝,約占全縣總面積的33.25%,發布於安河窪,有沙土、兩合土、淤土3個土屬;砂姜黑土56.5萬畝,占27.43%,發布於溧河窪,有崗黑土、湖黑土2個土屬;黃褐土81萬畝,占39.32%,發布於安東崗、濉汴崗和西南崗,有崗白土、崗黃土2個土屬。水稻種植主要分布在黃潮土和砂姜黑土區域。

水源情況

泗洪縣境內水資源主要有三部分組成,即本區域降雨、過境水和地下水。常年平均降雨量912毫米,過境水323.11億立方米,地下水位維持在12.5米上下。

氣候特徵

泗洪縣地處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向亞熱帶濕潤氣候區的過渡交匯地段,具有過渡性、季風性氣候特徵。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熱同季,春暖多變,秋高氣爽,光照充足,熱量富裕。泗洪地處洪澤湖西岸,夏秋季多為東到東南風,空氣濕潤,境內有7條流域性河流穿境入洪澤湖,形成特有的天然小氣候。由於地處洪澤湖西岸,地勢低洼,多為粘質土壤,保水性能好,加之地下水位高,土壤墒情足,形成乾旱的幾率低,有利於後期水稻生長及養老稻。
泗洪縣境內光能資源豐富,全年總日照時數平均為2357小時,日照百分率53%左右,年平均≥0℃的日照時數為2030小時;年平均≥10℃的日照時數為1515小時。
泗洪縣熱量條件也較富裕,年平均氣溫14.4℃;一月份平均氣溫最低,為0.0℃;七月份平均氣溫最高,為27.5℃。0.0℃的活動積溫為5299℃,高於淮北各縣,僅次於江淮地區。一般0.0℃以上積溫4600℃以上即可實行兩熟制,因此從農作物生長需要來看,泗洪縣的熱量條件對於滿足麥—稻一年兩熟制的種植非常充足。
泗洪大米泗洪大米

歷史淵源

考古學家根據梅花鎮的順山集遺址內發掘出的碳化稻遺存,經過北京大學文博學院碳—14檢測發現,江蘇泗洪的水稻田遺址距今約8300年,從中提取出的植矽體具有明顯的馴化特徵。不僅是為中國最早,而且是全世界最早的人工稻作遺蹟。
據《泗洪縣誌》載:泗洪歷史上素有種水稻習慣,相傳泗洪境內生產的“泗洪大米”曾被列為皇宮“貢米”。
清代,泗洪境內種植的水稻品種青剛占,米質好、香味濃。《泗虹合志》載:“稻以紅者為勝,炊作飪粥,香黃盈甑,漕運之珍貴也”,但終因產量低被淘汰。
1949年前後,泗洪境內水稻面積只有8萬畝左右,土種子,汛期栽,場頭秧,靠天收,畝產60千克左右。
解放後,通過興修水利、農田建設、良種更新、技術推廣和提高施肥水平,泗洪縣域水稻面積不斷發展,畝產也不斷增加:1965年,泗洪大米畝產超100千克;1978年,泗洪大米畝產超200千克;1984年,泗洪大米畝產超400千克;1995年,泗洪大米畝產超475千克;1998年,泗洪大米畝產突破500千克大關,達530千克。
2017年9月,江蘇泗洪第二屆農業招商推介會暨稻米文化節開幕。
2018年10月,以“泗洪稻香天下”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泗洪稻米文化節16日在泗洪縣石集鄉柳山稻米小鎮舉行,簽約項目投資總額20億元,其中投資建設“稻米小鎮”18億元。

生產情況

2010年,泗洪水稻面積已發展到80萬畝,年產稻穀量45萬噸,加工優質稻米30多萬噸,商品外銷率65%以上。已認定無公害水稻生產基地78萬畝,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60萬畝,建設有機稻米基地1.16萬畝。建成60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年加工能力2萬噸以上的企業有20多家,年加工優質稻米30多萬噸,通過綠色食品認證企業達15家,有38個大米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有5個大米企業獲得有機食品認證。
2017年,泗洪縣水稻種植面積80萬畝,總產近50萬噸。累計建成了60萬畝水稻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和10萬畝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全縣無公害農產品107個,綠色農產品22個,有機農產品9個,“三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數量全省領先。
2018年,泗洪縣水稻種植面積達83萬畝,年產稻米45萬噸,水稻種植成為支柱產業之一。
泗洪大米泗洪大米

