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河大橋遺址

泗河大橋遺址,位於山東省濟寧兗州市城南泗河上。1604年(明萬曆三十二年),由魯憲王倡建,至1610年(明萬曆三十七年),歷經5載建成。橋為石料砌成,長70餘丈,廣3丈8尺,15孔皆拱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泗河大橋遺址
  • 地理位置:山東省濟寧兗州市
  • 建築時間:明朝
  • 類別:古建築
簡介,歷史,現狀,

簡介

位於山東省濟寧兗州市城南泗河上。1604年(明萬曆三十二年),由魯憲王倡建,至1610年(明萬曆三十七年),歷經5載建成。橋為石料砌成,長70餘丈,廣3丈8尺,15孔皆拱形。橋面兩邊設石質欄桿72柱,每個欄桿和欄板都雕刻有精緻的花紋圖案。橋的北端建有石坊,上題“魯國長虹”4個大字。橋的南端立有創修泗水橋碑記,為明代書法家黃克攢書。橋的兩頭還塑有石獅、水獸各1對。

歷史

1712年(清康熙五十一年)夏,泗河洪水暴漲,衝決大橋中間的3個橋孔,兗州郡守金一風捐資整修大橋,並鑄3丈鐵劍立在橋下,用以鎮水降龍,企盼大橋此後安然無恙。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夏,大橋南端的3個橋孔又被洪水衝決,太守王祿明捐資重修。1881年(清光緒七年)至民國年間又多次被洪水衝決並修復。1957年夏洪水沖毀大橋北端100餘米長,後搭設臨時木架橋以便通行。1966年政府撥款重建泗河大橋。在原15個孔的基礎上,兩端各增建4個大橋孔,1968年竣工。重修的泗河大橋,共23孔,全長304米,寬8米,高5.3米。欄桿全部改為水泥製品。橋上來往車輛如梭,成為南北交通要衝(今已成危橋)。泗河大橋1984年被公布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狀

2007年,由於1966年增建的兩端大橋孔,承載設計不能滿足現代交通大型車輛的需要,橋孔出現險情,10月中旬政府撥款200餘萬元,對泗河大橋進行全面加固整修,橋孔鋼筋水泥圈樑採用外加鋼筋噴漿水泥技術加固,橋墩用水泥石塊砌成錐形加固,橋面全部採用60公分厚的鋼筋水泥混凝土,欄桿全部更新為青石線雕,兩邊安裝了22盞路燈,橋的兩端各安裝一對青石雕刻石獅,中置石繡球一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