產品榮譽

泗洪縣先後榮獲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農業生態環境示範縣等榮譽。全縣稻米類“三品一標”達95個,其中綠色大米46個、有機大米4個。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泗洪大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7年,“家緣”泗洪大米獲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大米類金獎,“蟹園牌”泗洪大米獲首屆江蘇好大米品牌評選第一名。
2018年,“蟹園牌”泗洪大米獲在第二屆江蘇好大米品牌評選中蟬聯第一名。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泗洪大米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青陽鎮、雙溝鎮、峰山鄉、四河鄉、天崗湖鄉、上塘鎮、魏營鎮、車門鄉、瑤溝鄉、梅花鎮、歸仁鎮、金鎖鎮、曹廟鄉、朱湖鎮、界集鎮、太平鎮、孫園鎮、陳圩鄉、半城鎮、臨淮鎮、城頭鄉、石集鄉、江蘇省洪澤湖農場、五里江農場共23個鄉鎮,2個省屬農場。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泗洪綠色食品水稻種植基地,主要選建在沿湖地區,涉及15個鄉鎮,是我縣水稻種植的集中產區,常年水稻種植面積占全縣面積的85%以上;同時,該區生態環境優良,外界隔離條件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溝系配套;綠樹成蔭,農田林網到位,森林覆蓋率23.5%;土壤有機質1.15%,全氮0.10%,速效磷15ppm,速效鉀138ppm,無污染,歷年來病蟲害發生少,集中連片,便於規模化生產。“泗洪大米”稻穀種植的限定區域是全縣境內現有的23個鄉鎮2個農場254個行政村,版圖面積2731平方千米。據多年來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揚州市農產品檢測站、宿遷市質監所、淮安市環境監測站、縣環境監測站等單位,對全縣水稻產區進行定點跟蹤監測,結果表明,稻區產地環境符合NY/T391—2000《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要求;農田灌溉用水符合GB5084—92《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的規定;環境空氣品質符合GB3095—1996《環境空氣品質標準》所規定的二級標準。
(2)品質選擇:泗洪大米選用的品種是通過審定的、抗逆性強的、高產優質中粳中遲熟品種或優質中秈品種。主要種植的水稻品種為優質中粳偏遲熟品種武育粳3號、武運粳21號、淮稻5號等;中秈稻品種為豐優香占等。全生育期148—156天,分櫱性強,成穗數較多,後期葉片直立,株型緊湊,穗層整齊,綜合性狀較好,高產質優品質好。其加工品質具有整精米率高、膠稠度高、米粒潔白、口感清香。播種品種符合GB4404.1—1996《農作物種子質量標準》。
(3)生產過程管理:
(3.1)農業措施:通過選用抗病蟲品種、非化學藥劑處理種子,採用培育壯苗、加強栽培管理、輪作換茬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病治蟲的作用。
(3.2)物理防治:儘量利用燈光、色彩誘殺害蟲,機械化捕捉害蟲,機械和人工除草等措施防治病、蟲、草害。
(3.3)農藥使用:特殊情況下,必須使用農藥時,應遵守以下準則:首先選用植物源農藥、動物源農藥和微生物源農藥;嚴格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或者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的農藥;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機合成化學農藥,並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水稻種植規程》規定的方法使用;最後一次施藥距收穫間隔不得少35天;每種有機合成農藥在水稻生長期內只允許使用1次。生產過程中農藥使用必須符合《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
(3.4)肥料使用:水稻生產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化肥必須與有機肥配合使用,有機肥料與無機氮的比例不超過1:1,禁止施用硝態氮肥。生產過程必須嚴格按照泗洪縣《綠色食品水稻種植規程》和《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394—2000)。
(4)水稻收穫及收後處理:
(4.1)收穫要求:秈稻在9月下旬至10月初,粳稻在10月底以後趁露水乾後機械收穫,有利於養老稻,收穫稻穀及時上場、曬乾、揚淨、入倉;嚴禁在泊油馬路翻曬稻穀;做好倉庫的密封,防鼠鳥害工作。
(4.2)貯藏要求:不同品種單獨收割、單獨運輸、單獨脫粒、單獨貯藏、單獨加工、單獨包裝,防止與普通品種混雜;要求統一分級過篩,清除雜質和癟稻,達到粒度均一,破碎率小於2%,雜質小於1%,蟲蝕率小於1%;清選後籽粒晾曬數日,以降低含水量;稻穀含水量≤14.5%。
(5)生產記錄要求:“泗洪大米”其水稻種植、稻穀收購、稻米加工、大米銷售等全過程必須建立生產經銷記錄台帳,對茬口類型、肥力狀況、肥料使用、病蟲危害及防治等進行全面如實記載並妥善保存,保存期2年,以備溯源及查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